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旦 《今传媒》2016,(4):47-48
网络媒体为普通民众揭露抨击社会丑相提供便捷高效的发声渠道,有利于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监视环境的社会功能.但网络传播活动中不良的审丑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需引起公众的高度警惕.理性审视网络"审丑异化"现象,有利于受众树立正确的审丑价值观,进而提升自身明辨美丑、弃恶扬善的能力,对营造健康和谐的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红人"的界定与类型 本文中所说的"网络红人",是指在网络.卜受到网民关注而走红的人.人在虚拟的网络媒介形象和真实的社会人之间不断转化,而其自身的某一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  相似文献   

3.
网络,这个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批量造就.红人"的信息载体.从2010年初起,"凤姐"的名字就红遍网络.凭借雷人的语录和不切实际的征婚启事,凤姐在短时间内人气飙升,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凤姐"现象,是其自身"丑角"形象在网络作用下的不断放大.是受众在审丑、娱乐、刺激、偷窥等多重心理作用下的大力追捧.这种火热关注度的背后,反映的是传媒消费主义影响下传媒运作的商业化和传播价值取向的异化.  相似文献   

4.
"草根"(gmssmots)一词,随着网络的普及化、传播媒介的广泛化,越来越深入人心.有人说,如今已是"草根当道"的时代.搜索互联网两大引擎--百度和GDogle,到2009年5月底,有关草根的搜索结果分别高达980万和786万篇."草根"给新闻界引来了"草根新闻"之说.那么,"草根新闻"的魅力到底何在呢?  相似文献   

5.
吴静 《东南传播》2012,(6):53-55
以芙蓉姐姐、凤姐为代表的网络红人部分可以归属为网络审丑的对象。网络审丑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内在的深刻原因和外在的重大影响。文本分别从网友、媒介和技术三个方面来探讨网络审丑现象,认为网络审丑现象是网民、媒介以及以技术主导的整个社会三者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在众声喧哗的网络世界,网络作家拿什么获"点赞"?是靠低俗与审丑,是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尖锐",还是靠传递好声音、弘扬正能量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后者。新华网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网络创作同样应当如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以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络技术促进了交互性极强的各种网络形式的发展,从"掘客"的会聚注意力到"威客"的非物抽化生产,再到"换客"的产品非等价交换,网络"客"文化开始步入媒介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电视是一种审美的艺术.然而,商业化的大潮中,审丑的电视正冲击着我们的视线,审丑似乎将成为电视节目"创新"和"发展"的方向.面对当前电视发展的现状,本文从美学、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角度,提出"审丑的电视"与"电视的审丑"这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9.
罗晓 《传媒》2010,(10):30-32
当今出版传媒行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资源整合、强强联合、融资上市,打破了过去传统出版业的沉闷局面,让出版人激动万分、寝食难安.可以说目前我们的文化产业正面临一个全新的时代,也是出版传媒业最好的发展机遇!人们常说:有人欢喜有人忧.面对一个个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的诞生,如:江苏"风凰传媒"、安徽"时代传媒"、四川"新华文轩"等,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地方中小出版社,喜的是有如此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忧的是如何在未来的市场中寻求自身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毫无疑问,电视是一种审美的艺术。然而,商业化的大潮中,审丑的电视正冲击着我们的视线,审丑似乎将成为电视节目"创新"和"发展"的方向。面对当前电视发展的现状,本文从美学、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角度,提出"审丑的电视"与"电视的审丑"这两个命题。一方面,我们认为,作为审美范畴的审丑应用于电视是有必要的,这就是电视的审丑;另一方面,以大面积展示原生态的丑或把丑作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我们称之为审丑的电视。  相似文献   

11.
肖珉 《新闻与写作》2015,(4):110-11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所释放的话语权让网络"审丑"行为呈现出新的形式与特点。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看,分析网络"审丑"变异的表现和原因,可以有助于从媒体伦理道德、新闻框架、叙事报道三个方面找出媒体在负面(丑闻)报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找到构建新时期新媒体报道体系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2.
融媒体时代,网络推动了网络词的产生、传播和流变,赋予其时代特性.以"潘嘎之交"为例,它源于潘长江和谢孟伟之间的直播事件,利用"管鲍之交"语言模因而成,该词借助网络传播,发生语义流变,主要有虚假之情及前辈对后辈发展的有意阻挠两个义项,亦做专有名词.然而随着网络热度的下滑,该词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相似文献   

13.
高西广 《今传媒》2012,(6):114-11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类开始进入"快速点击阅读"时代。正是依靠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互动性强等特性,网络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流"媒体。传统纸质媒体的地位受到了猛烈冲击,甚至有人预言"报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亡"。那么,在咄咄逼人的网络挑战下,传统纸媒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4.
常宁 《新闻窗》2014,(1):39-40
当下中国正面临着主流审美文化的缺失,审丑文化的上位,大众在对丑态事件的谩骂、围观、猎奇、窥探中获得集体狂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将丑态文化的传播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传统媒体的逐渐加入使得审丑行为扩大化,从线上到线下,逐渐渗透并影响大众的心理和行为。当大众无意识的猎丑心理不断地被媒体激发出来时,整个社会的审丑活动达到高潮,审丑文化则会与主流审美文化产生激烈碰撞,继而慢慢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5.
在<辞海>中,"红人"的解释为"受宠信的人"."网络红人"最直观的解释就是网络中关注的人.对于"网络红人"的发展,有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其一,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分为文学"网络红人"阶段、图片和视频"网络红人"阶段,以2004年为间隔点.后者通常又被细分为图文时代和宽频时代.其二,根据成名的意愿,分为主动成名与被动成名.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图片和视频阶段那些主动寻求成名的"网络红人",如芙蓉姐姐、凤姐、二月丫头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甚嚣尘上的网络热点事件,背后折射出"网络问政"现象中的几个值得深思的关键因素: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时代要求、民主化进程、参政议政、社会发展.如此,我们从发展观的视角来看"网络问政"现象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下面,笔者就四个视角来论述"网络问政"中所蕴含的发展观视角.  相似文献   

17.
有人看到了色情表演,有人看到了行为艺术,有人竭力寻找裸体"有伤风化"的罪证,也有人开始探寻对自我表达的肯定和关爱--一个叫海容天天的女子,用自己的裸体炒红了网络.  相似文献   

18.
范长敏 《新闻记者》2001,(12):75-76
"读图时代"的概念最初可能是新闻界或出版界提出的,时间大约是上个世纪末期.对"读图时代"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电视普及的拉动";有人说是"互联网崛起的冲击";有人说是"高新技术发展的结晶";也有人说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的需要".笔者以为,上述各种"说法"的"综合",恐怕才是孕育"读图时代"的"催生剂".我国报纸(可能是部分报纸)开始进入"读图时代",除了以上"催生剂"以外,可能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的深刻变革带来的办报思路的重大转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保积红 《传媒》2021,(10):33-34
在新媒体时代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网络移动传播成为社会传播的重要方式,传统广电媒体受到了新媒体不同程度的冲击,传统广电媒体纷纷通过开辟互联网新空间,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开始了融合新媒体的探索之路.山东广播电视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以闪电新闻客户端为首发平台,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力打造渠道丰富、覆盖广泛、传播有效、可管可控的传播矩阵,加快"主力军"向"主阵地"挺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内广电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20.
"报纸杂志化"现象,源远流长,并非从《救亡日报》开始.在长远的历史发展中,报纸与杂志多次相融、互补,但并没有简单地"杂志化".不能认为现在是所谓的"厚报时代",报纸就是"杂志化"."厚报时代"这个概括本身,就是欠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