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农村教育的新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可分解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和城乡继续教育一体化.现阶段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路径是:加强对农村教育发展的支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将分步实施与统筹兼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试点先行.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直接体现强农惠农施政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实在在的战略安排。《决定》的贯彻落实,必将开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崭新时代,《决定》的贯彻落实,也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逐步实现城乡金融一体化构想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3.
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而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必须加大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并强化城市辐射功能,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强化财政刚性投入。同时还要加快城乡一体化的互动力度,并通过构建城乡布局链接、城乡产业链接、城乡人口互动、城乡生态互动等机制,实现合理安排,科学发展,以让农村真正走上与城镇一体化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文明一体化是落实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河南统筹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具体实施。河南是典型的农业大省,解决城乡文明一体化问题,事关河南的城镇化进程,事关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围绕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定位,通过培育新型农民,推进人员素质城乡一体;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进生态环境城乡一体;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发展功能城乡一体;最终实现城乡文明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合理布局城乡产业结构;必须规划建设与管理,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是:切实落实各级政府推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的领导责任;实施“教育城乡一体化”战略,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快速发展;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并举,推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三教”统筹力度,推进农村教育协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强化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进基本现代化和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要求。强化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强化政策调控,建立合理的财力投入机制和政力投入制度,发挥政府的政策推动力量。强化城乡衔接,在城乡布局、产业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上构建城乡多位链接机制。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农村工业提升农业延伸效益.促进农村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是:切实落实各级政府推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的领导责任;实施"教育城乡一体化"战略,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快速发展;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并举,推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三教"统筹力度,推进农村教育协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是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城乡完全融合,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协调发展。笔者认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和非同质性,并从理论上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实现的路径: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市民化、实现城市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化、推进城乡边缘区郊区化、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笔者还指出了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勇 《教学与管理》2012,(12):16-18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衍生概念,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在教育事业发展上的重要表征和必然要求。因此,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与城市经济社会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洛阳市作为豫西地区重要现代化工业城市。基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文章分析了洛阳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内在动力和客观需求,并对该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城乡交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三化”协调发展的大环境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受到现代城镇建设、产业集聚、政府职能转变、农村产业结构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支撑体系和支持体系发生了明显变化,也为河南乡村旅游带来新机遇。充分利用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河南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的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流能带动物资流、资金流和劳动力流动。信息资源可以有效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形成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机制,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在分析农业信息服务内涵、理论和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实践问题基础上,提出在西部地区具体区情下发展信息服务、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崭新的农业形态,都市农业于20世纪上半叶率先出现于欧洲及美、日等发达地区和国家。通过系统整理国内外都市农业研究文献,对都市农业的内涵、功能、特征进行了概念上的描述。定义都市农业为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及农村文化,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空间的大农业。对于都市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利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对都市农业的产业带区位选择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同时对我国都市农业的产生及发展和都市农业的布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对于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市民综合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创新城市文化建设的管理模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等是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水平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乡村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乡村城市化以农业劳动力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与非农人口镇(乡)集聚,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式”发展为主要特征。目前各级各类小城镇在推动城乡经济结合,促进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乡村城市化仍普遍存在土地占用量大而利用率低,规划滞后、布局分散而效益偏低,城市化水平有限、环境质量不保证且市场容量较小等一系列问题。为推进中国乡村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新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文中拟构了小城镇发展的六种基本模式,包括功能辐射型、产业开发型、科技创新型、市场主导型、生态建设型和文化保护型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现实背景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与加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通过国家整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状况,在业已分化的城乡差别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性。要以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支持和引导农村的发展,由城乡分离走向城乡一体。  相似文献   

18.
在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拥有较长海岸线的辽宁在经济发展上却陷入了发展瓶颈。究其根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辽宁农村教育的落后。相对于城市教育,辽宁农村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村学校数量总体少、教师素质整体低、教育经费总量小、农民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等等。解决辽宁农村教育问题,关键在于运用城乡统筹这一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改善教育设施、培育高质量师资、提高农民素质,以达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文章通过一定的测算方法,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剪刀差”的表现及影响,对于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缩小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