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文蔚 《英语广场》2020,(36):14-16
20世纪50年代,在战后的英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即"愤怒的青年"文学流派,约翰·奥斯本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作家。在戏剧作品《愤怒的回顾》中,他塑造了吉米·波特这一形象,让小人物第一次站在舞台中央直抒胸臆,是戏剧角色选取的一个重要突破。吉米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生活在英国社会青黄不接的时期,是战后英国社会年轻人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俄裔美国作家奥尔加·格鲁申的长篇小说《四十个房间》是近年美国文学的成功之作。这部作品为我们建造了一座人生的迷宫,在作者的笔下,现实中的风景无不可以充满人生的寓意,成为某种难以言喻的象征。作者通过浪漫与现实的相互映照,生动地叙述了考德威尔夫人的故事,塑造了这一独特的人物形象,并因此而深入地诠释了人生,尤其是占世界之半的女性的人生,令人动容,发人深省。考德威尔夫人这一形象可以是任何一个女人,任何一个曾经受父母宠爱、后来为丈夫付出、最终为家庭奉献一切的女人,意味着这几乎是所有女人的宿命,从天上落到尘世,从天使变成凡人。作品有着新奇浪漫的格调,背后却是无以言表的悲凉,深刻地映照出"现实总是不够浪漫"。  相似文献   

3.
盖斯凯尔夫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位十分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深刻地揭露了英国工业社会所存在的尖锐矛盾,表现了这一时期的女性寻求独立,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而始终处于一种介于女性主义与男性主义之间矛盾状态。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者艾米丽.勃朗特用离奇、浪漫的笔触描写了19世纪的英国乡村庄园生活场景,并以此为背景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讲述了两个家族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作者受哥特式小说风格影响在作品中揉入了大量的哥特因素,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神秘、曲折,因而更加吸引读者。本文就《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因素展开探讨,分析哥特式小说在英美文学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说《克兰福镇》是盖斯凯尔夫人的重要作品之一,描写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个普通乡村小镇的田园生活和风俗人情。该作品向人们展示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工业革命发展给乡村生活和当地风俗伦理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通过对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分析,可以窥探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乡村中人们的思想状态。  相似文献   

6.
小说《克兰福镇》是盖斯凯尔夫人的重要作品之一,描写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个普通乡村小镇的田园生活和风俗人情。该作品向人们展示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工业革命发展给乡村生活和当地风俗伦理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通过对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分析,可以窥探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乡村中人们的思想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天姥吟》,从时间逻辑性和象征意义两方面,分析出作品中"月亮"这一文学意象所包含的浪漫主意特点,由此希望可以更好理解掌握我国古典中文学浪漫主义成功产生的一些实际有效的手法。  相似文献   

8.
在"五四"这个特殊的时期周作人形成了独特的散文创作风格——凌厉浮躁。"凌厉浮躁"和他后期风格截然不同,这和"五四"时期这个大的社会环境关系密切,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观念,导致其散文作品中表现着一种"凌厉浮躁"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不仅来自于作家、作品本身的文化创造过程,也生成于读者、批评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文化阐释行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文化意义蕴含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并深化于作品的文学接受过程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该作品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误读、审美接受、文化阐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升华的嬗变过程。其中性爱主题研究、原型批评、生态批评从不同层面说明了文学批评过程中的文化阐释行为。  相似文献   

10.
英国女性文学曾因其在叙述视角、语言风格和作品主题等方面与强调二元对立的父权制社会相冲突而遭遇抑制和否定。从18世纪到20世纪,英国的女性作家们在社会发展的激流中义无反顾地与父权制进行抗争,将聚焦的目光定格在女性的生活圈,诉求她们的社会地位及身份的认同。在20世纪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寻找她们这一诉求的心灵轨迹,可以了解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女性主体地位的认同历程。  相似文献   

11.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也是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最长并且最负盛名的一部.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复杂而有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所说,历年来不同文学评论家对于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哈姆雷特的复仇,很多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作品多数都涉及了生存价值及伦理道德问题,其代表作《红与黑》便是其一。为了塑造德·雷纳夫人这一形象,作者用大量笔墨展现了她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和她进行的伦理救赎,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本研究围绕德·雷纳夫人这一角色,对作品中呈现的人与社会、他人以及自我的不同关系进行文学伦理学分析,试图探讨德·雷纳夫人在面对伦理蒙昧、伦理选择直至伦理回归的三个阶段,以期挖掘司汤达作品在人伦道德及人文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狄更斯生活写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和创始人.他的作品是英国19世纪的史诗,又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一生的三个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在不同时期对英国社会的认识和深入.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反映历史还是在文学风格上都是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在小提琴发展史上,浪漫主义时期是小提琴音乐的鼎盛时期,小提琴音乐的艺术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浪漫时期音乐的总体风格与特点,从不同的作曲家所写的小提琴作品中分析浪漫时期小提琴作品的风格与特点,使我们更好的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风格的作曲家所写的作品中了解了浪漫时期小提琴作品的风格与特点,从而有助于在演奏中更好的诠释这个时期的小提琴作品。  相似文献   

15.
杰出的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纪。作为英国19世纪文坛上成就堪比狄更斯的重要小说家和一名重要的20世纪的诗人,哈代的作品主要描述了英国历史上重要的维多利亚时代(1838—1904)和其后的生活情景,从而有机地联结了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小说创作方面,哈代的作品通常被分为三类主题,即浪漫与幻想、爱情与阴谋和环境与性格小说。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女作家群中,盖斯凯尔夫人是其中的重要一员。她的创作除较为关注工业题材外,还有家庭生活小说以及哥特式风格的作品。无论在哪一类作品中,道德关怀的特征都非常显著,这与个人生平、宗教信仰及社会思潮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创作了大量的富有争议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所凸现出的创作观念也同样引人注目。从整体上讲,其文学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灵肉统一"的生命观,如《儿子和情人》等;二是"身体信仰"的本能观,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如《羽蛇》等。这些文学观既成就了劳伦斯文学创造的独特性,又冲击了英国文坛固有的传统文艺观与道德观,从而繁荣了英国文学园地,使之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不仅来自于作家、作品本身的文化创造过程,也生成于读者、批评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文化阐释行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文化意义蕴含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并深化于作品的文学接受过程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该作品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误读、审美接受、文化阐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升华的嬗变过程。其中性爱主题研究、原型批评、生态批评从不同层面说明了文学批评过程中的文化阐释行为。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是英国文学史上继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后又一具有巨大国际影响的文学潮流。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震撼世界文坛的莎士比亚,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语言质朴清新,感情真挚细腻的华兹华斯;现实主义主义时期涌现出尖锐深刻的社会批评家狄更斯、萨克雷,在现代文明处在全面危机的二十世纪。英国也不乏有文坛泰斗:乔伊斯、劳伦斯、艾略特、贝克特。伟大的作家在新旧交替时期总是最敏锐地感受到一个时代的痛苦,都能艺术地再现一个时代的情绪。面对二十世纪政治的和经济的危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家以明睿的目光,过人的胆识,以及艺术家的良知创造出轰动世界文坛的作品。虽然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气势,但是它对英国当代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不可  相似文献   

20.
浪漫主义的缘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根源.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给德奥带来了进步与思想的洗礼,较之前更加崇尚感情的主观性、对大自然有了追求与热爱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生活开始有更多的幻想与希望.18世纪首先发生在德国文学领域的"狂飙突进运动",这种主张预示了德奥浪漫主义时期的精神,对于德奥在这个时期的作品风格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浪漫时期德奥背景、德奥重要作曲家及其合唱作品的特征来分析合唱作品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