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惩罚的艺术     
一堂成年人心理咨询培训课正在进行,教室里坐满了一批“老学生”。一个中年男子从后门悄悄地溜进了教室。他猫着腰,屏住呼吸,企图逃过老师的视线。他迟到了。正当他弯下身子准备坐在最后一排的最旁边的一个座位上时,老师叫住了他:“这位同学,请到前面来好吗?”他的脸顿时羞得通红,他连忙说:“对不起,老师,路上塞车了,所以我……”老师温和地说:“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迟到的理由,可是你毕竟迟到了,就奖励你表演一个节目吧。”“表演节目?”中年男人更加羞涩了,手指不停地绞着书包带。“我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我从来没表演过节目。”他不知所措地解释着,希望老师放他一码。  相似文献   

2.
谁之错?     
有一次,我去听一节语文课,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孩子们举手非常地踊跃,老师叫起来一个学生,只见他非常自豪地站起来。读完后,老师问:"大家有没有听出他读错的地方?"有很多学生举手,有的说:"他没有用普通话。"有的说:"他的感情不够。"有的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还有一个学生说"他的声音小。"……学生的手依然举着,他们还想指出那个朗读的同学更多的问题,我看着那个朗读的同学,只见他低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件事,老师出了“我最尊敬的老师”命题作文,经过老师点拨,学生讨论后,学生开始写作。惟有小明心神不定,尚未下笔。老师问他怎么不写,他回答说,我没有最尊敬的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每个老师都不喜欢他们,因为他调皮,成绩又不好,大家都叫他“差生”,他不敢见老师!针对小明的问题,老师机智地作了处理,让小明把作文改为“给老师提建议”,写写老师身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江奔 《现代家教》2003,(9):20-20
最近,得知儿子的诨名叫“铁嘴”。我问是咋回事?儿子低头不语。他小表妹说,他老爱在老师面前提问,有时问得老师也答不上来。老师烦他,叫他“多动脑筋少说话”。他说:“动脑筋就有疑问嘛,不懂能不问么?”老师说:“你就是一张铁嘴!”这样,儿子的诨名就被同学们喊开了。儿子确实难缠,假日带他爬山吧,他问“这里咋会有一座山?山上  相似文献   

5.
没想到,我忙活一星期把小组刚建立起来,问题就来了。先是小组长找我诉苦:"老师,把某某调出我们小组吧,我说什么他都不听,老是犯错误,我管不住他。"接下来又有学生来要求我给他调位:"老师,我不想坐在那个小组了,组长管不住自己,却老是要求我。老师,你给我调调位吧。"怎么办呢?依照他们的心愿,给他们调整一下座位,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调整之后就会天下太平吗?不会。难道以后出现矛盾再  相似文献   

6.
一天我和一位八年级老师聊天.她说起她们班有个智障学生.连字都不认识。有一次.这个学生在课间和另一个学生打架了.这个学生先动的手。事后.老师对他进行教育,他振振有词,最后.他对另一个和他打架的学生说:“你看我打你了,你也打我了.我给你道个歉.你给我道个歉.我们就和好吧!”他说的这番话.让老师们想都没想到。他虽然连字都不认识.但在处理问题上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化解矛盾.而且语言表达得很准确、清晰。  相似文献   

7.
在我刚接小一班时,前任老师就反映李玮 (化名 )这孩子智力不如正常孩子,平时对一切都不感兴趣,性格怪异孤僻,从来不和老师和小朋友讲话 ,也不和大家一起玩,而且不能受委屈。如果有人惹着他,他会发疯似地围着课堂来回拼命地转圈。对于这样的孩子有些老师会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只要他不打人,不发疯就听之任之。   有一次因为下雨不能进行户外活动,我给孩子们讲完《西游记》中的一个小故事以后,就问:“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讲故事呀 ?”这时我发现李玮举了手,不过他把手举得很低。于是我有意邀请李玮起来讲故事,想多知道一些李玮的…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先生     
周静 《山东教育》2021,(3):122-124
在我心中,有一位永远的先生,他就是原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的语文教研员、语文教育专家——吴心田老师。不知不觉,吴老师离开我们一周年啦,他的音容笑貌却仍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样真切而难忘……吴老师是我的恩师,从事语文教育与研究工作40余年。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所热爱的语文事业。  相似文献   

9.
开学一个星期后,我召集一年级班主任开会。会上,郁老师说他的班上有一个男孩,开学一个星期来,上课随意离开座位,下课故意捣乱小朋友的游戏……老师软硬兼施,但是效果实在不甚理想。这个特殊孩子,真是伤透了他的脑筋,不知道还有什么妙招来应对。我决定去会会郁老师口中的"特殊"孩子。午餐过后,郁老师正带着整齐的队伍从食堂走出来。我微笑着走  相似文献   

10.
前年的一次报告会,我回答老师们的问题。有位老师说:"……你可以这样,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教师……"当他第二次说"我们普通老师"时,我不得不打断了他的话,我说:"对不起,我认为只有‘教师’,而没有‘普通教师’。"——我的意思大家听懂了,纷纷鼓掌。和被人称作"普通群众"时会有异样感觉一样,我听到老师自称"普通教师",便比较敏感。教师就是教师,这个词,我已经看得很高了,教师有自己的专业,是有社会责任和担当的人。我们先站直了做人,才有可能唤醒人的  相似文献   

11.
正开篇短章:有一个学习很差的学生,总爱举手回答问题,但当老师问他时他又答不上来。老师好奇地问他原由,他哭着说"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于是老师私下里告诉他,以后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当看到他举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这个学生由此变得开朗起来,成绩也大有进步。上面的故事摘自《《人民日人报》时评《师者魅力是学子的心  相似文献   

12.
体罚正误谈     
《教育艺术》2002年第3期毛志成教授《跪拜 ,我们将增长身高》一文 ,写的很好。文章开头有一段话 :“由于我功课好 ,尤其是背书能力、算术能力高于许多同学 ,他 (指老师 )用小藤棍敲我头、用戒尺打我手心的次数也就格外多些。有时我仅仅背错了书上的一句话 ,他却要发狠地体罚我。我恨过他 ,但我渐渐理解了他的善意和苦心。待到几十年后我做了中学教师、大学教授 ,我更体味了真正为人师者的情肠。扫墓时我为他 (老师 )下跪 ,跪得最久 ,心也最恭敬。”从本文作者“反右”时已是大学名师的经历看 ,他的老师“私塾”先生是旧中国时代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苏永刚是班里的头号刺头,哪回换老师,他都要跳出来表演一番。不治住他,班级没个整。”正在和我交待工作的原四(1)班班主任老师,一提起苏永刚就气不打一处来。我接了这个四年中换了五位班主任的全校最乱的四年级(1)班。听原班主任的介绍,我想起了是有苏永刚这么个学生。先找这个学生谈谈?不。这些所谓的差生,对老师往往有一种戒心,而且特别敏感。这时若找他谈话,他会怀疑原来的老师告了他的状,或者会误解新老师要和他耍什么花招。还是寻找一个有利的机会再说吧!开课前一周,机会终于来了。学校的乒乓球队正在训练。休息时,我和张老师打了一…  相似文献   

14.
我的忘年交之中,年龄最小的就是我的儿子汪洋。这孩子有很多优点,但通过我的分析筛选发现,他也有一个严重的缺点,那就是缺乏自信。这已经成为制约孩子成长与发展的最大障碍。比如小学四年级的他在生人面前不爱说话或者声音特小;又比如他和小伙伴们玩时总是旁观,不能参与其中,课堂上也不愿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等。当然也有其他的畏手缩脚和不开通不大方。忌疾讳医不行。通过老师与父母的共同帮助,仅半年时间,儿子进步还真不小。怎么做的呢?拜师,第一件。在一个老师和我都愿相约的学期初,我去拜访了汪洋的老师,跟老师请教和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就接手全校最差的班。全班最坏的那个学生叫黄胜利。他有一个顽症,就是在厕所写老师的坏话,屡教不改。老师气愤不平,一致要求学校开除他。校长问我的意见,我说:“我一接手就开除学生,不太好。我试一个月吧,说不定能改变黄胜利。”有个被黄胜利写过坏话的老师说:“杨老师,不是我泼冷水,你能改变黄胜利,我就从四楼跳下去!”我心里也没底,决定找黄胜利谈一谈,可找遍全校,也不见黄胜利。我去上厕所的时候,却看见了他。黄胜利正在厕所里涂抹,画了一只乌龟,乌龟的背上写了三个字。仔细一看,老天!那三个字正是我的名字。我气炸了…  相似文献   

16.
我现为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的历史教师。从1988年到现在,我与赵亚夫老师已有20年师生情谊,他虽然没有为我们上过教法课,但却带了3年多的班主任,这期间我们得益于他的教诲实在比他上一门教法课要多得多。大学毕业后,获与老师的交往从未中断,学习也一直在继续。正因为如比,我对赵老师的历史教学研究在理解上就可能更敏感一些。得知赵老师终于打出了自己新历史教育的主张,我就立即萌生了做访谈的念头。一是因为,我身在中学,我的访谈或许有助于一线老师和一般读者去理解赵老师的新主张;二是因为,赵老师早就倡导以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为核心的历史教育,而他的新主张对比又有进一步阐发,我期望用更自由的访谈方式呈现其重点,以便同仁们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理解。赵老师搞研究写文章,常常讲教学现象(亦即实跋)背后的道理,而这道理当然是有理论做支撑的,关于道理的阐述(亦即理论)本来就发乎实跋,可惜的是一些老师误以为赵老师的文章“理论性”太强,并未耐心认真地读下去。其实,真正认真地读进去了,才恍然发现赵老师的理论原来是要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是理论与实跋交融的结果,绝非空谈。但愿我做的这个关于赵老师新历史教育主张的访谈,能够让老师们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有所得益。  相似文献   

17.
张凯 《教书育人》2006,(8):38-38
一次自习课上,正当同学们埋头写作业,我辅导一名学生解答问题时,突然,有位男同学高喊:“老师!”我抬头一看,是一位学习成绩很不错的男同学。他正举着手。我以为他有不会的题要问,便请他继续说下去,但是没想到他站起来却说出了我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师,她总看我,使我全身不自在。”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老师告诉我,儿子写的字越来越不好看了,写得不紧凑,结构很散。老师“告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也早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无奈儿子不听劝告,我也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最初老师说儿子写字很不认真,让我配合老师教育他,让他认真书写。我苦口婆心地讲道理给他听,  相似文献   

19.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做后进生工作时,应尽量少讲大道理,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保持“爱心”和“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对后进生多一些“感情投资”,这无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式。我班有个学生,时常逃学,学习成绩差,见到老师能躲就躲,真是个令人头痛的小家伙。我了解到他的父母双双下岗,为了生计,母亲外出打工,父亲摆了个小摊儿,无暇照顾他。我找到他,认真地告诉他:“你是个好孩子,老师有信心帮你把毛病改掉。”听了我的话,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以后,我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适时指出他的缺点,引导他该怎样…  相似文献   

20.
无痕教育     
我班有个学生小H,上课爱乱说乱动,课下好打架,甚至与老师对着干,而且软硬不吃.但他也有优点.怎么教育他,把他转化成一个好孩子呢?我想起了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话:"当教师教育幼儿时,如果幼儿知道你是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于是我尝试无痕鼓励法,在双周四的一个课间,把H叫到办公室,把预先写好的一个纸条双手交给他,告诉他下周一返校时再带给我,并叮嘱他带去带回不得拆看.你想,孩子能不看吗?下周一到校时,就见他正乐着和同学打招呼,然后把纸条交给了我.后来,我发现他和过去不一样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能完成了,也再没听到学生来告他的状了.自此,我便对学生的各种不良表现行为以传纸条的方式教育他们,促使他们自省,点燃他们的自信,激励他们进步.他们听到老师的"唠叨"不再心烦,做错了事也不再因怕老师批评与责罚而惶恐不安;他们虽然可能并未感到老师在教育他,但却自觉地改正了缺点,取得了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