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陀思妥耶夫斯基开拓了长篇小说的一种新体裁——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多种对话的统一体,在对话环境下揭示深刻的思想内容。复调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对话性,小说所有成分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关系。复调特征在陀氏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小说中的所有主人公都是有思想的人,他们通过对话交际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思想,并聆听他人声音作出的回答。该文意在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为基础,从语言结构方面揭示小说《卡》的对话性,亦即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赵蕊 《现代语文》2007,(5):45-46
80后作家韩寒的近作《一座城池》中的叙事者“我”与人物之间构成了一种对话与潜对话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既很好地处理了小说中不同的甚至彼此冲突的声音,也使小说中的对话性与辩难性得以“形式化”,其中蕴涵了一种叙事的复调诗学。本丈试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入手,分析这部小说的复调艺术,从而探索这复调的背后,“我”与人物构成的对话性的境遇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话性是复调小说的本质,也是现代小说所具有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特征,小说通过文本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对话展示了一个多声部的世界,体现了对现实的存在的深刻思考。为此,从对话理论中的"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人物内心的对话"两个方面出发,对简.里斯的小说《茫茫藻海》的对话性进行分析,以进一步阐述作者的写作目的:颠覆《简.爱》中的殖民话语,解构貌似坚不可摧的传统帝国权威。  相似文献   

4.
殷缘  张弛 《英语广场》2020,(13):3-7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她的最新获奖小说《证据》中一改常规叙述手法,让三个不同身份的女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述同时进行,共同编织成完整的故事。这体现了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即各自独立且平等的不同声音共同讲述着一个主题。本文指出《证据》文本中富有"对话性",不仅是不同人物之间跨越身份的对话,更有人物与作者、甚至是人物与读者的对话关系,这使得对基列国瓦解这一事件的阐述具有了多维视角,同时增添了小说的艺术厚度,具有现实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一书,着重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复调小说,讨论了作者和主人公的关系以及小说中的复调对话,并分析了复调理论是如何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体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出发,着重分析了<孤独者>文本话语的对话性特征.在叙述者、主人公各自的话语内部以及他们之间都存在着对话性,形成了巴赫金所说的"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而且,在结构的构制上也存在着对话性.这种对话性体现了鲁迅思想的复杂性,也体现了五四时期话语的多样混杂的状况对鲁迅的影响.从对话性入手,从而能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小说以及小说背后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从三个方面,即主人公、文本结构和小说语言,对文本内容与形式进行解读与分析,揭示出作品主人公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不确定性:小说的结构形成了“大型对话”;作品的语言明显具有“双声性”特点,这些方面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复调特征.“复调性”给作品带来了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两个层面解读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的互文性策略。首先,从文本间的指涉性看,分析福克纳以《圣经》中的耶稣为原型,将小说人物乔的形象与耶稣形象进行对比,进而对悲剧人物展开深刻的人性探索,揭露种族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其次,从文本内的指涉性看,结合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分析《八月之光》的复调特征:从结构上看,几个故事平行地进行,形成结构上的大型对话性,即小说的"对位"结构;从语言上看小说中的"微型对话",体现在作品中人物对话和人物内心独白中的"双声语"中。不同叙事者之间以及叙事者的自我意识的对话,形成各种声音、意识的互补和颠覆,进而造成文本结构和意义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读者参与到文本意义建构中,这种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赋予了文本极大的张力和主题向心力。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有着细腻而生动的人物对话,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用复调理论来展现小说中人物的对话世界,透析对话背后的深层内涵。复调理论是否能够用于对戏剧的分析?戏剧中的对话是否符合复调的理论分析?借助于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探究这一问题,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熊观音 《海外英语》2023,(5):210-213
胡赛尼在《群山回唱》中以“平等”的视角赋予人物独立的主体地位,让人物尽情展现其独特的声音和思想意识,形成主体意识的众生合唱,从而折射出世界的复杂性、多元性和模糊性。此外,小说在结构上和语言上也呈现出对话性特征。基于此,文章运用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从主体性、对话性和未完成性三个不同面分析小说的复调性特征,探讨胡赛尼“复调”的世界观,并揭示小说所蕴含的多重思想意识、多元价值观、人文关怀及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调查资料,分析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钦州湾海水平均温度春季20.4℃,夏季30.1℃,秋季16.0℃,冬季14.6℃,变化特征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同,空间分布为夏秋季河口区的水温都略高于湾口区,而春冬季则相反。海水平均盐度春季20.067,夏季17.975,秋季23.864,冬季23.660,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各季节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河口区低,湾口区高的趋势。海水pH平均值春季7.82,夏季8.11,秋季8.01,冬季8.10,全年空间分布高值区均出现在大风江口外海域。钦州湾海水比较适宜大蚝、对虾、文蛤等广温广盐性品种的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盛唐边塞诗歌所具有的美学品格。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崇高特征:在人生理想实现中的投笔从戎的慷慨、激越美;在边塞生活中雪原大漠的奇特、萧瑟美;在建功事业中的穿越异域的从容、悲壮美;在现实悲怆中思乡恋土的人性、豪迈美。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的梳理中归纳出我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对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查摆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以解决学生管理工作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日益减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教学辅助功能,探索学生管理工作在单纯的秩序维持之外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外学习及就业等多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公平和效率是各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般认为公平和效率在理论上和宏观上是可以统一的,并能够得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然而,从微观和实践层面上分析却往往会发现存在一种矛盾现象,似乎是一个不可调和的两难问题。我国省(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就是当前急需关注的一个典型的、具体的问题。通过对反映我国1999年和2000年各省(市)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多指标进行聚类、相关等统计分析,考察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区域公平和效率的发展变化特征,并通过对二者量化关系的揭示,对我国省(市)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估,并对我国未来省(市)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阴阳是《周易》里面最重要的一对核心命题,是理解《周易》思想的一把钥匙;并且它还是世事万物得以生的根本要素和动力。《周易》里面对生的理解和论述的形上意味比较浓而深刻,整个宇宙的天地人都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大体系中,贯穿在永恒的易理的主题思想里。本文从《周易》最核心的阴阳观念入手,来探讨《周易》里面关于生的易理,分析《周易》关于万物为什么生、如何生以及生的状态和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揭示出《周易》的贵生思想的人本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哲学大师,亦是语言大师。《论语》的巨大影响,在于其思想之精深,亦在于其语言之魅力。孔子的语言观具有几个特点:一是言行一致,二是名实一致,三是文质一致,四是时中的方法,五是老实的态度。孔子的语言具有多方面的美学特征:一是匀称美,二是气势美,三是弹性美,四是睿智美,五是自然美,六是崇高美,七是刚力美,八是人格美,九是无言美。孔子的语言观极具原创性,进而影响其思想;孔子的语言美颇有吸引力,进而传播其思想。其语言的深邃和美相得益彰,凸显孔子思想的伟大。  相似文献   

17.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旁称代词系统在句法、语义上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旁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别人、人家、别人家、他人、旁人"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人家、别人、他人、旁人"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纪中叶的"别人、人家"阵容,期间的此消彼长、删汰整合昭然。就旁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别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没落,再到20世纪的重新走强;2".人家"由18世纪的初露锋芒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别人"而一枝独秀,再到20世纪与"别人"的平分天下;3".他人"这个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旁称代词家族的宠儿由18世纪的颓势已现到19世纪的英雄末路,直至20世纪的难觅踪影;4.不温不火一路走来的"旁人"由18世纪的衰落到19世纪的走向没落,直至20世纪的淡出我们的视线;5.产生于元代的"别人家"由18世纪的衰弱到19世纪的没落,直至20世纪的只留存在部分方言中而在北京话中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emotional abuse in childhood, along with physical and sexual abuse, on suicidality in adulthood, and whether and how emotional abus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dulthood medi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hildhood emotional abuse and suicidality. The data were drawn from the 2012 Korean General Social Survey,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with a multistage area proportional probability sampling method. Random effects regression and the Sobel test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ldhood emotional abuse and suicidality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s. Random effects models showed that emotional abuse in childhood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uicidality in adulthood,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physical and sexual abuse in childhood. Emotional abus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dulthood medi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motional abuse in childhood and suicidality. Depressive symptoms also mediated between emotional abuse in adulthood and suicidalit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motional abuse in childhood has indirect harmful effects on suicidality in adulthood. It increases suicidality through higher occurrences of re-victimizat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dulthood. Practitioners and policy makers should recognize that experiences of emotional abuse in childhood may result in re-victimization in adulthood, which, in turn, lead to suicidality.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s to reduce the likelihood of experiencing re-victimization may be critical for people exposed to emotional abuse in childhood.  相似文献   

19.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水彩画到当代的趣味性水彩画,光与影一直伴随其间。通过对西方水彩画发展历史的概述和15、16世纪的德国,18、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等几个时期在光影处理方面具有鲜明特点的水彩艺术大师的作品分析,研究其光影处理技巧在作品中和所在时期创作中的作用,可以探索光影运用发展的意义,感悟水彩画中的光影魅力。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 ,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精神是科学的人文精神 ,是高科技时代人类的精神支柱。数字化时代是人文精神充分彰显的时代 ,主要表现在人的自由时间的大量增加、人的能力的极大提高、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同时 ,数字化时代又存在人文精神衰变的悖论 ,主要表现为人在自身发展、文化、道德和心理、人类安全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新困境。数字化时代科学的人文精神的建构要遵循以下原则 :在人文的视野中构建科学精神 ,以价值理性校正工具理性 ;要实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全球精神的有机整合 ;在理想的视野中把握现实性 ,实现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的统一 ;在人的社会性发展中完善个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