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任务就是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此,就要首先发展生产力,必须要求在生产力上有一个跨越发展。生产力跨越发展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生产力跨越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实现从群众史观→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标准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体系;实现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群众标准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检验社会主义的标准体系;实现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检验社会主义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从社会主义科学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革命论→社会主义建设论→社会主义发展论→社会主义检验论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从社会革命论→社会建设论→社会发展论→社会检验论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体系.这不仅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紧密联系和高度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紧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4.
逻辑进路、理论架构和评价尺度,这是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重要视域.其中,认识进路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逻辑展开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归宿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架构的哲学基础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统筹兼顾的方法论,中心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解决的重大的理论课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和范畴而构成的科学体系;其评价尺度是双重的,即生产力尺度是根本评价尺度,人的发展尺度是终极评价尺度,是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学术界,许多学者都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跨越理论所跨越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不可能跨越,笔者认为,这种解读是不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跨越理论所跨越的不仅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包括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现实社会主义在成功跨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完成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经典社会主义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认识到这种不同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条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一个理论观点,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来分析,跨越卡夫丁峡谷是一个过程,该过程由“社会制度跨越”和“生产力补课”两个阶段构成,只有完成了两个阶段的跨越,才是实现了真正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目标。“跨越过程论”论证了初级阶段的客观性、科学性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从中国不能搞资本主义和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两个层面对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必要性作了深刻的论证,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途径,阐明了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条件特别是生产力条件,并领导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的成功跨越.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历史使命是巩固和发展制度跨越的成果,对已进入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正确定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之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 ,依法治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是一个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逐步发展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之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逐步发展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加快发展生产力。这是关系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指导革命与建设,初期都承袭苏联的模式,这种高度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遭受了许多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发展生产力是关系社会主义命运的根本问题。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建立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地区,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重视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事业就胜利前进。忽视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就陷入困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必须坚持走科教兴国之路。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代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特点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跨越以资源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化阶段,建立以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要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从宏观层次来看,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别的前提下,对内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对外扩大开放,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坚定不移地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世界格局变动中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独特魅力和价值,然而全球化下“两制”的对比发展又出现散布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时”和“终结”的言论,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用马克思主义引擎导航,以科学的态度判定其时代价值,不断发挥其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不只是理论建构的需要,更是革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构造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立场和主导方向,并将其原有的前卫理念先行地注入到当代实践和思想精髓中,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新生活阳光的照耀下,重新唤醒当代学者的学术良知和使命,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理论体系进行积极的精神营造。  相似文献   

14.
"四个伟大"是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积极回应,具体表现为: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深刻批判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在建设"伟大工程"中时刻警惕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共产党的演变企图;在推进"伟大事业"中清醒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歪曲;在实现"伟大梦想"中彻底瓦解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全面深刻揭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真实面目,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扫清思想障碍,有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基于此,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所以。全球化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影响必将是整体性和全方位的。全球化不等于全球资本主义化。从全球化所呈现的总趋势来看。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而是社会主义的振兴。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在新世纪开始之际。关注当代社会主义的命运。研究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等影响。尤其是关注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与命运。是增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问题,服务于这一根本性要求,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不仅是我国高校育人本质的体现,也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现实要求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以来 ,在起始阶段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不仅不是对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否定 ,还恰恰包含着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 ;经济全球化 ,从其发展的趋势上讲 ,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进一步发展在地域上的极限 ;它的发展不是离社会主义更远了 ,而是离社会主义更近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反复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经济、文化、政治三个基本方面,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胡锦涛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理论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胡锦涛和谐社会理论,是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仅具有久远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总结.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