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苍溪县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大县,全县财政收入的53%来自农业,但常因地理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缺乏技术等原因使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不是产量低,就是卖不出去,许多农村家庭经济贫乏。致使全县70余万人口,常年外出务工人数高达40余万人,属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一个集“老、少、边、穷、淹”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贫困县,人口52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4.3%。全县有1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已有8万多人外出务工。在这8万多人中,拥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以上.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7%,拥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左右:在这8万多人中持有职业培训和各种特殊技能有效证件者不足0.5%,  相似文献   

3.
《农村教育》2006,(12):40-4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家园”的现象日益突出,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留守学生。青神县儿童3.26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6.5%;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民4.7万人。留守儿童8118人,占全县儿童的24.9%。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学生6624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总数的40.1%。因此,加强对留守学生教育管工作。既是教育和社会的责任,更是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构建和谐新农村,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县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青神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江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近70万,人们经济收入、生活水平还相对较低。全县在校学生13余万,在这支庞大的学生队伍中,独生子女比例占绝大多数,他们的父母都想通过务工挣钱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纷纷涌人南来北往的务工人潮中,孩子托老人或亲戚照顾,所以这种”留守学生”断层教育现象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有农业人口333.7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82%,目前全州仍有贫困农民80.65万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农民工培训的力度得到加强,转移就业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全州外出务工农民达47.6万人,比上年新增8.5万人,增长18%,其中国外转移9人,  相似文献   

6.
刘顺江 《贵州教育》2009,(14):15-16
余庆县敖溪镇是一个有2万多人口的农业乡镇,全镇的经济来源以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把子女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管,2008年,仅就读于敖溪镇各学校的“留守儿童”就有556名,占全镇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总人数3252人的17.1%,这是一个很让人担忧的数字。  相似文献   

7.
华池县是一个十年九旱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11.12万人,农村劳动力5.74万人,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于在家乡务农,很少外出打工,近年随着农村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工作的不断实施,使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成为富余劳动力。为了使他们能及时掌握实用技能,尽快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县农广校充分发挥办学体系多、培训方法灵活、贴近农民的优势,从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总结两年来的工作,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宜宾县建立片区教研组,创新了教研模式。在全省是开先河的.”“片区教研组贴近教学第一线.拉近了与教学第一线人员的距离,增强了教学教研指导的力度和密度,对推进区域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明显。值得全省学习借鉴和推广。”——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语四川省宜宾县是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幅员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009年全县有中小学校397所,公办幼儿园27所,学生15万余人。现有在编教职工7500余人。  相似文献   

9.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有相当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走向城市。这个群体从全国来看,数量相当庞大,仅苏北盱眙县2004年外出务工人数已达16.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22%。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在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腰包充实起来。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仅2002、2003两年,该县外出打工人员就挣回15个亿,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背景河南省是农业大省,2003年河南全省人口96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0%,全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10万人,劳动力输出总量约占全国的10.9%,但农业人口素质普遍不高,外出务工的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初中、小学文化程度者比例达78%,而且大  相似文献   

11.
李强 《农村教育》2006,(12):24-25
随着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和较发达乡镇中农民工、外来工、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流入地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快速调查分析.2005年5月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约为1.2亿人.并每年递增500万。外出农民已经成为对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不应忽视的社会群体。近几年.在来自农业的纯收入连续减少的情况下,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外出农民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全社会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S镇位于大别山区.人口约6万人.共17个自然村。其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经济非常落后。村民田地少.且靠天吃饭.收入多来自外出务工,20~45岁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近几年来夫妻双双出去打工的家庭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3.
通城县是个有46万人口的山区小县,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人口稠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几年来,全县共有10万余人外出务工或经商,打工经济撑起了县域经济的半边天。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各大城市,留守在家的未成年人也与日俱增,继而形成了一个“留守学生”群体,“留守学生”问题也随之产生。为此,该县教育局关工委组织干部教师对全县“留守学生”进行了一个月的走访调查。目前,该县7万多名在校学生中,就有1.4万名“留守学生”,其中小学约3500名,初中约7600名,高中生约2000名。如此庞大的“留守学生”群体,将对构建和谐通城产生重大影响,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引起了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特别关注。该县教育局把此项工作作为全县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整体部署,上下联动,共同为“留守学生”构筑了一个爱心家园。  相似文献   

14.
我县是全省重点扶贫县之一,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村产品结构单一。农业经济效益水平偏低;全县青壮年劳力35.6万人,外出务工的11.7万人。且多以干粗活、重活为主。劳动力素质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教育部门立足本地实际,急政府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意识和水平,千方百计为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5.
桦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全县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占72%。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把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纳入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成教育.促进了“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全国打工第一镇”看“留守学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篙镇距县城49公里,总人口约4.9万人。据统计,竹篙镇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2万人左右,季节性外出务工人员约0.7万人,因劳务输出抓得早(1986年政府即开始组织民工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的人多,被誉为“全国打工第一镇”。  相似文献   

17.
沂源县地处沂蒙山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55万人口,有48万是农民。近几年,全县上下紧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放松,农业粮经比例达到了3:7。加强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速先进农村实用技术的普及运用,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成功应对WTO,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的农村成人教育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8.
开江县位于川东北的大巴山山脚,是一个偏僻的农业小县。全县面积1033平方公里,人口56万。全县拥有中心校以上学校57所,村小150所,教职工4180余人,在校中小学生8万余人。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双流县是一个农业县 ,总人口84万 ,其中农业人口70万 ,占全县人口的84 8 %。近年来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 ,我们抓机遇、促发展 ,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重视最现实的生产力———农民素质教育培训 ,帮助农民从脱贫到致富 ,使双流在短短的几年就跃居四川省经济十强县之首。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抓好最现实的生产力。近几年来 ,在我县掀起了一个“科技培训热”。通过科技培训 ,造就了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通过科技培训 ,使我县农村经济上了一个台阶。1999年我县围绕大、小春生产关键技术 …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镇务工就业。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30个省近2万农户的调查监测,2004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0260万人,比上年的9820万人增加了440万人.增长4.5%。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