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真记》和《西厢记》中的“玉人”和“西厢”各有所指,并非同一概念,《西厢记》是从《会真记》脱胎而来的,要想弄清《西厢记》中的“玉人”和“西厢”,必须追溯它的源头《会真记》。本文立求追本溯源,尝试解码传播过程中“玉人”和“西厢”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抠门儿”,《汉语大词典》释为“方言,吝啬”,《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方)吝啬”,《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释为“【济南】吝啬”。“抠门儿”为什么会有“吝啬”的意思呢?这要从“抠门儿”的“门儿”谈起。  相似文献   

3.
“四书”“五经”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  相似文献   

4.
查《汉语大词典》可知;“撕打”表示扭扯殴打,从字典引例可更加明确“撕打”的含义.是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一脚踢开门进去,也不容分说。抓着鲍二家的撕打一顿。”李斌奎《天山深处的“大兵”》:“犀利的穿山风,像脱缰的野马在混沌无垠的大戈壁上撕打咆哮。”而“厮打”则表示双方(有时也表多方)互相扭打,“厮”就是日,俩男子当街厮打互相的意思。请看下列新闻标题:情人厮打在情人节《合肥晚报》2005年2月15《合肥晚报》2002年2月25日。  相似文献   

5.
2020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中,陈煜老师的《“纲举目张”的“张”字辨》一文,质疑《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词典对这个“张”字的解释,认为“张”是“收紧”的意思,而不是“张开”的意思。对此,笔者谈谈个人看法。《说文》:“张,施弓弦也。”也就是说“张”的本义是把弦安在弓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工人之张弓也,伏檠三旬而蹈弦。”  相似文献   

6.
喜爱山水和旅游的我,一讲《小石潭记》、《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这些课文就会特别投入。我对学生说,古人是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相似文献   

7.
“通变”一词在刘勰《文心雕龙》一书的《议对》、《通变》和《知音》三篇中运用了“观通变于当今”、“通变则久”、“通变无方”、“乃通变之术疏耳”、“可与言通变矣”、“通变之数也”、“三观通变”等7处,其含义虽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有细微的区别,但基本上都是“继承与革新”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说,“通变”也就等同于《通变》、《明诗》和《物色》三篇中的“因革”。正因任何成功的文学创作都是处理好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的结果,所以刘勰才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专列一篇《通变》集中论述“通变”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静 《学习之友》2014,(10):45-49
6月1日,最高检于官网公布:“近日,检察机关以涉嫌受贿犯罪,依法对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制片人田立武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田立武曾任央视财经频道《幸运52》栏目制片人,其含金量,显然远逊于郭振玺。后者有“大管家”之称,在央视工作了22年,长袖善舞、手眼通天,曾执掌央视的“钱袋子”,一度同时管辖广告部和经济频道两大核心部门,后负责两档重量级节目——“3·15晚会”、“中国年度经济人物评选”。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四册所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一回。文中称那个谋杀林冲不成反被林冲所杀的陆谦为“陆虞候”,但许多人却读成了“陆虞侯”。这可能是因为“侯”在古代是一种爵位,与“官”密切相关,而“候”似乎与“官”沾不上边。其实,“虞侯”一词根本就不存在,“虞候”才是官名。这个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间,常在媒体上看到“规上”(见《嘉兴日报》2010.11.17.头条新闻)“经开”(也是《嘉兴日报》的报道)和“未管所”(见《浙江日报》2011.12.15.19版头条新闻)这样的简称名词,感到很是别扭。这‘规上”是什么?这‘经开”又在哪里?只看报纸的大标题“规上工业总产值首破4000亿”,你会怎样猜的呢?我相信...  相似文献   

11.
2岁的女儿非常喜欢听童话故事,而且常常提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在讲《小马过,.--j-)时,她会天真地问:“小马的爸爸呢?他怎么不去送粮食?”在讲《乌鸦喝水》时,会好奇地问:“小乌鸦的妈妈不给它倒水喝么?”在讲《三只小猪》时,又不解地问:“小猪的爸爸妈妈呢?”  相似文献   

12.
如果有人煞有介事地问:知道鲁迅《祝福》中的阿牛吗?相信很多人会一脸茫然:这是谁呀?可看到《笔“闲”意不“闲”的阿牛》(《语文学习》2011年第5期,以下简称“《笔》文”)一文后,确实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作者张挥老师居然从名不见经传.几乎可忽略不计的“闲笔人物‘阿牛”身上读出了众多的…大义’  相似文献   

13.
教学余暇,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几年前给儿子买的《十万个为什么》,从书中的“文学艺术卷本”中读到“为什么晋代作家左思的《三都赋》会引起洛阳纸贵”这一典故时,联想良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刘知栽在《史通》中经常提到“三史”,周一良先生认为这“三史”是指“旧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而非“新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他说:“徐坚《初学记》卷二一《文部·史传二》云:‘世以《史记》、班固《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矣。’知开元中犹承六代旧习,目此三者为三史。刘子玄之作《史通》,其心目中三史亦指此三书也。”(《敦煌写本杂钞考》)并以《史通》中《叙事》篇“《晋》、《宋》杀青,又三史之不若”与《书事》篇“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异乎三史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范晔博采众书,  相似文献   

1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越中生女尽如花”(朱彝尊《越江词》),古人诗词中花往往和姣好连在一起。其实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本无所谓美丑,但一旦入了诗人的眼,它们就被“移情”了.会“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了。然而,  相似文献   

16.
汇集众本校订一部《石头记》原本、真本,是现代“新红学”的历史性课题,也是周汝昌先生大半个世纪“为芹辛苦”的最终追求。《石头记会真》汇校本的面世,不仅是周先生“红楼”大业完成的标志,也将成为现代“新红学”事业最终告成的象征。作为一部中华文献大典,《石头记会真》必将与“尼山事业”同存而惠及千秋。  相似文献   

17.
陈洪茂 《语文知识》2006,(12):22-22
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女墙”也称堞、女垣、埤蚬、睥睨,如李贺《石城晓》:“月落大堤上。女垣楼乌起。”《说文》:“堞,城上女垣也。”《水经注·毂水》:“城上西面列观。五十步一睥睨。”傅若金《登岳阳楼》:“阑干映水迥。埤垸与云连。”  相似文献   

18.
韩娟 《语文知识》2005,(9):26-26
许正元主编《常见错读错写错用字词词典》第37页对“乘人之危”的解释是:“乘:利用,凭借。指利用他人危难之时,进行要挟、打击或陷害。不能写作趁人之危。”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是不恰当的。《汉语大词典》和《汉语成语大词典》都收录了“乘人之危”和“趁人之危”。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使用“趁人之危”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19.
二十四史《清史稿》《春秋》《汉纪》《资治通鉴》,还有许多别史、杂史、史钞、传记、方志、实录、记载历代制度的政书等等,从史料价值上看,均不是第一手资料,而是经过史家或史臣剪裁加工过的著述。以现代史学的跟光来看,国人所重视的只是上述形成的“史书”,并非原始“史料”,且有销毁“史料”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公羊传》中的“诺已”不是一个词,“诺”“已”当单独成词,分别义为“许可”和“不许”。《祭妹文》中的“诺”“已”也当单独成词,分别义为“许可”和“不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