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本位论"是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的核心,也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所拥有的共同内核。圣·埃克苏佩利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从成人与儿童关系的角度审视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和创作观,从感性体验的标准重新评估儿童审美能力,在成人的世界呼唤儿童精神的回归,是一部真正立于儿童生命空间的儿童文学,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赞叹。  相似文献   

2.
针对有人认为"冰心并不是儿童文学作家",本人认为冰心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但她写的不是"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而是"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且从不是专为儿童写的、借写儿童抒发成人情思、以成人视觉统摄儿童视觉、使用成人语言、这种写法的意义等方面,说明冰心"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的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3.
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是对儿童心灵的理性认识。儿童文学只有回归儿童这个原点才能正常发展。在通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以成人为本位的教材体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模式化儿童形象是对“儿童本位”儿童观的忽视,背离儿童的真实生活与情感,也使得教科书显得过于呆板,缺少趣味、想象和幽默。好的儿童文学教材需要编者必须怀有对“儿童本位”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儿童观决定儿童文学观,并进而决定儿童文学翻译观。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始于清末民初"儿童的发现",并随着儿童观的进步而发展。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共同作用下的儿童文学翻译,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儿童观从"成人本位"走向"儿童本位",儿童文学翻译观亦随之发生了改变。新时期"儿童本位"的确立形成了"为儿童而译"的儿童文学翻译观。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应成为儿童研究者已是国际共识。随着多学科交叉融汇,早期倚重自然科学的儿童研究呈现一定程度的人文转向。儿童文学形象地诠释了"儿童本位"的儿童观,生动地呈现儿童精神生命,审美化地勾勒出儿童发展蓝图,因此,儿童文学能成为教师儿童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但当前,我国教师儿童研究对儿童文学认知不足,对儿童文学作品利用率较低。在儿童文学视角下进行儿童研究,有助于教师了解儿童想法,把握儿童兴趣,促进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6.
电子媒介所传达的图像世界、流行文化、娱乐文化等给儿童文学阅读带来巨大冲击,使得儿童对深度的文字阅读与思考产生疏离。"成人本位"的传统文化、"工具理性"的价值取向、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间的差异以及经验主义的儿童观都是造成儿童文学阅读之"失"的原因。应从儿童文学阅读生态场的创设、儿童文学阅读习惯的打造、儿童文学阅读兴趣的激发以及教师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破解当下儿童文学阅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儿童小说主要塑造儿童形象,但并不排斥对成人的表现,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成人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世界,每一个正常发展的儿童最终都得进入这个世界,因而儿童的发展本质上不可能摆脱成人的文化的影响;成人总是在儿童身上寄予了各种各样的愿望和要求,必不可少地在儿童身上烙下成人的印迹。儿童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儿童文学作家,也无可避免地让思想观念里的自己同化到其文字形象中去。“成人形象”也因了儿童文学而独立形成儿童文学的理论对象,成人文学是没有这一名称的。成人文学只有典型形象、类型形象,而成人形象是“儿童文学创作中人物形象的一种,与儿童形象相对而言,成人形象随儿童形象而产生”。成人形象在儿童小说中,是一群很尴尬的形象,因为他们既无法家成人文学中的成人那样变化莫测,性格有丰富而深沉的内蕴,也无法像儿童小说中的儿童一样的天真浪漫、幼稚可爱,在这两者之间游离着的成熟与天真、严肃与活泼的矛盾统一体,成人文学的形象长廊将他们拒之门外,儿童文学的形象长廊也难有他们的立锥之地。究其根源,则是儿童小说中的“成人形象”,实在没有多少可以称之为“形象”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江西赣南儿童文学女作家金朵儿,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她的"虹朵朵的梦"系列童话用主题的深刻与多义担当起了"种太阳"的重任,播撒阳光,照亮了孩子成长的道路,让孩子的成长充满了阳光。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北师大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城市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苏梅幼儿文学作品研讨会暨"苏梅童话绘本系列"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儿童文学评论家束沛德、樊发稼等出席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苏梅的作品清新灵动、随性温暖,充满了童真童趣,尤其是当很多枯燥的科学原理、让孩子头疼的数学难题都变成了好听的童话时,作品本身就具有了独特性。苏梅既是儿童文学作家又是幼教专家,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苏梅童话绘本系列",包括  相似文献   

10.
濮美琴 《文教资料》2008,(34):19-20
什么是儿童文学,不少专家学者下过定义.建国前,受到以"自由教育论"和杜威等"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儿童文学理论的影响.专家学者都认为"儿童文学就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因此"凡是叫儿童文学的,必得是那些切于儿童的生活,适应儿童的要求.能唤起儿童兴趣的东西".建国后,儿童文学的概念曾一度产生很大的分歧:有以教育性为主的;有以强调儿童本位为主的;有以强调文学性为主的等等.近些年.在儿童文学的分歧争论中.又有新的概念产生:"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儿童文学的概念是一个模糊集"……本文认为.儿童文学的本质属性是儿童性和文学性.  相似文献   

11.
冰心与朱光潜同为"五四"高潮期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又都在"五四"退潮期感受到强烈的"烦闷"情绪。冰心的《寄小读者》与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正是那个时代成人对青少年儿童极为可贵的倾诉,而两人在"言说"时,建构的儿童形象、"言说"的内在动机和"言说"策略风格都有着显著差异。冰心眼中的儿童天真无暇,而朱光潜心中的青年是多少有些问题的;故而前者大声歌颂孩童的纯真与爱心,后者则坦诚平和地与青少年交流思想,由此形成了独语与对话两种迥异的"言说"。回顾比较两部作品,我们不难窥探到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生期的艰难步履,为儿童本位观在当代中国儿童文学领域的实践寻求借鉴。  相似文献   

12.
儿童期具有独立的意义与价值,儿童文学作品是关于儿童的生活,适应儿童的要求,能唤起儿童兴趣的作品.对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周作人是倡导翻译以“儿童为本位”的先驱,他是践行并深化这一翻译思想的著名翻译家.周作人推崇“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这就是儿童本位观.他认为,文学不是用来说教的,文学本身具有其艺术特点和功能.文学翻译要体现出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而不能拘泥于功利主义的需要.本语篇以美国作家E·B·怀特的小说《吹小号的天鹅》与著名翻译家任溶溶的译本对比,举出几个比较典型的翻译实例,论证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心灵去感受的儿童本位翻译思想为指导原则,翻译的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13.
法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儿童文学以儿童为本位,译者应该用有别于成人心理的童心去理解和体会原作,并用一种通俗接近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描述儿童的世界。翻译时注意把原著中儿童的天真视角、儿童的简单句式、儿童的活泼语态,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来,装帧印刷方面也颇下功夫,还儿童一个新奇绚丽的文学乐园。  相似文献   

14.
一、儿童文学可唤回幼儿教师远去的童心当一个幼儿教师试图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时,自己首先要全身心地去体会童心的渴望和审美情趣,准确把握由自然童心到儿童理性思维的发展轨迹,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从直观感受走向理性思维,最后成为自觉的受教育者。怎样利用儿童文学唤回童心呢?首先要通过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走进儿童的世界,“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一个成年人朗读、品味作品的同时,会触摸到儿童的思想脉搏,深入探索孩子的精神世界,在作品…  相似文献   

15.
班马曾在论著中多次探讨“叔叔”型成人形象的魅力及审美功能,在其儿童小说里也刻画了一批“叔叔”形象群。儿童文学不是只写儿童的文学,成人形象塑造理应成为儿童小说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成人的感受、体悟如何能为儿童读者所接受与喜爱?班马以“高蹈的游戏”姿态实践了成人经验的“戏作”式传递,创作出探讨哲思性主题的成人主人公,进而突破儿童文学就是写儿童或儿童式角色的文学的旧有观念,为我们把握成人形象塑造的尺度提供了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理论视角,分析英国当代儿童文学界代表作家沃廉姆斯作品《臭烘烘先生》中的道德榜样问题。该作品以夸张和富于想象力的创作风格塑造了"臭烘烘先生"这一颇具颠覆性的道德榜样形象,"臭烘烘先生"以独特的方式帮助故事中人物实现了心灵成长,作为道德榜样具有突出的伦理教诲功能;整部作品从儿童的心理需求和人生成长出发,具有鲜明的儿童本位特质。  相似文献   

17.
站在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走向的角度审视了周作人对儿童文学的思考。他认为 :儿童文学只有在承认、理解儿童的社会环境中才能生成 ;真正的儿童本位作品必须是充满幻想的神奇趣味与游戏愉悦的“忠实记录” ;运用这种儿童文学作品影响儿童 ,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基本素质很有价值。这些真知灼见对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健康发展和小学素质教育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秦文君是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在学界颇受研究者关注,她以儿童为本位进行儿童作品创作,这是她作品的主要来源.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手法异于其他文学家.古往今来,女性形象都是创作史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秦文君的儿童文学创作满足了逐渐远离儿童世界并拥有童心的人们的内在渴望,弥补了因某种原因没有所谓的童年时光的人们的心灵空缺,对正在成长的儿童以心灵鸡汤的方式对其内心成长给以营养,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秦文君笔下的女性成长过程较为繁杂,女性的形象特点也较为丰富,从儿童世界的女性形象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从中一窥儿童文学创作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之一,具有区别于成人文学素养的内涵特质,一方面体现在以"成人"视角解读儿童文学作品,一方面体现在以儿童视角解读成人文学作品。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包含科学的儿童观、专业的儿童文学学科知识、正确解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能力等四个层次。提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需要依靠职前教育、职后培训、教师自主的文本阅读和实际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合力完成。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一生中对儿童问题倾注了很高的热情.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关于儿童的描写,塑造了一批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深厚的文化蕴涵的儿童文学形象,构成了一个与成人世界密切相关的丰富复杂的儿童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