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讯员也能写大文章──从三篇报道刘章华的长通讯引起的联想蓬溪县委报道组蒋先平在今年上半年五个月时间里,《四川日报》连续三次发表长篇通讯,报道刘章华的事迹。第一篇是2月12日一版右下角由川报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一个农民党员的合格答卷”;第二篇发表于6月...  相似文献   

2.
1992年2月23日,我采写的通讯《耿耿志长存》在《西安晚报》头版头条刊登。熟悉的人都说这篇通讯写得很感人。我心里很清楚,这并不是自己的写作水平有多高,而是被采访的对象——胡兴汉的事迹非常感人。我与胡兴汉相识于1984年,那时他是洪庆镇岳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之前,我就听人说过胡兴汉带领全村群众兴办企业,改变了穷山沟面貌的事迹,相识后我曾两次采访过他,并在西安晚报上发表过两篇“豆腐块”。后来老胡当上了省人大代表、省优秀学员和西安市劳模。  相似文献   

3.
我在新闻报道上是个初学步者,去年和段海亮同志合写的通讯《神圣的使命》被评为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全国好新闻二等奖,是我们未曾料想到的。回忆采写过程,首先是通讯中主人公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动之以情,文则畅达,这大概是我最深的感受了。去年8月30日,一位同志告诉我,他的邻居、洛阳医专附属医院妇产科大夫寇贞娟,二十年前收养了两个孤儿现在都成才了,一个是研究生、一个是助理工程师,事迹很感人,就是没人去写。听后,我坐不住了,问明住址后,骑上自行车就去找寇贞娟采访。  相似文献   

4.
“激情”,是人们概括牛玉儒精神最常用的字眼。激情,也是对我们采写牛玉儒事迹最贴切的描述。2004年10月27日到11月6日,我们随牛玉儒事迹新闻采访团到内蒙古采访。10天时间,采访近百人;半个月内,写出了4篇通讯、4篇本报评论员文章。第一篇通讯,字数近万。采访中,讲到牛玉儒的魅力,与他共事过的干部说:“跟他干很苦很累,但还是愿意跟着他干。觉得有一股冲劲,能成就一番事业。”实际上,这同样是我们采写牛玉儒事迹的体会:采写他的事迹很苦很累,但还是非常愿意这样干。原因是我们充分理解了这一典型人物,感觉能把这个难得的先进人物写“活”,再…  相似文献   

5.
怎样采写科学家?近年来,我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 1978年《中国青年报》复刊后,我相继采访了十几位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到《科技日报》后,又有了更多接触科学家的机会。我深深体会到,比起其它行业的人物来,科技人物是最难采写的。最近,我采写了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在居里实验室的长篇人物通讯——《通往科学家之路》(载于1988年2月23日科技日报),在科技界和新闻界反映很好,一些老科学家认为“写得像旅居巴黎时的钱三强”;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写信给我说他读了以后“也大有收获”。我将通讯寄给海外的朋友,他们反映也很好。《北京周报》法文版已译成  相似文献   

6.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7.
人物通讯在宣传报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基层通讯员,善于采写人物通讯是一个看家本领。去年以来,我以自己身边的先进典型为素材,先后采写了5篇人物通讯,分别在10多家省、市报刊杂志和广播电台采用。成功的实践,使我从中悟出一些“门道”。 用真实道真情。写人物通讯,不论采用什么手法表现,其中一条最重要的必须通过深入采访,去发现先进人物内心世界中闪光的东西,去捕捉充满生活气息的真实细节,用真实道真情,以达到感人的效果。去年6月,我采写的《谱写人生的主旋律——记全国优秀教师赵云峰》通讯,其中第三部分有这样的一段叙述: 只有35岁的他,1990年9月,受尽  相似文献   

8.
1986年6月,我采写了长篇通讯《彭真回乡记》刊登在《?望》周刊上,有些报刊觉得写得不错,全文加以转载。几个月后,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同志看到这篇通讯后,又指令全国各地整党办公室印发此文,要求各地党委组织广大党员阅读这篇文章,学习彭真同志的伟大胸怀,因此又有许多报纸转载了此文。1986年5月下旬,彭真委员长到山西视察工作,我作为新华社的记者随行采访。细想起来,当初采写这篇通讯时,我确实是有些思想活动的。首先,作为彭真同志回乡探亲的随行记者,我被他老人家的伟大胸襟和高…  相似文献   

9.
人物通讯是一种重要的通讯体裁。它以写人为主,用详尽而生动的笔墨记录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描述先进模范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以感染和教育读者。 人物通讯的写法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写“全人全貌”,表现人物的一生,为人物全面“立传”,如长篇人物通讯《伟大的战士》就是这样,它鲜明而又重点突出地记述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光辉一生;二是写人物的某一阶段或某一侧面的事迹,为人物重点“素描”,如人物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以下简称《孔繁森通讯》)就是这样,重点记述了孔繁森两次进藏的先进模范事迹。这两种写法比较而言,后一种更为常见。 人物通讯在文体上属于记叙文,其写作要求与记叙文并没有很大区别。但是,人物通讯既然是一种独立的通讯体裁,其写作上也就必然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一般地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事写人,以事托人  相似文献   

10.
庄电一 《今传媒》2007,(2):54-55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11.
6月7日,我的长篇人物通讯《打工打出个省劳模》一在《江海晚报》名人周刊《江海之子》栏目发表后,市领导和不少市民很快作出反应:鞠长春这个典型人物抓得及时,具有时代特征;他的事迹非常朴实、生动、可敬,有看头;《江海之子》首次刊登农民工题材的人物,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写这篇通讯,可以说是机缘凑巧,偶然拾来,也离不开同仁们的相助。  相似文献   

12.
翻开去年11月20号河南日报,一行熟悉的标题立即映入眼帘——《心中自有党性在》。“啊,我的稿件中了!”心中一阵欣喜,紧接着又是一阵失落后的惆怅。原来,去年10月初,我同时采写了两篇稿件,一篇是反映我县举行农民篮球赛的特写——《山乡发出赛球令》;另一篇是记述我县优秀纪检员刘万富的长篇通讯——《心中自有党性在》。在写前一篇稿件的时候,我没有进行深入采访,从体育  相似文献   

13.
人物通讯以写人为主,用详尽而生动的笔墨记录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描述先进模范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从而感染和教育读者。 人物通讯的写法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写“全人全貌”,表现人物的一生,为人物全面“立传”,如长篇人物通讯《伟大的战士》就是这样,它鲜明而又重点突出地记述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光辉一生;二是写人物的某  相似文献   

14.
今年年初以来,在武汉,随着当地新闻单位报道的逐渐深入,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吴天祥的名字,日益为人们所熟悉。5月14日,由新华社记者和人民日报记者共同采写的长篇通讯《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吴天祥》经新华社向全国播发后,被国内报台广泛采用,人民日报也为此专门发表社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吴天祥学习。吴天祥事迹的报道由此在  相似文献   

15.
起点高一点     
上海杨浦大桥建成通车,曾成为各种传媒报道的热点,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都发表长篇通讯或连续报道,但在中国新闻奖的获奖名单上,只有新民晚报记者采写的一篇通讯,题目叫《中国质量的一座丰碑》。评委们誉之“独具慧眼、独特角度”,被评为一等奖。 在中国记协举办的“百佳”研修班上,我见到这篇通讯作者之一杨俊。她是个年轻女记者,写这篇作品时只有24岁,刚大学毕业分到报社不长时间。 我向她讨教成功的秘诀。 杨俊谈到,开始,她不敢接受这样的重活,怕写砸了,后来想,既然当记者,起点就应该高一点,闯一回,看看自己实…  相似文献   

16.
博览     
以采写人物通讯见长的科技日报记者部主任郭梅尼在《时代精神人生》一文中说:我感到,报纸上不少人物通讯的通病是:停留在采写事件的过程上,只见过程,不见思想,只见技术,不见精神。如写科学家,往往停留在写这个科学家创造科研成果的过程上,写了许多专业技术,结果是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了不解渴。这里,有个如何看待报纸上宣传人物的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3年前我采写了一长篇人物通讯,内容是报道安阳市安钢百货商场经理、全国劳模、市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魏永芬的先进事迹的.几年来,她带领广大职工,勤俭经商,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每年都超额完成各项计划指标,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多次表扬鼓励。我写好这篇三、四千字的通讯后,满以为稿子写得不错,满怀信心地先后交给几家大报的记者编辑审看,都说稿子太长,又缺乏新颖角度,难以见  相似文献   

18.
博览     
以采写人物通讯见长的科技日报记者部主任郭梅尼在《时代精神人生》一文中说:我感到,报纸上不少人物通讯的通病是:停留在采写事件的过程上,只见过程,不见思想,只见技术,不见精神。如写科学家,往往停留在写这个科学家创造科研成果的过程上,写了许多专业技术,结果是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了不解渴。这里,有个如何看待报纸上宣传人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记者》2001,(8):44-45
学员来信──敬爱的教员: 在学习过程中,我总觉得人物报道写起来很难。我写的这个尹科长,在后勤岗位工作了 13年,先后 5次荣立3等功,事迹很多。但我认为写他与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比较符合当前的宣传主题(潮流),于是,我选择了这个角度。我用两种体裁(指消息和通讯)写了两篇文章,可总觉得写的不好,请老师给予指点。 学员方峰 学员原文── 军营社区的“老大娘” (因作者写的消息,其内容与通讯的内容大同小异,且字数差不多,故只选其中的通讯重点评点) 尹佐才是某试验区军需科长,在任3年,为部队的军营社区改造出了不少…  相似文献   

20.
深入到采访对象的生活里──采写《孤岛烛光》一得南充日报社吴奉天通讯《孤岛烛光》分获1996年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和第十一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我作为到报社工作刚满一年的年轻记者,有作品能获此鼓励,实属幸运。细想采写此稿的体会。使我更加深信王充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