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主张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2010年,微博用户呈爆发式增长,成为最具人气的微博产品,这一年被定义为微博元年。而在2013年,微博发展出现转折,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出现大幅下降。目前微博用户流失、活跃度下降仍是严峻的问题。因此,如何了解用户的行为,发现核心用户,维持用户忠诚度,保持用户活跃度是微博未来发展及各运营账号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2009年8月"新浪微博"产生至今,微博以其集成化和开放化的特点备受中国网民青睐,迅速跻身于众多媒介前列,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正当微博开始彰显其强大的媒体功能时,"微博假新闻"层出不穷。本文结合具体事例,从现象学角度分析新闻传播过程中"微博假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3.
刘颖 《今传媒》2011,19(2):46-47
2010年6月正值南非世界杯季节,作为影响力仅次于奥运会的一项全球赛事,中国网民们在南非世界杯期间选择了新的侃球阵地——新浪微博。数百万球迷同时聊球互动,使新浪微博成为中国球迷聊世界杯的第一互动平台。微博平民化的姿态,亲切真实的氛围,庞大的社交圈以及超强的互动性,成为其在重大事件时迅速积聚人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对新浪微博用户在世界杯期间发布的微博进行内容分析,探析微博这种新媒体在传播重大体育赛事时独特的传播特点,研究体育赛事新的传播途径,从而进一步增强体育赛事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何奉华 《新闻世界》2013,(6):178-179
微博已成为重要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然而微博新闻传播却面一临诸多问题,如现存的新闻信息无法证明其真实性、对于同一新闻事件有着众多的说法而人们无法判断事实是什么,类似“罗生门”现象。本文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袁厉害事件”为例,分析微博新闻传播的“罗生门”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反思。  相似文献   

5.
微博是用户个人信息分享传播的平台,是一种社交网络。在我国,微博最早是新浪在2009年推出的,至2013年,新浪微博已有5亿多的注册用户,可见微博对中国网民的生活影响之大。微博随时用简短的语句发布信息,很适用于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比平面媒体更加快速便捷,传播范围广,本文分析了微博的发展状况和对平面媒体的冲击,浅谈了微博环境下平面媒体的新闻采写。  相似文献   

6.
涂诗卉 《新闻世界》2011,(7):128-129
微博的诞生为发展公益事业提供了新的平台,微博过亿的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聚焦某项公益活动。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分析其公益发展模式,并指出"微公益"监管面临的困境,以期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薛雯乔 《今传媒》2013,(5):61-62
本文以新浪微博辟谣为研究对象,分析2010年11月20日到2011年7月1日的新浪微博辟谣博文,通过分析博文总数量、内容分类和惩罚方式、转发、评论前三名,得出新浪辟谣主要以发博文告知博友的方式进行,对于涉及人身攻击、诽谤等恶劣影响的发布者,则注册用户进行惩罚。新浪辟谣微博在努力提高辟谣速度,成果虽多,但与网络上、微博上流传的大量谣言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李啟东 《新闻窗》2011,(3):67-67
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究竟什么是微博?微博是传统博客的一种变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E-mail、Web等方式向个人微博发布短消息,以140个字符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在中国,2009年8月,借助网站平台及名人资源优势,新浪加入微博领域,而进入2010年,腾讯、网易、搜狐,甚至连人民网也相继投入到微博的战火中来,一时间,"微博"成为网络的最热门名词。  相似文献   

9.
郭璐 《新闻世界》2014,(7):168-169
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媒体在报道中呈现新闻事实的相互呼应、印证的现象出现,然而媒体传者和受者的重合特性可能使得电视媒介仪式在形成价值认同力量的功能方面受到冲击。本文认为微博等新媒体的介入对媒介仪式有解构作用,并以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和新浪微博对其发表的微博为例,分析微博对春晚这种媒介仪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毫无疑问,新浪微博已经成为当下我国最主要的网络舆论策源地。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的典型代表,新浪微博一度因网络侵权、网络谣言、网络欺诈泛滥而成为我国新媒体管理的重灾区。从2011年起,政府对新浪微博的管理出现新的变化。政务微博的崛起、媒体及媒体人微博的规范、公权力依法对微博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行干预和管理,这一系列管理措施背后透露的是政府职能部门依据资本性质对社交媒体"制播分离"的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刘恒新 《新闻世界》2011,(8):253-254
"微博自首"事件,又一次让人们对现代互联网尤其是微博的力量刮目相看。但是在媒体报道中,对于事实、法律和新闻伦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赵馨 《新闻传播》2013,(5):183-184
微博是Web2.0时代一个创造性的产物,在很多国家都掀起了"微革命"。2009年我国新浪网的新浪微博一经推出,很快就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由边缘走向主流,成为了中国微博的典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如此多的受众,这与它的公关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其日常公关、宣传公关及危机公关都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与学习的地方。本文即从新浪微博的公关策划与实施角度探讨新浪微博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微博在中国得到飞速发展,众多企业开始把微博作为企业营销新阵地。然而如何科学管理微博才能抓住众多用户中对企业最有营销价值的用户?如何将微博这种营销工具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本文基于日本电通提出的接触点理论,以国内主流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为研究对象,总结出用户使用微博的流程,在此基础上找出微博用户和企业的触点,并就如何进行触点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何竞平 《报刊之友》2014,(11):40-42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新浪(sina)微博作为调研平台,主要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新浪微博平台注册并成为认证用户后,使用微博提供图书馆服务的情况。在分析认证用户微博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微博面临的问题并给出改进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单晓彤  李思维 《新闻世界》2013,(11):118-119
社会化媒体当以新浪微博为代表,它的出现塑造了一个"全民皆记者"、"人人自媒体"的时代。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微博往往可以占据信息发布的制高点,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微博是一种裂变传播。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流在微博上不断的涌动、爆发,会产生副作用。微博如何趋利避害和传统媒体实现互利共生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罗露 《今传媒》2011,(4):44-45
新浪微博推出仅一年多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获得信息,微博成为新闻传播的新方式。"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已成为一次社会性的新闻事件,微博的角色正在转变。  相似文献   

18.
Web2.0时代,受众拥有着自主生产与传播信息的平台,每一次新媒体革新的出现都推动着公民新闻一次进步。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不仅成为新闻事件传播的平台,其本身也成为事件的一部分,推动着事态的发展。本文选择乐清村委会主任死亡事件为例,分析微博时代公民新闻的生产过程,及其呈现出的新特点,并对微博公民新闻这一新兴平台当前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浪微博在国内掀起的新一波类Twitter风潮,一个全民微博时代的大幕正徐徐开启。新浪微博自2009年8月28日公测到2010年10月20日,用户数一举达到了5000万,如此庞大的用户数群,蕴含着无限商机,新浪将如何进行有效的商业开发?将如何建立合适的盈利模式?本文将从广告、开放平台、电子商务等几个方面对微博具体的盈利模式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微博的媒体特征及传统媒体的应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黄艳 《东南传播》2011,(1):84-86
作为中国互联网的新生事物,微博以其便捷的发布、广泛的互动传播性,成为各大传统媒体争相抢占的另一信息发布平台.本文将选择新浪微博上的媒体用户为蓝本,从微博的媒体特征、传统媒体的微博推广以及媒体在微博发布的规范等问题,观察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上的推广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