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何媛 《教师》2013,(31):40-41
思考一:什么是好孩子 我们心目中肯定都有这么一个标准: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要父母操心,不给父母学校找麻烦,学习好的就是好孩子.其实不然.难道不听话,偶尔给父母绘老师找点麻烦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吗?学习好的一定就是好孩子,而成绩不好的就一定不是好孩子吗?家长们,朋友们,我们目前理解的听话实际上就是顺从,家长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让干的事情坚决不干.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孩子除了对小游戏.动画片有共同的爱好以外,很难主动学习:看书时三心二意,在兴趣班心不在焉,甚至每天去幼儿园都要再三催促……现在优越的条件和环境,是父母一辈儿时的梦想和奢望,可对现在的孩子怎么就毫无吸引力了呢?父母该怎样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呢?  相似文献   

3.
经常听到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做题和考试的时候马虎”、“写字磨蹭”等等,父母在诉说这些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做出如下的总结:你说他怎么就不知道努力呢?他怎么就是不改呢?总之父母认为是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振民 《教书育人》2007,(11):45-46
好学生厌学比例在上升 案例一:小A,女,高二学生。小A是一个从小就爱读书、好学上进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重点学校就读,父母对其学习的管教属于粗放式的,并没有过多加压。可是有一天她突然郑重其事地对父母说,她想休学。父母以为孩子只是学习压力大随口说的,没想到孩子真的从第二天开始就不去上学了,无论家长怎么说,老师怎么劝就是不肯去学校。  相似文献   

5.
一、进行素质教育也是家长的任务提到素质教育,有的家长认为那是学校的事,与做父母的无关。你学校进行你的素质教育,我的家庭教育从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今后我该怎么教育还怎么教育。也有的认为,学校一强调素质就不抓孩子的文化学习了。学校不抓学习,我就请家庭教师对孩子进行文化学习辅导。  相似文献   

6.
在这期的“家教话题”栏目里,孙老师要和我们谈谈关于父母也需要学习、需要成长的话题。在信息化时代,如果父母不努力学习,面对每天在进步的孩子,父母就会感到手足无措。因此,走出误区是很关键的一步,只要父母能调整观念,放下架子,和孩子一起学习,那么,父母就会体验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请读者朋友们来信来稿,谈谈你们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动的,孩子在父母身边最开心,爱怎么淘气就怎么淘气,一般总是父母的主张,说"这孩子该上学了"。孩子第一天上学,穿了新衣新鞋,拿了新书包,欣欣喜喜地"上学了"!但是上学回来,多半就不想再去受管教,除非老师哄得好。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  相似文献   

9.
正学龄前的孩子应该"学习"什么,又该怎么"学习"?为人父母的育儿焦虑,早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已经开始。如此焦虑的结果是,很多自感没有把握的父母,早早地把自己的心肝宝贝"拱手让人"——送进培训班、兴趣班,让专业人  相似文献   

10.
童媛 《家长》2008,(Z1):11-13
原则一:努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学习兴趣低、学习自觉性差,他们每天做作业的目的就是应付老师和家长,能拖就拖,能不做就尽量逃避。对于这类孩子,父母应当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影响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刘诗云 《中国德育》2012,(23):79-79
@无赖冰丫头:这几天最有成就感的事是成功说服了两位家长,改变了她们原有的粗暴教育理念。她们天天和我抱怨孩子怎么不听话不学习脾气大,殊不知孩子的坏习惯往往是家长造成的。如果父母创造的家庭氛围和谐、温馨,孩子就会懂事快乐,就容易有个好习惯。所以不要一味指责孩子,父母还需从自身找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宫明兴 《山东教育》2020,(3):113-113
最近网络上疯传的一组图片,讲述父母辅导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心酸与痛楚,斩获无数家长的强烈认可: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像极了一句歌词:爱恨就在一瞬间。这就是许多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家长要明白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进而主动学习,成了摆在父母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父母在考虑给孩子转学的问题时,一定要认清问题解决的目的和手段是否一致。卢:王老师,您好。目前,无论是在中学、小学都普遍流行着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父母就给孩子转学的风气。甚至有的孩子不止转过一次学。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王:父母希望给孩子换一个更有利于他们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各种闲聊,在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教育中都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你也许会说,不知道该跟孩子聊些什么,甚至能直接把天聊死。是时候get一些和孩子愉快聊天的新技能了。我发现很多父母是不跟或者很少跟孩子聊天的。日常的对话,通常聊的就是生活和学习,很少"扯开了"聊点什么。就像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一起玩,也有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聊天。但其实各种闲聊,在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教育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现在许多父母过分看重孩子在学习上是否获得好成绩,是否拥有很强的上进心。然而对于孩子的责任品格、他或她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孩子的父母们关心的却很少。孩子的品格由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所构成。孩子无论是好是坏,父母和老师都会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设想有一天有人问你的孩子:"你的父母、老师是如何影响并培养你的品格的?"你希望他们怎么回答?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品格,注重学生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经常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很多父母也越来越注重自己孩子的独特性。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孩子与孩子之间在学习和思维方面的差异开始明显,而这个时期又是关乎孩子的勤奋与自卑发展的关键期。父母往往会做比较:我的孩子怎么不如别的孩子呢?其实,孩子的独一无二性有严谨的科学依据,需要家长认识和接纳孩子独特的智能,对孩子的发展进行恰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现在许多的父母训斥孩子的口头禅是:“就知道玩,还不赶快去学习!”“这孩子玩心太重,不会有出息。”在教师的嘴里可以听到“哪都有你,就学习找不到你。”“别再玩了,跟××学学,看他多听话”……这些教师和父母都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学习琴棋书画才是又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孩子才是班里的典范,父母的骄傲。其实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教育的误区。一、玩就是学习孩子成长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但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  相似文献   

18.
统计资料表明,中国有上千万名学习困难的孩子。事实上,这些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智力有问题。这一点并不难理解,那些上了名牌大学的孩子,并不一定就比没上好的大学的孩子聪明。是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的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导致了他们学习困难。以下是很多临床案例中的一个。我们来看一看,一个差生是怎样被父母千辛万苦地"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方令 《家庭教育》2001,(2):43-43
一、孩子发生小意外不要说:“你怎么老是这样,真笨!”不妨说:“好好想想现在该怎么办?”“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小意外(如洒了牛奶或损坏玩具)关系到孩子对父母的亲密(?)  相似文献   

20.
李康耀 《今日教育》2007,(12):34-34
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不良是诸多父母为之伤透脑筋的事情。如孩子扑着身子写字,吃饭老爱将饭掉在外面等。往往是父母提醒一下,孩子就注意一下,可是转眼之间又旧病复发,任父母如何着急,如何哄劝或者吓唬,最终还是治标不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