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文化修养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语文的学习不是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而是在愉悦学习中获取语文的基本知识,锻炼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而获得精神的释放和享受.对语文的学习可以从"知境"、"会境"、"愉境"三个层面进行,在学习中体验到精神的愉悦.  相似文献   

2.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理论根基为中国生命哲学,“生命”是其理论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诗意语文旨在于课堂上构建审美关系,进而引导学生由共性的审美愉悦上升至差异性的人生体悟;诗意语文的生命在于它的不拘一格、“日新其业”,这一方面源于生命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自王崧舟本人的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生命诉求;诗意语文通向诗意人生,其彼岸特征为止于至善、自由对话、精神相契、体验幸福、成就自我,实则为中国传统生命精神的“圆明”之境。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关注学生的情感,强调“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以“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由此可见。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教师就必须善于营造一种和谐、愉悦、开放、积极、主动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自然、自觉、自动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受到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睛趣。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我们教师必须善于创设教学情景,因为营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思维敏捷或成就心理满足的教学氛围和情境,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强烈的必要条件,更是师生和谐、教学相长的必要环节和愉悦氛围。尤其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情”和“境”的融合,“师”和“生”的协调。创设好情景,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求知欲就是教师的一技之长。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需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可见情感目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这就要我们的语文教学紧扣情感之弦,让课堂飞扬激情,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中受到美的,陶、情的升华,为他们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相似文献   

6.
张兰 《教师》2010,(27):36-36
湖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谭青峰老师在他的《享受语文》一书中指出:语文是美的,因而,语文学习是愉悦快乐的,而且应该是一种享受。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享受语文”?我觉得应该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7.
陈燕 《山东教育》2009,(10):18-20
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启迪学生的心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这就是语文教学“根”之所在。我认为:只有做到“主线简明,细节饱满”,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只有关注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才能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一教学理想,才能与学生们一起轻松、愉悦地享受母语的阳光。  相似文献   

8.
黄晓燕  毛少彬 《天津教育》2022,(13):110-112
<正>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学习越来越多地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狭义上的学习知识,也要熏陶人的性格、人格,培养人的同情心和正义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诗歌鉴赏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达到高度的审美愉悦,使诗歌鉴赏发挥美化精神、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课堂造境”这一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如下问题达成共识。语文学习有两个基本阶段:生活阶段与课堂学习阶段。我们姑且称之为“生活语文”和“学校语文”。  相似文献   

10.
教学自述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 快乐”就是:让学生徜徉在轻松愉悦 的学习活动中,使个性与创造力得到 最大限度的张扬,使语文教学成为充 满活力、激情和创造力的过程。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 学生心情愉悦地参与 我总是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 谐”的学习氛围,做到蹲下去看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提问中,“通过语言的意义、声调、形象、感情色彩,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想象活动,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样的提问,称为“情境式提问”;创设的情境,称为“语表情境”。 在情境式提问过程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向学生提出问题,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教材内容,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与学习  相似文献   

12.
“情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情景、境地,这个词显然强调的是主体存在的现场感。在化学教学中预设教学情境,因“境”生“情”,由“情”入“境”,而由此开始的教学以及因此产生的教学效果远在教学者的预设之外。也就是说,“情境教学”不仅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和环境的广阔性融为一体,更强调在特定的情境设置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甄珍 《小学语文》2008,(5):19-21
一、关于欣赏课设置的思考“语文欣赏课”是一种能让学生愉悦地进行语文知识拓展学习的课,是学生通过对语文学科相关知识的领略与感受,从内心产生一种喜爱之情,进而使之产生对学科学习的强烈欲望,为其今天学好语文,乃至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的过程。旨在使学生开阔视野,扩大语文积累,提高思维水平,发展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促进其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获得精神的享受和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一个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激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而营造这一环境,不是把学生带到老师预定的圈子里求得一个预定的、统一的、准确的答案,而是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这一环境,首先要让学生在思考中学语文,在活动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与语文的密切关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语文教学创新精神的活动性、情感性、开拓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多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把文章读活。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中感叹句的读法时,  相似文献   

15.
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在活动中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体验和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可以和阅读教学、阅读实践融合推进,以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学习之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感受诗歌魅力;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创写活动,亲历言语过程;活动尾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只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放松地开展活动,学生才能畅享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提高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张伟 《考试周刊》2024,(15):55-58
“双减”政策的本质在于使教育回归其本初目标,即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减轻学生负担和优化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提升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有能力、有责任心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以“双减”政策的实施为背景,结合其“减负提质”的本质要求,对小学语文高效作业的类型、设计原则及其具体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与探讨,旨在引导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正确理解“双减”政策,更好地设计优质语文作业,推动学生在身心愉悦的过程中轻松、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法中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情境即为"情"与"境"的互相交融,主要包括环境与情感两个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倘若能够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情境氛围,便可激起学生的愉悦之情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故此,笔者提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中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9.
执行新课标以来 ,语文教学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人的终身发展目标 ,逐渐摒弃了以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为主目标的解说式、训练式教学。学生在学习中愈是充分地体现自主 ,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愈是丰富 ,愈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感受生命的愉悦。我们不妨把这种遵循生命成长规律、保护情感与认知的生态平衡、追求愉悦感受的语文教学称为“绿色语文”。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沐浴在自然、朴素、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语文”之中。下面以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为例谈几点策略。一、走进“绿色”阅读1.亲近文本 ,进行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把握文章作者的情感,更贴切、更深刻地学习、理解作品,使其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审美愉悦。作者的情感因素是作品意境的重要构成部分。“情”不同,“境”自相异。故同登高处,陈子昂见到“天地之悠悠”,杜甫则见“齐鲁青未了”的画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将作者笔下的美景、生动的艺术形象与作者的情感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走进情景交融的文章意境。学生只有把握了作者的情感,理解了其心境,才会更好地理解其对景物的感受,才会有对意境美的真切感受,才能顺着作者琮琮的情感之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