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似法”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为了便于研究某些物理现象,分析某些物理问题,往往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以突出主要因素,即要用理想条件下的模型代替实际研究对象,如果不这样,可能连最简单的物理问题也会使我们束手无策。在物理学习中,通常用近似来描述物理  相似文献   

2.
史纪元 《山东教育》2002,(32):48-49
1.物理模型所谓物理模型,即在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经过突出主要的、本质的特征,忽略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对实际物体和物理过程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比如质点,就是突出了物质的质量,忽略了它的形状、体积、温度、发光和带电等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根据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表示物体的模型即对象模型:如质点、刚体、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点光源、原子核式模型等;另一类是表示状态和过程的模型即过程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弹性碰撞、简谐振动、准静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描述物理模型、推导物理规律、求解物理问题和进行物理实验时,为了分析认识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属性,突出实际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往往会用近似的方法对物理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近似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具有广泛应用.现对高中物理中近似法的应用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而实际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一般都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许多因素.舍弃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从而突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这就叫构建物理模型.中学物理模型一般可分三类:物质模型、状态模型、过程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本质上讲,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 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流程.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抛除非物理信息).确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物理场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理对象在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石长盛 《物理教师》2011,(9):64-64,66
物理模型通常是在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起来的.在物理竞赛中常常甩到以下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相似文献   

7.
所谓物理模型,即在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经过突出主要的、本质的因素,忽略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对实际物体和物理过程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和模拟.建立物理模型既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一些抽象物理概念、规律和现象,也是为了研究物理问题方便和易于探究事物的本质,从复杂的物理现象或过程中抽象出研究对象的简化描述或模型.它可以帮  相似文献   

8.
宋巍  张健敏 《物理教师》2009,30(7):14-15
对物理问题进行估测,是指对物理量的大致数据范围或数量级进行简单但科学的测量和推算的方法.估测法是应用物理知识,把握问题的本质,抓住物理规律和主要数量关系,忽略次要因素进行的粗略测量或数量级计算.  相似文献   

9.
一、物理模型概述 1.物理模型的概念 所谓物理模型,即在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突出主要的、本质的特征,忽略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对实际物体和物理过程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这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法。比如质点,就是突出了物体的质量,忽略了它的形状、体积、温度和发光等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模型。以物理事实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估算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和规律对问题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的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在历届高考和高中会考中,都有较多的估算类题目,现对直流电路中的估算问题分类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理想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抽象,它是在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然而,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建立一些不合实际的物理模型。正确的物理模型能形象、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本质的重要属性。  相似文献   

12.
物理估算题,一般是指依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物理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对所求物理量的数量级或物理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大致的、合理的推算.其特点是在“理”不在“数”.它要求考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合理的模型,根据物理规律,建立估算关系或信息联系.  相似文献   

13.
颉培林 《甘肃教育》2014,(24):58-58
正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育和教学中对物理模型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建立物理模型就要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客观对象。合理简化客观对象的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根据简化过程和角度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模型分为以下五类:物理对象模型、物理条件模型、物理过程模型、理想化实验和数学模型。下面,笔者就对这五种模型作详细阐述。一、物理对象模型这种模型是直接将具体研究对象的某些次要因素忽略掉而建立的,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高考物理估算型命题特点 高考物理估算题,一般是指依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物理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对所求物理量的数量级或物理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大致的、合理的推算.其特点是在“理”不在“数”,它要求考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使问题得到简捷的解决,迅速获得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进行物理模型思维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在物理背景和物理过程模糊的问题中,摒弃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和物理本质,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寻找合适的物理规律和教学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材越来越重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尤为突出数学知识存物理学中的应用.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更紧密.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归纳了物理学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学生不掌握这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就难以解答一些物理问题。因此.在物理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由于客观事物具有质的多样性,它们的运动规律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很容易地认识清楚,因此,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忽略次要因素或无关因素,经过科学抽象建立理想化模型.用理想模型代替客观原型的研究方法就是理想化方法.理想化方法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是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学习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物理过程,解答物理问题,必须弄清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情境,找出问题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其中分析物理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对物理过程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分析,才有可能形成判断和描述,因此,在解物理题时,分析物理过程至关重要.而画好物理过程图是分析物理过程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估算是指运用正确的物理规律和近似计算方法 ,对实际问题作出恰当的解答 .估算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频频出现 ,大多数学生不习惯求解估算题 ,有的甚至望题兴叹 .为此笔者对估算题的特点及解法作些分析 ,望能帮助同学们提高分析和求解这类问题的能力 .估算题的特点是物理背景或过程比较模糊 ,待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比较隐蔽 ,解题过程中常需要对实际问题作出恰当的处理 ,其运算结果精确度要求不高 .解决估算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1 建立必要的理想化模型不少估算题 ,为了便于解题 ,必须突出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 ,将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化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一、物理研究对象和过程的模型化物理问题常常要求我们,找出物理对象、运动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是如何正确确立物理对象模型和实际过程的模型,以便寻找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研究一个铜球在空中由静止下落的运动.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铜球具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铜球上不同的点所在空间位置各不相同,很难严格确定铜球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其次影响铜球运动的重力,即地球引力的一个分力,严格地说,它不是恒力,因为引力和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都会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还有空气阻力,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样铜球的下落运动,相关因素较多,但如果我们排除实际过程中一些次要因素的于扰,如整个铜球在一个广大的空间中运动,其线度远远小于所处的空间大小,其大小和形状等特性处于十分次要的地位,可以忽略,而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