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离合词离析结构"A一个B"中的"个"跟普通量词"个"有很大区别,离合词中插入的"一个"已经失去了名量词的功能,而过渡为具有动量词功能的成分。插入"一个"的离析结构主要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视角,"一个"是一个主观标记。  相似文献   

2.
教学思考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数与形结合,让学生"心中有数"二年级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的直接基础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认识,虽然"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但如何将"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和未知的"倍的概念"衔接起来,却是本节课的关键。所以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张玉杰 《辅导员》2010,(14):61-61
案头的日历翻了一页又一页,在悄无声息的岁月交替中,我在教育战线上已工作了11年。在班级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个组建"。三个坚持:"坚持有力的纪律保障,坚持亲情化管理,坚持文化先行。"一个组建:"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4.
耿亮 《考试周刊》2011,(32):78-79
复变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出"一个方法"、"一个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方法"即类比复变函数与实变函数的异同;"一个中心"即以简单闭曲线上的积分c矣f(z)dz为中心来研究复变函数的积分。  相似文献   

5.
"V+tɑ+个VP"是个口语性极强的构式,根据分析和论证,文章认为,其中的"个"是宾语标记,"他"是代词,前指实体成分时为tɑ1,后指"个VP"时为tɑ2,整个构式是一种特殊的双宾语构造。相对于tɑ1来说,tɑ2是一种虚化的表现形式,但tɑ2的"虚化"既符合其句法位置的要求,也保证了构式的韵律和谐。"V+tɑ2+个VP"是"V+个VP"和"V+tɑ2+NP"两个表达式类推糅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浮山话中"个"与"一个"在表示事物数量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分工,在客观计量时,"个"可以用来计量个体物品,也可以用来计量无法计数的物质或事件,"个"侧重计量;"一个"则倾向于用来计量个体物品,侧重计数。在主观赋量的过程中,"个"通过事物的量少来影射事物的性状程度低,"一个"则通过数目的小来影射事物的价值低,这两种不同的赋量途径使得二者在语义表达上有了一定的差异:"V个NP儿"表达的是善意的、委婉的建议或讽刺,"V一个NP"表达的则是比较严重的不满和抱怨。  相似文献   

7.
所谓"4347",就是教学目的"4个一",教学方法"3连环",教学思想"4体现",教学课型"7课式"。一、教学目的"4个一"1、记住一条格言;2、交给一把钥匙;3、解决一个问题;4、训练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8.
预约精彩     
平时,我们苦苦追求的课堂精彩却"千呼万唤"不出来,而有时一个"无心之柳"——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偶发事件——会让我们收到意外的惊喜。但是作为老师却不能全指望"无心之柳",而要"用心"栽花,变"教案"为"预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中有个"场"理论。"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过物质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场"是肉眼看不见的,但它具有物质的真实性。语文学习心理也是这样一种"场",叫做语文学习"心理场"。语文学习"心理场"的优化可从五个方面着手,谨分述于次:  相似文献   

10.
备课札记     
"闷热"一定要"照应"吗?《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哲理性散文,有人提出了这样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下文与‘闷热’相照应的句子一点也没有呢?"教师教学用书解读为:"确实没有,看来是个缺点,最好是前后有所照应。"  相似文献   

11.
"草桥惊梦"与"游园惊梦"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写张生的思念莺莺之情,一个写杜丽娘的怀春之情,"草桥惊梦"是全剧的高潮,是剧中人物性格的集中体现;"游园惊梦"是全剧的第一个高潮,是杜丽娘"情"的解放的开始。运用梦境的艺术手段带给读者无穷的韵味与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2.
田燕琳 《教师》2014,(13):116-116
"认真钻研教材,精雕细琢教学过程,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不懈的追求。但多年的工作经历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有差异的,师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一个误会,一个忘形,都可以使课堂教学"横生枝节"或"倒行逆施"。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我们始料未及的"闪烁不定"的生成性问题时,我们是感到"麻烦",还是作为一种"财富"?是让它成为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3.
读书偶得     
常啸 《教师》2014,(13):1-1
今日读书,觅得两个小故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古代的故事讲"至圣先师"孔夫子。第一次,学生子路向他请教:"听到了某种道理,就要马上行动吗?"他正色道:"父兄都在,不向他们请示,怎么能够立马行动呢?"子路刚离开,一个叫冉有的学生也来请教同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经过几年的不断思考和探索,提出并构建"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一种模式、一个系统、一本手册"的"五个一"高技能人才技能提升终身服务体系。"五个一"高技能人才技能提升终身服务体系紧紧围绕着履行政府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服务的职能,其核心内容是如何为高技能人才技能提升提供更多、更好、更长久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死了一个人"和"一个人死了"是一价动词同义句式。国内对于同义句式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准备在前人的基础上具体研究"死了一个人"和"一个人死了"这两个句式,对哪个是基本句式,哪个是派生句式进行确认,并分析由形式的差异所导致的意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李国平 《生活教育》2012,(21):29-29
"认真"这个词,《现代汉语》解释有两个意义,一是"信以为真,当真",一是"严肃对待,不马虎"。联系现实种种情况想来,"认真"的意义,还应该有第三个解释,那就是"确认是真,真指的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客观存在的事物"。  相似文献   

17.
魏彤儒  郭少卿 《考试周刊》2011,(41):196-197
"两课"教学现状不理想,值得深思,为了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文章在分析了影响"两课"教学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重视,四个结合"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夜来"一词具有"昨天"义,"来"具有"往昔,过去"之义,这在《汉语大词典》中已有收录。"夜来"一词无论是表示"昨天"义还是非"昨天"义,都应视为主谓结构的复合词。"夜来"三个主要义项"入夜"、"夜间;夜晚"、"昨天"均与时间有关,三个义项之间具有其内在关联。"夜来"在表"昨天"义时是派生词,"来"为时间词后缀的说法有待商榷。"夜来"表示"昨天"义这一用法至今仍保留在山东方言中。  相似文献   

19.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两个学生计算一位教师讲课中的口头禅:"嗯"70个、"这个"97个、"啊"143个。此画意在讽刺有些教师课堂用语的不良习惯,说明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美。这应引起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重视。语文是教师进行教学,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工具。教师语言素质的优劣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20.
史玉珍 《考试周刊》2011,(4):198-199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有10个一级主题,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虽然编排在第6个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下,但是本节内容与第3个主题"生物与环境"和第8个主题"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