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受害国,日本应对其所造成损害给予相应的赔偿,但日本却没有履行责任。本文论述了战争赔偿问题,虽然中国政府已经放弃了赔偿要求;又指出了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受害赔偿及要求受害赔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琼 《安康学院学报》2000,12(1):16-18,35
本文主要回顾了历届中国政府在二战结束后放弃对日索赔的缘由。国民党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索赔,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中日两国的世代友好,放弃了赔偿要求,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赏。  相似文献   

3.
国民政府外交政策追随美国,抗战结束后对日索赔从积极索赔到最终放弃;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国政府放弃战争赔偿,但国民赔偿并未放弃。中国必须提高综合实力,日本必须认识战争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从对日索赔到放弃赔款要求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对日索赔的态度一度是积极的,但随着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和蒋介石的反共内战,对日索赔一事曾不了了之。1952年,台湾当局与日本政府签订非法的《日蒋条约》,蒋介石集团擅自宣布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对日索赔问题再度被提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在复交谈判中宣布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记前嫌旧怨的宽大胸怀。  相似文献   

5.
赔偿是人们社会法律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调整人们的日常纠纷起着重要作用。赔偿责任的免除,即免除行为人的赔偿,它是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赔偿责任的免除具体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法律上的具体规定而出现,二是当事人自动放弃赔偿要求而出现,三是因蠲免而导致赔偿责任的免除。  相似文献   

6.
未被审判     
A慰安妇诉讼案 (接上期"四、最后的斗争") 同一年,韩国挺身队问题对策委员会委员长金信实带着慰安妇问题,访问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慰安妇受害者金相姬老人出面作证,要求联合国按战争罪处罚日本,并依法予以赔偿,提出了让日本政府公开谢罪,承认日军存在慰安妇问题,依法赔偿,惩罚责任人,树立慰灵碑等七项要求.  相似文献   

7.
日本侵华战争的遗留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日本对其侵略战争责任的认识问题;二是因侵略战争引起的赔偿问题。这些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并屡掀波澜,与日本朝野在政治上的右翼化倾向密切相关。现行国际法的原则和惯例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提供了法学依据。对日索赔的“法庭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但决不应再言放弃。  相似文献   

8.
二战之后日本的对外赔偿作为国际关系史上的特例,配合了美国"冷战"遏制战略的开展,违反了战后初期盟国的决议,是美国东亚政策演变的结果之一;战后赔偿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日本政府内外有别,对本国受害者的赔偿是对外战争赔款的数倍,未能起到战争赔款的作用,对日本战后战争反省的态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师素养要求1.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必须过硬;2.具有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3.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有独到的见解;4.具有提问技巧。防止放弃优秀的语文传统,放弃对思维品质的修炼和以活动代替授课这样3个误区。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日本国家间战争赔偿经历了惩罚性的“拆迁赔偿”和象征性的“协议赔偿”两个阶段。由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致使赔偿性质和赔偿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战后日本经济重新对外扩张、军国主义重新复活、亚太地区形势长期紧张化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这就是新课程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开始,逐渐侵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七七”事变后长达近4年的事实战争中,中国没有对日宣战,在国际法意义上的处于非战争状态,然而这是中国政府基于战略的考虑,利用这一国际法律规则,在抗战初期的困难局势下,积极争取到国际同情和援助的手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也是出于对“宣战”所能带来的法律后果的考虑对日宣战,以便在战后赢得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后,根据盟国达成的协议和有关国际法规定,各受害国家向日本展开了索取战争赔偿工作。在整个索赔过程中,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争执,更为主要的是美国从自己的全球利益需要出发,改变了其对日索赔问题的态度,致使索赔工作失败。对日索赔工作的失败原因是复杂的,但毋庸置疑,美国态度的改变是最根本的,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4.
甲午战后,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和《通商行船条约》,强占台湾省、攫取巨额战争赔款、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将朝鲜变成其殖民地,攫取了一系列侵略权益,快速积聚了巨额资本。利用战争赔款加速完成了产业革命,大大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其政治经济力量也随之迅速膨胀,为进一步对外扩张、掠夺财富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可以说对华战争的利润对于日本现代化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他很早就认为日本必将侵华。基于这一认识,他通过对中日两国的具体国情的分析,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提出了对日持久作战的观点。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持久战的战术思想,包括速决战与持久战、运动战及游击战等。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完善了持久战思想,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国家利益,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了不同的对华政策。先后采取了“避免介入”、“援华制日”、“结盟抗日”、“扶蒋反共”政策。“避免介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怂恿了日本的侵略行为;“援华制日”、“结盟抗日”政策增强了中国的抗战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大大增强了国民党政府对美国的依赖;“扶蒋反共”政策为战后中国政治留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7.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推行"大陆政策",期间新造了政治地理名词--"满蒙"。诸多日本女性作家旅行、旅居"满蒙"并以纤细笔触创作了众多相关文学作品。一些作品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丑化中国,渲染"五族协和",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在文艺领域的渗透。同时亦有作品对战争及殖民具有清醒的认识,批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呈现中国人的善良与大爱,并表达了对日本民众战争认知及日本历史教育的忧虑。女性作家战争记忆中的"满蒙"叙事,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日本人的战争认识与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8.
觉醒联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日本人成立的第一个反战组织。它仅存在于八路军所辖的抗日根据地中。这一组织的建立和活动,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既勾勒出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发展的一般概貌,同时也充分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反对的。日本士兵和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是中日两国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刻表现,是中日关系史上美好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旧金山对日和约》签订后,吉田茂考虑最多的并非是履行战争赔偿责任和对受害国及其民众实施赔偿,而是如何顺应冷战爆发后美国对日政策大调整、大转变,开发新市场、新的原料供应地,以使日本经济从战争废墟中重建。吉田茂内阁对东南亚赔偿问题由消极转变为积极的原因,取决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美国冷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