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谢灵运作为山水诗不祧之祖,其山水诗深受盛行于晋宋之际广为流传的佛教的影响,而对谢灵运山水诗结构影响较大的,是东南佛教领袖慧远及其庐山僧团的"沉冥之趣"与"法身"思想,以及道生的顿悟论,由此形成谢灵运山水诗"应目--会心--感神--理得"的结构,此结构正是谢灵运对山水诗的探索和创新,也正是他对山水诗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2.
山水诗奠基人谢灵运,一生钦服庐山慧远,但其究竟是否曾入莲社,自古常有异说。本文从慧远的高尚教格、弘法方便,谢灵运的家世渊源、与慧远的佛缘唱和,以及相关文献史料的年代辨析加以探究,证明谢灵运确实曾入莲社。抛砖引玉,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3.
谢灵运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很深,本文主要从道家的自然观,谢灵运崇尚道家思想的原因以及道家思想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三方面来阐述道家思想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作为时代美学思想变迁的敏锐感受者,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划山水的人,完美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他的山水诗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成功的美学实践之一。谢灵运在山水诗领域所展现的审美特质与运思模式对中国的山水诗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的名士兼佛学家,慧远乃庐山高僧。谢灵运“志学之年”便崇拜慧远,发愿“希门人之末”,而且也曾游庐山,见慧远,为檀越,凿池筑台植白莲,应邀撰《佛影铭》。其庐山情结不为不笃挚,但“诚愿弗遂”,最终没有成为慧远的弟子。他与慧远的交往情形比较复杂和特别,若即若离的深层原因乃在于谢灵运诸端“心杂”的个性与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重点探析谢灵运与佛教徒之间的交游及其文学的关系。谢灵运与僧徒独特的交往方式,促进了佛教在南朝的发展:受佛教的影响,谢灵运在对实体自然的刻画中蕴造出理想状态的自然,其本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得益于佛学理论“顿悟说”.谢灵运创作了一批以“清”为尚的山水诗,从实践和理论上为“神韵诗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历代文学评论家对谢灵运的思想和世界观褒贬不一,但就他对山水诗创作的贡献而言却是公认的。本文就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风格、艺术手法进行比较全面的阐述,并与陶渊明诗歌特点作以比较,从而更加突出表现谢灵运对我国山水诗创作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综观谢灵运的一生,除了始宁别墅的那段隐居生活外,他始终生活在情与理的激烈冲突之中。畅游山水、从事山水诗的创作,是他获取心理平衡的一种重要手段。他所悟的理,受到慧远、竺道生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与谢灵运是晋宋时期的两位著名诗人。晋安帝义熙八年四月,在谢灵运随卫将军刘毅至江州任职期间,二人本来是可以交游的。但因为谢灵运的“负才傲俗”,和陶渊明不主动“情款”,以及陶渊明对佛教的认识与慧远、谢灵运相悖等多方面原因,使这两位诗人绐终未能如唐代的李白与杜甫那样走到一起,而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10.
综观谢灵运的一生,除了始宁别墅的那段隐居生活外,他始终生活在情与理的激烈冲突之中。畅游山水、从事山水诗的创作,是他获取心理平衡的一种重要手段。他所悟的理,受到慧远、竺道生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谢灵运山水诗以较为丰富的意象构成至情至性的山水诗境。除奇山异水的主体意象外,谢灵运还创造了飞舟、窗等相关审美意象,组成一个较为丰富的意象群,真切地传递出审美思潮变异的信息。谢诗既有因象见意的自然,也有以意炼象的精关,是对诗歌文学潜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时国强 《丹东师专学报》2010,(3):131-134,151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玄学语句。在结构上构成了起承转合的重要环节。在情感内容上使所表达的主旨意趣进一步具体明朗化。深化了诗歌的主题。玄学得意忘言的思维方式有助于理解谢诗写景繁芜的特点。玄学的高远追求提升了山水诗的脱俗品格。  相似文献   

13.
结合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对他的生平、交游以及参与的佛学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思想影响较早,修为较深的作家。他的佛学因缘启发并丰富了他的山水诗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其山水诗中蕴含着大量自然美因素。文章将从山水之色、山水之声、山水之形三个方面对其山水诗的自然生态景观进行探索研究,并力图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家山水田园诗人,分属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且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各放异彩。本文从生活地位、个性、对待玄理、诗的意境、语言、时代风尚等方面分析他们三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各自的创作特点,以期用比较的方法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家的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谢脁与谢混的渊源关系不仅体现在两人诗歌都以写秀丽的山水诗见长,而且还体现在诗风的清新自然上。谢脁的山水诗既有清新明丽的一面,也有警策有力的一面,并对鲍照的山水诗有所继承和发展。谢诗工于发端,而往往末篇多踬。结合钟嵘的审美理想和时代风气,笔者认为钟嵘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  相似文献   

17.
谢灵运的诗歌创作以山水自然作为玄思理辩的中介,作者对境观心而道契玄虚,思境景偕,神与物会,表现出审美追求与哲学追求仍相渗入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8.
谢灵运的诗歌创作以山水自然作为玄思理辩的中介,作者对境观心而道契玄虚,思境景偕,神与物会,表现出审美追求与哲学追求仍相渗入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六朝文学研究中,主流文体由赋向诗的转变问题历来受到关注。本文以“山水”题材为切入点,通过对题材与体裁、时代文风变易之关系的辨析,论述了山水题材在六朝时期由赋入诗的基本过程,并分析了赋体对于早期山水诗在结构、用字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谢灵运山水诗创作中辞藻繁缛、结构程式化等现象的成因也有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