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访地点:天津某中学门口,河南省安阳市某中学校内。采访对象以及方式:在学校门口随机采访六名中学生;借家长会机会在学校内随机采访六位家长。采访时间:2005年11月底(记者:向孩子提出的问题是“父母给你买了多少教辅书”,向家长提出的问题是“您为孩子买了多少教辅书,您认为该怎么为孩子选择教辅书”。)孩子们说孩子A:我父母倒是没给我买多少教辅书,不过他们从来不限制我去买教辅书。他们总和我说,只要我觉得这书有用,就可以买下来。他们还开玩笑说:宁可错买一千,不可放过一本。孩子B:我妈特别喜欢给我买课外辅导书。每到周末休息,她就带…  相似文献   

2.
现在不少家长太好说话了: 孩子说:“我要吃蛋糕。”父母说: “就买,就买。”孩子说:“我要那个会摇尾巴的小狗玩具.”父母说:“好的, 好的.”孩子说:“我要到游乐场玩。”父母说:“马上去,马上去。”要问这些家长为什么对孩子百依百顺,他们大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不顺着不行啊,否则非闹得天翻地覆不可.”他们不知道正是家长这样一味迁就, 过度地满足,养成了孩子专横跋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三个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到我家来做客。谈话中,我问道:“你们的家长给你们买了英姿带了吗?”其中一个孩子说:“我的家长没给买,我爸爸说那东西没用。”第二个孩子说:“我妈给我买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有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问我:"孩子每次到书店都买了很多书,可是,回到家里就放到书柜里了,根本不去读书,这是怎么回事?"我说:"您做对了,也做错了。"家长不解地问:"为什么啊?难道给孩子买书还有错吗?"我笑着说:"您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园门口,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一情景:有的孩子哭闹不止,不愿父母走开;有的提出诸如“星期天回家给我买电动小飞机”,“星期六回家给我做最好吃的东西”等要求;有的干脆抱住家长的腿不放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有些家长就说:“好好好,只要你不闹,里期天一定给你去买”如此这般,孩子听了家长的“许愿”,即使很不情愿,也只好带着某种期盼,乖乖地进了幼儿园这些家长把“许愿”当成了专治百病的良药,殊不知这样做不利于孩子品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采访地点:广州市芳村区金兰苑小学采访对象以及方式:随机选择了八位学生和八位家长进行采访采访时间:2005年9月9日下午放学前(当时许多家长聚集在校门口接孩子)(记者:你(您)觉得孩子上下学,家长该不该接送?)孩子们说孩子A(三年级学生):我认为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上下学应该让家长来接送。因为一二年级的小同学,对交通法规了解不多,自我约束力也不强,自己一个人上下学容易发生危险。而三年级以上的同学就不应该让家长来接送了,因为我们已经学会怎样防拐骗,交通意识也较强了。不过我只是在一年级时让妈妈接送了几个星期,因为我家就在学校旁边。…  相似文献   

7.
让爱对流     
去年寒假里偶遇两位家长,简单的寒暄之后,这两位家长竟然向我告起状来,说他们的孩子在家里如何不懂事,嫌她们唠叨,还经常顶嘴。过年前,本来家境并不富裕的孩子竟然要求家长给他们买这买那,而且还要名牌,这让家长多少有点苦不堪言。我非常震惊的是这两个孩子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听话乖巧的好学生。这让我开始猜测:像这样的孩子班上还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8.
采访对象以及方式:在天津某中学与七名初三年级学生进行座谈;在街头随机采访六位父亲采访时间:2005.5孩子们说(记者:如果让大家写一篇名为《我和爸爸》的作文,大家会写些什么?)孩子A(女):要是我写《我和爸爸》,我会写爸爸的摩托车。因为我家离学校比较远,所以从我上中学开始,每  相似文献   

9.
为家长解忧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他们的家长对我说:“孩子总是要父母陪睡,这要耽误我们不少时间,您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了给家长解忧,我向孩子们讲了不少有关的故事,但是效果并不好。后来,我编了一首儿歌《乖孩子》,其内容是:“乖孩子,乖孩子,自己脱衣上床睡,不用爸妈陪,也不乱踢被。”孩子们很快就学会念这首儿歌了。我要求他们回家念给父母听,鼓励他们做个乖孩子。次日,我就逐个地问送孩子来园的家长,谁不要爸妈陪睡了,并在班上表扬这些不要父母陪睡的孩子,奖给他们每人一朵小红花。这样,  相似文献   

10.
困惑1:教辅书,买还是不买?专家建议:教辅书一门课一本足矣。好的教辅书在孩子平时的学习中还是需要的。特级数学教师卜以楼告诉记者:"教辅书还是需要的,只是要多少的问题。一般来说,一门课给孩子挑选一本就可以了。如果挑选的教辅书适合孩子,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适度并合理掌握技巧,就是非常好的事情。如果教辅书过多,反而对孩子有伤害。不仅会加重孩子的负担,消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各种教辅书中的不同观点还可能对孩子的思维和知识体系造成混乱。"  相似文献   

11.
困惑1:教辅书,买还是不买? 专家建议:教辅书一门课一本足矣。好的教辅书在孩子平时的学习中还是需要的。特级数学教师上以楼告诉记者:“教辅书还是需要的,只是要多少的问题。一般来说,一门课给孩子挑选一本就可以了。如果挑选的教辅书适合孩子,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适度并合理掌握技巧,就是非常好的事情。如果教辅书过多,反而对孩子有伤害。不仅会加重孩子的负担,消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各种教辅书中的不同观点还可能对孩子的思维和知识体系造成混乱。”  相似文献   

12.
十几岁的孩子进入了所谓的“叛逆期”,他们就像把自己包在茧里一样,有什么事情都不喜欢和父母沟通.有时候家长苦口婆心说了半天,孩子也不一定昕进去多少.那么,对十几岁的孩子,家长该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家长该如何听,孩子才会说?上海进才中学校长赵国弟就此话题给出了四个药方:给氛围,给信任,给平台,给选择.  相似文献   

13.
辛明 《成才之路》2010,(12):I0004-I0004
“我的孩子上六年级。每学期的教辅书费要交70元,说是自愿订购。不订不行啊,老师说了,作业就是教辅书上的内容。”安徽省滁州市某小学学生家长王女士说,有些教辅书根本用不上,孩子已经上六年级,社会、自然、科学已经基本停课,但是与其配套的教辅书依然要订。  相似文献   

14.
孙黎明 《辽宁教育》2012,(3X):80-80
<正>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省吃俭用为孩子买的玩具,不到几天,就被他拆得七零八碎。父母常会对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极力制止,轻则责备,重则打骂,最后还要发出"威胁性"的警告:"如果再拆玩具,就再也不给你买了!"在我看来,拆玩具正是聪明孩子玩玩具的表现。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孩子并不满足表面的摆弄、按规范操作,他们  相似文献   

15.
采访地点:郑州市河南家教指导中心采访方式及对象:在亲子座谈会上随机采访6个孩子和6位家长采访时间:2006年3月2日(记者:“亲情作业”是近两三年兴起的一种家教方式,目的是改变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漠视家长辛劳的现状。寒假里,不少中小学校甚至大学都给学生们布置了“亲情作业”,要求学生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为父母洗一次脚、为父母做一次家务等等。对此,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见仁见智。今天,就请大家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孩子们说孩子A(初三学生):在我们家,我老爸特反对这“种亲情作业”,他说…  相似文献   

16.
父母在考虑给孩子转学的问题时,一定要认清问题解决的目的和手段是否一致。卢:王老师,您好。目前,无论是在中学、小学都普遍流行着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父母就给孩子转学的风气。甚至有的孩子不止转过一次学。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王:父母希望给孩子换一个更有利于他们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孩子真是身在福里,原来的衣服还没有穿旧、穿破,做父母的又毫不吝啬地给添置新的,而且价格昂贵。即使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长,也会尽量这样去做,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也是:毕竟只有一个孩子呀!在幼儿园里,每当孩子穿上一件新衣服,总会向我和别的小朋友炫耀一番:“老师,看我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老师,爷爷给我买的宜而爽背心和裤头!”有的孩子边说边撩起衣服,让我看个仔细。刚开始  相似文献   

18.
采访人:您觉得您的孩子升入中学以后的变化大吗? 受访人:记得在孩子10岁那年,我和他妈妈去上海打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嘘寒问暖,要他好好学习,孩子也挺懂事的,没什么问题,没事也会打电话给我们,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但过了年把,我们打工忙,打电话就少了,孩子给我们打电话也少了,再后来我们感觉孩子好像变了,性格有点孤僻,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说他的想法总是跟别人不太一样,不爱学习了。当时我和他妈心里很难受,感觉很凄凉,我们父母打工到底为了啥啊?去年升入中学后,孩子不一样了,他每周定期给我们打电话,跟我们讲他学校的事,说班主任对他们很好,学校也很关心他们,还对我们说“辛苦了”,自己上初中了,一定会好好学习的,让我们不要为他担心。那晚孩子跟我们说这话的时候,他妈妈都哭了。  相似文献   

19.
爸爸:您好!这些是埋藏我心里6年的话,都是些我的肺腑之言。您每次喝醉的时候,您老是对我说:“你这个废物,我养你到18岁的时候尽了我的义务就再也不管你了。”您可知道,您的这句喝醉时随便说的话,给了我一生都不可抹灭的伤害;您不知道,别的孩子总是受到父母的表扬和鼓励,而您呢,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这些令我内疚一辈子的话。您总说我是个不争气的孩子,可是我已经尽力了。我从三年级的全班第三,荣升到了四年级的年级前三,难道这还不足以让您改变对我的看法吗?每次我做完作业,总想适当地休息一下,可您总说:“看书去!每次买的书你都不看,以后再…  相似文献   

20.
唐勇(甘肃家长) 我孩子正读五年级,为了让他写好作文,我给他买了不少作文书,可作文成绩还是上不去,我很着急呀! 您在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时候走入了一个急功近利的误区,认为孩子多看作文书就能提高作文成绩,其实不然。知识是慢慢积累的,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要从长远着手,要让孩子广泛地涉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