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回顾了"人肉搜索第一案",分析个人信息、个人隐私、隐私权等问题,进一步论证了"人肉搜索"存在着侵犯他人名誉权等法律风险,分析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的肆虐发展引发了民众言论自由权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概念出发,探寻两种权利的平衡点,指出民众的言论自由权应止步于个人隐私开始之处。同时指出法律应加强对网民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行为的规制,明确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追诉方式,加大其违规行为的风险成本,以期净化网络环境,促使"人肉搜索"善意初衷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李方圆 《新闻世界》2010,(8):274-275
近几年来,随着"人肉搜索"事件的不断出现,"人肉搜索"对越来越多的当事人的生活产生了影响,社会公众也开始反思"人肉搜索"行为的是非功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人肉搜索"的演变历程入手,总结在其演变过程中的冲突与平衡,试图探寻对其进行网络监管与法律规范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人肉搜索"事件不断在网络和现实世界中掀起轩然大波并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人肉搜索"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只有完善网络暴力治理及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主流舆论介入机制、加强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提高网络媒体受众的传媒素养,才能从根本上规避"人肉搜索"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的博弈——论人肉搜索第一案中的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人肉搜索"从产生之时就带有道德批判色彩,它同个体隐私权保护之间存在着道德与法治的双重困境。《侵权责任法》的出台第一次在法律上明确了隐私权的地位,为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开启了新的一页,但是从规范的具体化到实施的有效性都尚存一些问题。本文以人肉搜索第一案为样本,对中国式人肉搜索进行道德根源分析,指出网络环境中隐私权保护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进一步提出规范"人肉搜索"的法治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肖叶飞 《新闻世界》2009,(3):113-115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人工参与的网络搜索方式,它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舆论监督、捍卫道德和惩恶扬善的作用,但是又容易侵犯公民的隐私等人格权。那么,“人肉搜索””是社会资源还是网络暴力?如何平衡宪法上公民的言论自由和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等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试从网民心理角度论“人肉搜索”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网络社区“人肉搜索”登场以来,在我国网络信息传播领域,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信息传播的奇迹。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是一种人际传播,不仅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信息传播,更是网络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对于这一现象,学界更多地是从法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人肉搜索与网站法律责任”以及“人内搜索与舆论监督”等方面加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另辟蹊径,试图从网民的心理角度对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孙强 《档案学研究》2014,28(4):40-43
档案利用中所涉及的个人隐私保护目前较为欠缺,此类问题存在原因包括公民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信息不知情,档案管理部门对个人档案隐私的不当利用,网络发展对档案隐私的挑战等。采取对策包括严格规范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收集、管理;确立个人档案信息自决权;加强网络领域个人档案隐私保护;同时注意不能对个人档案隐私保护绝对化。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该走向何方呢?如果说“周老虎事件”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网民力量的崛起,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由万名网友发起的“人肉搜索”——帮助奥运冠军郭文珺寻父则让人对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产生了新的忧虑。  相似文献   

10.
杨丽莉 《新闻世界》2014,(8):306-307
自美国学者沃伦(Wallen)和布兰代斯(Brandeis)于1890年提出隐私概念后,学界就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其边界问题仍存在争议。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个人隐私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利用网络技术收集、保存和传播个人隐私信息非常容易实现,当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大。另外由于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公民要求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络隐私权的界定及特点、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表现形式与抗辩事由以及如何保护网络隐私权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崔军民 《新闻窗》2013,(3):37-38
一、"人肉搜索"在新闻伦理下的具体表现1."人肉搜索"在积极方面的表现人肉搜索目前一直被滥用或误用,甚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法制建设的障碍,但是如果使用的方法正确,则带来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其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协助取证采用人肉搜索来协助取证,具有速度快、成本低以及安全性高的优势。其中速度快是因为采用人肉搜索的方式,来对犯罪分子或者某些纠纷事项的有关信息进行寻找或散播,几乎实现的就是全面参与,  相似文献   

12.
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会被要求提供相当详细的个人信息。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公民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时,对公民隐私保护不够;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隐私泄露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对图书馆个人隐私保护的调研,试从图书馆和读者角度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首先回顾了"人肉搜索第一案",分析个人信息、个人隐私、隐私权等问题,进一步论证了"人肉搜索"存在着侵犯他人名誉权等法律风险,分析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4.
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规定,明确约束利用网络公开他人隐私信息,其中包括利用互联网进行人肉搜索曝光。此次规定明确,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相似文献   

15.
电子文件海量产生并被广泛应用,引发了网络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的诸多争论。隐私信息是网络人行动自由、独立的保证,个人对其独占有利于维护个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对信息的共享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必然规律。独占期望与共享需求的严重失衡,是当前一个严峻的现实。只有当两者处于相互制衡的环境下,才能促成"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保证网络个人隐私的有效独占与合理共享的和谐发展,实现电子文件价值,使其能被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人肉搜索”的两面性和相关立法的不完善,对于“人肉搜索”当不当禁以及如何解决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的冲突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作为一种信息搜寻方式的“人肉搜索”,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的重要表现。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是现代社会公民享有的两项重要权利,缺一不可。“人肉搜索”不应当被禁,而应当进一步规范化,并通过行业监管、道德引导和法律规制等多方措施,寻求公民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的平衡保护,建立更为理性、合理、规范的网络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17.
张妮 《新闻世界》2014,(7):340-341
"斯诺登事件"折射出美国政府言论自由的缺陷——公民言论自由在政府公权的过度扩张中缩减。美国政府向来标榜"自由"、"民主",但在执行时却有不同的判断标准,联合网络、电信巨头窃取公民隐私,并且将这种违法行为延伸至海外,严密监控重要人物和表达对其不利信息的公民,严重侵犯自己国家和他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相似文献   

18.
一位人大代表主张将“人肉搜索”纳入刑法管辖范围,立即引起了媒体的躁动,很快立法提议人出来解释说,他的提案是针对个人信息保护,而不是“人肉搜索”。一场争论将要平息,但在笔者看来,不管“人肉搜索”究竟该不该入刑法,在网络时代如何保护个人的隐私,是我们的立法者必须思考的一个“前沿性”问题。而“人肉搜索”却正是一个恰当的样本。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体现了网民欲通过网络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及道德正义的理想,但是在实际运用时也带来了侵犯个人隐私权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人肉搜索的演变过程和个人隐私、个人隐私权的界定及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了人肉搜索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探讨正确运用人肉搜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的长尾特征 "长尾"实际上是统计学中幂律(Power Laws)和帕累托分布(Pareto)特征的一个口语化表达。人肉搜索过程中,信息以人肉搜索事件为核心,通过搜索主体之间的对话机制,形成网状结构的连接机制,向四周呈波浪式延伸,并以人肉搜索事件的真相或本质为中轴聚合信息,形成扁平化的人肉搜索长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