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无明显的疾病,却呈现活力降低、适应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亚健康的症状是: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失眠多梦、烦躁、易发怒、健忘、胸闷、心悸、头疼、头晕、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和想象能力降低、偏执、消极悲观、犹豫不决等等.如果亚健康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则会导致健康状况的继续下降,直至引起疾病.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是人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量状态.中小学教师的亚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健康,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调查表明: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的亚健康问题处于较高水平.文章通过分析中小学教师亚健康状态形成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和制定了治疗亚健康的运动处方,以期促进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他们健康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持续进步。本研究对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66.1%左右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13.1%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状态,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状态占受访教师数量的79.2%。本研究针对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宣武教育》2007,(1):4-4
亚健康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描述人体健康状态的新词汇。亚健康状态一般是指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机体虽无器质性病变,但却呈现活力降低、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失调、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既不是完全健康,又尚未达到疾病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一、亚健康的特征与成因1.亚健康的概况与特征现代社会造就了一个灰色健康群体,亦称第三健康、亚健康群体。亚健康就是在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状态。在我们看亚健康群体时,他们并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往往还以为他们是健康人。其实,这个群体已经不是健康群体了,此时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否则,亚健康就会发展成为疾病患者。亚健康也有其症状;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失眠多梦、烦躁、易发怒、健忘、胸闷、心悸、头痛、头晕、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和想象力降低、偏执、消极悲观、情绪低沉、犹豫不决、容易沾染坏习惯…  相似文献   

6.
生命·青春     
生命与健康远离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是指人虽然无明显疾病,但呈现出疲劳,活力、反应能力、适应力减退,创造能力较弱,自我有种种不适的症状的一种生理状态,也称为“第三种状态”或“灰色状态”。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虽然亚健康不属于现有的已经明确病因和定义的疾病,但它会诱发这些疾病。因为在亚健康状态下,人的免疫功能将大大降低。亚健康也往往是一系列疾病的前兆,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相似文献   

7.
以宁波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及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群体是亚健康状态的高发人群,特别是中年教师,是亚健康高发生年龄段.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女性教师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性教师,亚健康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亚健康发生率与学历成反比.缺乏运动是导致亚健康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坚持科学、合理的运动对于预防亚健康的发生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只关注教师头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之类的美丽光环,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据统计表明:约10%的教师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20%的教师处于各种疾病状态,约70%的教师属亚健康状态。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9.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近来读到《教师如何远离亚健康》一书时,对教师的亚健康现状触目惊心。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某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70%的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大。教师中普遍存在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教师已经领先于医、护、公务员,成为亚健康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亚健康状态又叫病前状态 ,或叫第三状态。亚健康是相对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而言的。医学上把人的健康状态叫做第一状态 ,把人的疾病状态叫做第二状态。人体除了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外 ,还有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既非健康 ,亦非疾病”的第三状态 ,就是亚健康状态。它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只关注教师头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之类的美丽光环,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广东省教育工会在2005年2月对全省19所高校近万名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约一成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二成处于各种疾病状态,约七成属亚健康状态。在亚健康人群中,又约有1/3至1/2的人属重度亚健康,即处于疾病边缘状态。”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轻则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师个人工作业绩,重则影响一代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马锦华 《成人教育》2004,(11):38-39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显的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但仍归为一种心理的非健康状态。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人的心理生活质量,破坏人的自我感受.降低人的自我满足感。对函授学员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发现,成人函授学员有47.6%存在亚健康状态,但通过科学的心理调适,成人学员是可以走出亚健康状态,从而身心健康地生活学习。  相似文献   

13.
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又叫慢性疲劳综合症即"第三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略)有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中国亚健康的人群不断的增加,7亿多人正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320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现患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师亚健康的现患率为68%,女体育教师的亚健康高于男体育教师,40—50岁年龄段的体育教师亚健康现患率最高。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亚健康的特征与成因   1.亚健康的概况与特征   现代社会造就了一个灰色健康群体,亦称第三健康、亚健康群体.亚健康就是在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状态.在我们看亚健康群体时,他们并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往往还以为他们是健康人.其实,这个群体已经不是健康群体了,此时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否则,亚健康就会发展成为疾病患者.亚健康也有其症状;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失眠多梦、烦躁、易发怒、健忘、胸闷、心悸、头痛、头晕、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和想象力降低、偏执、消极悲观、情绪低沉、犹豫不决、容易沾染坏习惯等等.现代生活综合症、双休日综合症、空调综合症、大楼综合症等形形色色与现代化生活有关的病症都属此例.……  相似文献   

15.
养生苑     
《师道》2007,(3)
警惕亚健康的七个特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人的健康状态可分为健康人、病人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亚健康的基本特征是身体无明显疾病,  相似文献   

16.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其主要分为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适应亚健康三类,我们可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态平衡等多种途径来预防亚健康,该文从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谈起,对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而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调查显示,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体力过度透支,广东省高校教师有20%处于各种疾病状态,约70%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1/3为重度亚健康。武汉高校教师亚健康“经常出现”与“偶尔出现”的频率合计达64.3%。云南省的一份调查显示,有31.5%的教师感到压力来自繁重的教学工作。城市教师、高校教师工作量繁重的问题已被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亚健康的成因、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原 《柳州师专学报》2004,19(3):113-115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心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的综合状态。人类大约有七成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已向人类健康出示了黄牌,亚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是慢性非传染病的潜伏期。人类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平衡心理、动静结合、改善生活环境等手段,预防和摆脱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9.
魏建 《考试周刊》2007,(2):120-121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体育运动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对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哲 《绥化学院学报》2004,24(4):194-194
(一)超负荷的学习压力。持续不问断地长期处于超负荷学习当中极易产生疲劳,疲劳是亚健康一种最常见的表现,也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指出,疲劳是指人们连续工作或学习以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亚健康的前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