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大学生毕业前复杂的内心模式和不简约的价值观外在表现,提出构建就业底层代码的观点,并从就业底层代码的含义、构建"明德"的就业底层代码的方法、学校对学生就业底层代码构建的影响举措等方面进行论述。研究内容对学生简化内心欲求、明晰思维和确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洛学院学报》2016,(1):91-96
押高校德育课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和国家需要的"道德人",还要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出发,把社会、国家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需要相结合,培养合乎道德的"幸福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通过厘清"善""恶",调查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吸收古今中外德育精华,紧合时代节拍等路径,使大学德育课既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透过表面现象看孩子内心的深层次问题,也就是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这才是教育引导学生最根本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内心驱动力,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人生价值观是人认识、评价人生活动时所具有的根本观点,是行动指南,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需要以有效的形式使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产于他们的内心。本文认为,教师可以借助高考试题和人物评说来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好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中的品德教育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语文学习中,使学生内心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并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相似文献   

7.
职业价值观是一种个体行为,是关于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内心尺度。通过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定义、作用、主要途径以及策略分析,能够给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价值观教育多以灌输为主,缺乏来自学生勇于自我批评的内驱力,缺乏学生内心的触动。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波动期的青少年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因势利导,引导其开展自我批评,建构真实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对肩负德育功能的思想品德学科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常态,应该是挖掘学生生活实例及亲身经历,以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感悟、理解、体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破机械灌输,润物无声,自然而然。下面以九年级"创建美好和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就业价值观是学生就业过程中内心的"指路灯",影响着其就业行为。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调查和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独立学院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多维制约因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解决他们就业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职业院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应从确立职业价值观的目标出发,立足职业道德,回答“做怎样的人”:强化职业认知,成为“合格职业人”;探求职业发展,培养“和谐职业人”。分析职业院校学生智能、思维结构类型,厘清职业价值观教育具有的特质,强调其对主体的重视,对个体职业生活体验的重视.对作为一种“内心”评判的重视,作为一种对“职业生活”理解的重视,从而创设可以激活学生体验的情境和活动。探讨在回归职业生活、回归内心体验情镜下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当今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探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追求的途径和方法,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到自觉追求,帮助他们从内心构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  相似文献   

12.
高职生校园暴力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了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生活,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校园暴力问题,需要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采用防控为主的系统方法处理问题,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处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把新课标中的"体验性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加工”,将教材当做“教”材的现象,导致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浮于表面,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和学习的深度。教师只有依托教材逻辑主线,凸显隐含的核心价值观主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的思想认同;提升教学的艺术性,提升学生的情感认同;将核心价值观照进现实,走进学生内心的真实世界,才能实现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落地,将核心价值观“进头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单流通 《考试周刊》2013,(66):142-142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历史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教师和学生的内心,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朱琦 《教育与职业》2008,(5):174-176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各种职业优势、意义、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具有理想与现实并重、求职意向多元化和择业过程矛盾重重等特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此研究以价值观辨析学派理论为依据,以403名10—16岁儿童为被试,以情境故事为刺激材料,用“认知判断”、“内心体验”、“情感分享”、“行为倾向”、“行为重复”五项指征考察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在诚信价值观方面的状况和特点。结果表明,他们已经具有了认知判断、内心体验、行为倾向、行为重复倾向的4项指征,但没有表现出具有情感分享的指征;在认知判断、内心体验、行为倾向3项指征上,16岁的高中学生表现出低于小学、初中学生的倾向;一般情境和角色承担两种投射情境、有无诱因两种背景都会影响他们在诚信价值观有关指征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教学的评价必须从结果评价转为过程评价,需要通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的实现过程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三维目标实现过程中,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两方面比较容易量化评价,而隋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由于难于量化,导致评价困难。学生课堂上所得到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认知是否真正深入内心?  相似文献   

19.
方爱娟 《考试周刊》2009,(52):153-154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主建构过程.教师应把德育渗透于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教育情境和氛围中,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以情动情,移情促情,使学生在和谐课堂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学习的过程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过程.化学学科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本人结合初中化学教学中谈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情感"是个体以实际行动追求真实、美好目标时的种种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