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浪潮带来的媒介革新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传媒理论的认知,把关理论在近八十年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深化。本文通过梳理把关人理论,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网络媒体"今日头条""百度"的用户体验及呈现的文本进行分析,来探讨中国语境下网络媒体的把关特征,以此丰富传媒理论研究,并希冀为公众在媒介应用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婕 《编辑之友》2011,(4):64-65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要原理,又称"守门人"理论。然而,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更新换代,媒体及传播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媒介受到冲击。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频繁使用,传统媒介的受众群有了一定的分散。传统媒介把关人理论面对新的挑战,在新的媒介与传统媒介相互交融又相互竞争的环境下,如何对传统把关人角色进行重新审视,是新媒体时代带给传统媒体的新问题。一传统把关人理论"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传播技术发展进步带来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渠道多元化,传统媒体原有的受众日渐分散。近年来,网络媒体迅速崛起,"两微一端"以及抖音快手短视频APP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融媒体的优势愈加明显,传统"把关人"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媒介融合和竞争并存的新格局下,对"把关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形式进行探究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把关人”在网络媒体中的角色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迷航"现象时有出现,如新闻失真、非法和不良信息等问题不断在网络媒体中出现。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角色,网络媒体的"把关人"角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净化网络环境,促进互联网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洪潭  吴月娥 《新闻界》2012,(11):38-40,51
"网络水军"的大量潜伏,使网络议程被"蓄意"设置,网络舆论被"人为"操控,网络营造的"媒介环境"已经严重偏离了"客观环境"。本文拟从网络水军操控舆论的网络环境和具体路径入手,探析虚假舆论的形成过程与客观舆论的引导策略。本文认为:政府应尝试推行"后台"实名制规范信息发布、网络媒体应设置内部"把关人"过滤不良信息、网民应提高媒介素养自我把关,三体联动齐力杜绝虚假舆论。  相似文献   

6.
当下,兼具传者和受者双重身份的网络传媒人的媒介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采集把关意识缺位和信息核实能力缺失的问题。一些网络媒介从业者不经鉴别和核实,采用发源自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受众获得信息最便捷、最迅速、最多样化的传播方式。现实生活中的受众随时随地都可以主动地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也会被动地受到网络信息潮的影响,但是,由于部分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使网络新闻出现了真实性和可信度低,甚至传播谣言等严重问题。现在,建立绿色、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势在必行,网络媒体中"把关人"角色亦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如今,网络媒体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渠道,可网媒的公信力却受到质疑。把关理论在网媒时代得到新的发展,把关人的作用被夸大化。本研究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对网媒把关人对网媒公信力的问卷调查,考察和探索各类型的网媒把关人对网媒公信力的影响。本研究有利于提高网媒的把关意识和把关人在网络媒体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播形态和模式的变化带来了把关主体和手段的变化,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挑战.本文着眼于把关理论,分析了传统媒体中把关人存在的环境基础、新媒介生态下把关人角色缺失的现实原因及其危害,认为"把关"一词并不是传统媒体身上的陈旧标签,在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把关人"仍然是媒体最该坚守的传统,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与确立把关工作的重要地位,媒体内部、外部监管部门和广大受众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把关,促进互联网信息空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邵宇航 《今传媒》2020,28(5):65-67
在当前短视频迅猛发展的媒介文化景观下,影视解说类短视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对于影视剧质量把关的缺位,从不同层面对"把关人"理论进行了重构。基于此问题,本文选取了"小片片说大片"为主要研究个案,通过分析其近三年的短视频作品,发现其为影视剧作品的把关赋予了个性化、互动参与性等新特征,使"把关"过程成为一种新的观影体验,符合受众碎片化的媒介接触习惯,扩展了"把关人"理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的外延。  相似文献   

11.
在对"把关人"理论回顾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传播的特征,从主体、过程、模式等角度剖析传统"把关人"角色的颠覆趋势,分析普通网民在信息接收、解读、发布等层面对传统"把关人"角色的超越进程。从而进一步提出公众媒介素养对于更好的进行传播把关,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孕妇之死"事件看网络舆论的理性化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是公众意见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产物,由于网络媒体"把关人"作用的减弱和信息来源的复杂性,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偏激和非理性的现象,不仅污染舆论环境,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应对其进行引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网络编辑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其媒介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媒介质量和用户的媒介体验。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需要得到相应提升。本文分析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特征,探讨新媒介环境下网络编辑的职能定位及媒介素养新要求,阐述提升网络编辑媒介素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网络媒体“把关人”缺失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尝试运用传播学、社会文化学对现实社会中网络媒体的"无政府"状态加以分析,指出"把关人"地位下降存在的各种原因,其目的在于强调最终挽救"把关人"的是人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5.
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时代的网络“把关人” 伴随着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者和信息传受模式的转变,网络“把关人”也由单一转向了多元。总的来看,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它们通过制定一些国家政策法规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通过限制或者禁止某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为社会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言论环境。第二类是各大网络媒体,这些网络媒体是职业“把关人”。网络媒体的工作人员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群体规范和媒体本身的价值标准对众多信息内容做出取舍,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第三类是网民,他们通过敲击键盘和滚动鼠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或者传播某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媒介融合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与新媒体进行多方面的融合,以探求新的发展道路。本文在选取近年来国内外媒介融合一些典型案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实现"把关人"角色的转换问题。随着新媒体影响力的逐渐增强,更多的"受众制造"的信息进入大众传媒领域,传统媒体已难以胜任"把关"重任,如何实现传播角色的转换成为媒介融合进程中传统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校档案馆作为口述校史的组织者,具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同时也肩负着口述校史"把关人"的任务。"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中媒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信息都要主动或被动地经过个体或群体的"把关"向大众传播。文章拟从活动组织者、访谈引导者、信息鉴定者、叙事构建者、反馈连接者五个方面对高校档案馆所担负的"把关人"角色进行分析,以明确其定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晓彤 《青年记者》2017,(29):14-15
在当下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下,网络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笔者将“把关人”理论重新拉入视野,通过对网络民族主义时代特点的梳理,分析“把关人”理论起到的积极作用,并针对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下网络媒体如何“把关”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张锦华 《出版科学》2011,19(6):36-38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编辑都是主要把关人。在"小月月"事件中,网络社区编辑、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编辑作为把关人出现明显缺位,致使"小月月"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中掀起轩然大波,最终在发帖人承认造假之后迅速落幕。网络时代编辑作为"把关人",要坚持传播真实,做到客观公正,避免"隐瞒性谎言",分清"知情权"和"知情欲望"的界限,尊重隐私。  相似文献   

20.
蒋路加 《东南传播》2018,(8):106-108
目前的媒介环境兼具动态性与复杂性,而经典"把关人"理论已无法充分解释这一变化,亟待将活跃在资讯聚合平台中的多元把关人容纳到理论框架中.本文通过对Buzzfeed和《今日头条》平台中信息把关过程的比较研究,分析和论证了资讯聚合平台中多元协作把关机制的存在及运转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该类平台中典型的四种"把关人"角色:算法、专业新闻机构的记者、商业或非商业组织的专家、不属于任何组织的个人.最后,本研究结合案例分析,用资讯聚合平台中的协作把关模型对把关过程进行概括性的描述,丰富了新媒介语境下"把关人"理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