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分修业和研修两个阶段。研修阶段的课程以专题的形式,紧密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进行实施。研修期一般为期两年,研修生通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策略、实施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入理解教育理论知识、巩固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对研修生学习的评价须通过参加包括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分析、口试和课堂教学四个部分的第二次国家考试,重点是考查和评价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小学教师培养研修阶段注重对学生作为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这对我国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都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74):18-19
德国作为较早开设教师教育的国家之一,在教师教育不断有所突破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修业阶段、见习阶段和职后进修阶段三段相统一的教师培养模式。这种对教师全程培养的典型特色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国外师范教育实习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培养合格教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此许多国家的师范教育都把教育实习列为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精心组织和认真实施,有的已形成良好的制度,与实习基地密切协作,保证教育学习的顺利进行。一、普遍重视教育课程和教育实习联邦德国的师范教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业训练阶段,在综合大学或高师院校学习,修业年限3-5年(依培养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而定),需通过国家第一次考试。第二阶段为学校实习和考察,作为见习教师享有一定工资待遇,除了正规的理论训练外,还要担任一定课时的教学工作(通常要求每周授课8课时),见习期长短各州不同,长至两年半,短至16个月,一般为18个月,通过国家第二次考试,才成为正式教师。在第一阶段的修业  相似文献   

4.
德国的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包括大学学习和见习两个阶段.在大学学习阶段,师范生同时学习两个专业以及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并完成学校实习和企业实习,最后以第一次国家考试毕业.在见习阶段,见习生既在见习学校授课,同时也在教师研习所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最后以第二次国家考试毕业.这两个阶段的课程都得到了模块化设计,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构成一种多学科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国家考试包括撰写学术论文、笔试、口试和教学实践考试,这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也能有效检验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很好地满足了劳动教育对教师跨学科知识结构和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双重要求,有助于培养出专业化的劳动教育教师.  相似文献   

5.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而且现有与职业教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相关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难以为职业教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提供指导.文章从职业教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主体、内容、方法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对德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三个典型国家职业教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经验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法国长期以来,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训练是很重视的.小学教师主要由师范学校培养,招收高中毕业生,修业二年;或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四年.学生修业期满后,必须通过初等教育能力考试,并担任二年以上的见习教师,再经过第二次考试,才能取得初等学校合格教师证书,正式具有初等学校教师资格.为了提高小学教师水平,法国从1979年起进行了改革.师范学校只招收高中毕业生,修业时间延长至三年.因此,目前法国的小学教师,虽然是由师范学校培养的,但从其招生条件和修业年限看,实际上已具有大学专科水平.法国的初中教师是由附设在学区首府的师范学校中的初中教师培训中心培养的.该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现状及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紧密结合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群教学体系模式,构建教师、学生、课堂、实验、实践、考试为一体的方式,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德国职前教师教育制度以两阶段的培养模式、两次国家考试为主要特色。近些年,在欧洲推进博洛尼亚进程和德国基础教育质量下滑的影响下,德国职前教师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推广学士—硕士两级学位制度、引进欧洲统一的学分制、建立模块化课程、设立认证机制等。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改革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政府对职前教师教育改革政策结构的高度控制、教师受到学士—硕士两阶段课程的不利影响、各联邦州学分转换和积累制度难以"统一"、各联邦州对学位制度改革的执行力度存在差异、各联邦州对第一次国家考试的取消存在较大分歧等,由此也引发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省思。  相似文献   

9.
德国文理中学教师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接受大学教师专业教育;第二个阶段是要完成为期两年的教育实习期服务;第三个阶段是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德国的师资培养非常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教师资格要求十分严格,必须要经过两次国家考试。此外,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0.
一、德国教师职前教育与培训 在欧洲国家中,德国教师职前培养的时间是最长的.中学教师至少需要6年,小学教师5年.德国的教师职前教育由两个阶段组成,每一阶段结束后都有由国家有关部门严格组织的考试.  相似文献   

11.
德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备教育包括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修业阶段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实习阶段。德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备教育能够顺利且有效开展,得益于其完备有效的支持系统。为弥补原教师职业准备教育制度设计的不足,德国教师教育界推行了一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教育一体化不仅要在组织形式上一体化,更要在培训方案、课程设置上真正实行一体化。设置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课程,必须充分整合职前培养课程与职后培训课程的优势,扬长避短。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构要遵循开放性、前瞻性、客观性、发展性原则,打造一体化教师队伍,建构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职前培养课程和与大学教育紧密结合的职后培养课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一些高校相继开设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课程.文章从公务员考试科目授课教师的角度,分析了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基于CDI0教育理念和模式,提出了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颁布以后,在普通中小学校教育方面最大的改革是实行“国家课程”和“国家考试”制度,改变了过去地方分权制定课程和考试标准的做法。然而,在推行“国家课程”和“国家考试”制度时并非一帆风顺。近几年来,英国教育又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师资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与考试体制的要求,教师的质量亟待提高。1989年英国政府推行了新的“教师证书制度”和“教师试用期制度”。这两项制度的主旨都是敦促师范教育进行改革,使培养的教师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国家课程”,并且能在统一的“国家考…  相似文献   

15.
德国职业学校专业理论课教师、普通教育课教师培养的第一阶段,接受正规大学教育,通过工程师资格考试或国家第一次考试。第二阶段,参加一年的企业实习,然后进行两年的教师预备期实习,同时每周有一天到教师进修学院学习教育学等课程。实习结束前,通过国家第二次考试。实践课教师培养的第一阶段,在小学和完全中学毕业后,经过3年或3年半的“双元制”培训,再到一年制技术管理工人学校学习,或在两年制的技术员学校学习。第二阶段在职业学校接受培训,同时到教师进修学院学习教学法等课程。80年代末90年代初,职校教师接受以现代技术和工艺为主要内容的适应性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德国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后,德国高等学校进行了教育体系的改革,高等教育实行学士和硕士制度,取代了传统的Magister(文科硕士学位)、Diplom(理工科硕士学位)和Staatsexam(国家考试)制度,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也相应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以柏林工业大学职业教育和劳动技能系在培养职业学校教师的变化为例,阐释博洛尼亚宣言后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培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德国职教师范生大学毕业后要完成一个为期一年到两年的见习培训,见习结束后,见习生要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方可取得执教资格,从而成为正式教师.见习培训属于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第二阶段,此阶段以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而结束.国内关于德国教师见习培训和第二次国家考试制度的研究比较少,但这种见习制度对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尤其针对我国职教师资入职前普遍存在缺乏教学经验的现状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德国教师培养培训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其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与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国家的教师教育制度不太相同,其教师教育的机构设置、培养培训的发展过程、课程设置、考试制度及教师资格认证都颇具德国特色,值得研究与学习,对我国目前进行的教师教育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湘南学院学报》2021,(6):112-116
教师资格考试的推行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地方高校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存在内容陈旧、实践性不足、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重新定位、建构教师教育类课程,调整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加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合理安排理论教学时间和实践时间等,是优化师范专业人才培养,重振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以培养学生环境影响评价实践能力为目标,环境影响评价职业资格考试为导向,采用渗透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等,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实践,将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能力,也为学生今后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