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立民 《考试周刊》2011,(16):48-49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这有利于教师增加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无疑,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房瑞清 《考试周刊》2011,(50):51-51
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进行了论述,认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问题追索"中学习语文,在"体验感悟"中学习语文,在"开放交流"中学习语文,在"课堂延伸"中学习语文,在"主动"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3.
褚晓君 《考试周刊》2011,(83):59-5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正确应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的广大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是"根"。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应用,并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我国有语文阅读障碍的中学生越来越多,本人近年来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行了摸底调查,总结出山区中学的学生语文学习存在着不少障碍,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会出现"腻烦"、"漠视"、"轻视"、"羞涩"、"猎奇"等心理障碍,从而影响语文学习的进步。作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注意分析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心理上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积极措施,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及时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教学建议"第一条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需要学生个体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学习贵在"早",鲁迅先生就是一个爱读书、博读书与"早"读书的人,他强调读书要四到,以便调动所有的感官参与学习。可是,笔者曾经有项"你最喜欢的学科"的学生调查,没想到语文学科落个倒数第二的结局。本来应该是最生动、最优美的基础课程,学生怎么会如此反感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化?我想在语文学习中一定存在"黑洞"。这些因素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由此导致语文学习的低效。在此,我想就语文学习的预习环节,来探究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途径。笔者以为,语文学习时预习的"黑洞"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一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学必须关照人,必须关注人的生活,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启发学生去主动获取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教学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实现"三个重心转移"。即,由"应试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课堂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移。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身素质,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爱学"、"会学"、"主动学"的现代学法。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施"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有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杨敏 《快乐阅读》2013,(10):104-10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11.
姚向英 《考试周刊》2012,(42):45-46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本文意在实践和思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策略,强调综合性学习凸显"活动化",不忘"语文味",注重"常态化",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其重要性和作用不言而喻,但是语文教学现状实在难以令人满意。为此,也进行了许多教学改革和实验。但是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边教学边思考,发现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去学好语文。那么,什么是学习习惯呢?《语文教育学引论》指出:"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心理倾向和行为特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中学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活泼自主的学习语文,实现语文自主学习的目标。让学生走出"考什么就学什么"的语文学习误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满怀兴趣的学习;构建艺术课堂,让学生"疲惫的心灵"振作起来;让成功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在教师创设的"人人都能成功"的氛围中积极学习;实现霍林姆斯基所说的"三分之二是用在非必修书籍上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任会凤 《考试周刊》2012,(56):34-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主动、积极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1.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观念更新自己,想办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17.
吴义前 《考试周刊》2011,(82):71-72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8.
王桂香 《考试周刊》2011,(30):57-58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意思是让语文课走向生活,和生活"链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处处皆语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活动。"这一指导思想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更新观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因为只有更新教学模式,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化的"场所",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