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一贯蔑视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传统,反对只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的创作方式,其代表作《道 林·格雷的画像》在19世纪90年代上半期曾风靡一时,标志着王尔德写作生涯的转折.该小说无论是从叙事还是从哲理等各方面都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念,融入了他对生活、艺术、道德的诸多看法,是王尔德的一次重要的美学实验.  相似文献   

2.
王尔德的童话故事除了遵循一般童话中的惩恶扬善、锄强扶弱、劫富济贫及褒美贬丑等主题外,还以唯美主义观点探讨"幸福"、"真爱"、"心灵之美"、"灵魂"等重大命题。王尔德的童话故事颠覆了以往传统故事的模式,在传统的童话故事中往往都是以喜剧结尾的,但是在王尔德的故事中死亡却很常见。本文分析了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情节,阐述了其对读者产生的心灵震撼,从而发现其童话的崇高目标。  相似文献   

3.
王尔德与解构主义诞生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却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解构主义的哲学基础来自于它对传统的二元对立的瓦解,其矛头直指一切等级制和中心制。王尔德一生也颠覆了难以数计的二元对立。本文拟分析王尔德和解构主义者的代表性观点和方法,指出他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4.
王尔德的童话与传统童话截然不同,弥漫其中的悲剧意识和死亡意识使之呈现出独树一帜的叙事风格和审美价值.本文试图探讨王尔德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坎坷的情感经历和社会经历使王尔德以“悲剧”和“死亡”来表达灵魂诉求,以肉体的消灭反衬精神的永生.王尔德个人的宗教信仰和情感诉求融入作品中,表达了其作为一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爱”与“美”的追求,对于“生”与“死”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在每一部喜剧中都注重悬念的设置,他基本上沿用了“告诉观众,瞒住剧中人”的方法,充分利用人物的“前史”等秘密制造悬念,但在不同的剧作中又略有变通.悬念的精心设置,是王尔德喜剧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体现了王尔德对传统戏剧艺术的模仿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关于奥斯卡.王尔德和文学理论的关系,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唯美主义和生活模仿艺术的观点,然而王尔德的理论体系不仅仅是这么一点,吴刚教授所著《王尔德文艺理论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综合专门论述王尔德文艺理论思想的专著,从王尔德理论中批评及批评家的功能和位置,艺术和道德,艺术和自然,艺术和社会的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了王尔德的理论体系。这种研究角度和方法为王尔德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与追求大团圆结局的传统童话不同,王尔德的童话弥漫着死亡的气息,有着对死亡异乎寻常的关注。但是,死亡在他的童话中丝毫不见血腥与残暴,反而成了表现美的最佳形式。对王尔德的童话进行细致梳理,可发现王尔德对死亡异乎寻常的关注以及将死亡审美化的倾向源自其对"唯美主义"理想的追逐和对永生的渴求。因此,王尔德死亡美学的本质就是生存美学,是以自由精神对抗理想的陨落和侵蚀、超越死亡的恐惧和困顿。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后期,英国作家、文艺批评家王尔德提出了与传统的模仿说截然相反的观点:生活模仿艺术。对王尔德这一离经叛道的观点,我们历来以“颠倒了艺术和现实的关系”为由予以全盘否定,这未免过于武断。我认为,出现在西方文论中的这样一个新奇观点颇有探讨的价值。王尔德为什么要提出“生活模仿艺术”?对此说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阿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是王尔德早期小说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王尔德采用"罪恶"的主题来表现美的事物和对美的追求。在创作手法上则采用了象征和反讽,加强了文章的审美愉悦性。王尔德借以虚构和想象的创作,将人物超越于道德原则之上,体现了王尔德对唯美主义思想的创作尝试。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的文学剧作家,王尔德以其剧作、童话和小说等蜚声中外。王尔德是世界上少有的能与安徒生相提并论的童话作者,但其一生童话作品数量稀少。童话作品数量相对较少的反面是质量之高,王尔德仅有的九篇童话多被选入了初中语文教材。中外文坛中对王尔德的评论褒贬不一,这些评价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王尔德对于中外文坛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尔德作为"爱尔兰人"的出身和作为一个有着特殊性倾向的同性恋者的双重身份使王尔德在社会地位上处于主流社会的边缘,导致了王尔德的多重身份和矛盾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美学观点和创作风格."边缘"是贯穿于王尔德的身份、思想和创作的主线.这种尴尬的处境和渴望融入主流社会的迫切愿望正是现代"边缘人群"的写照.  相似文献   

12.
国内王尔德喜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15年我国就开始了对王尔德喜剧的翻译,迄今为止,王尔德的所有喜剧皆有一个或几个中译本。对王尔德喜剧的研究则始于上世纪20年代。80年代至今,是王尔德喜剧研究的繁荣期。此期王尔德喜剧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对王尔德喜剧作品进行具体、客观地分析,以此探讨王尔德喜剧的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第二,从唯美主义角度研究王尔德的喜剧;第三,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与国内王尔德唯美主义研究相比较,对王尔德喜剧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关王尔德喜剧的诸多问题仍是众说纷纭,因此,王尔德喜剧研究是一个有待深入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莎乐美》是王尔德用法文写成的一部独幕悲剧。它无论在主题还是在结构、意象、舞台效果和文体语言等方面都颇具新意,集中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莎乐美》是王尔德用心弹奏出的一曲凄婉的唯美之歌,是王尔德悲剧创作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4.
论王尔德童话的悲观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德的童话集《快乐王子》中表现出对世界和人生的悲观态度既跟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同时也受到王尔德自身经历以及西方传统悲剧思想的影响。这种悲观色彩具有因悲而美的唯美主义特质,在对黑暗现实拷问的同时,也显露出作者意图超越现实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5.
王尔德以诙谐的悖论著称于世,而“撒谎的艺术”无疑是其悖论中的翘楚。王尔德不仅是“撒谎的艺术”的实践者,而且是它的理论阐发者。“撒谎的艺术”是虚构与创新的艺术,与唯美主义密不可分,它不仅颠覆了19世纪泛滥于英国的道德规范,也挑战了英国一统天下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6.
王尔德的童话在继承传统童话风格化模式下开启了个性化童话的新途径,他的童话有着更广泛的读者语域,因为他的童话由表及里孕育着不同层次的沃土,期待不同的人群去挖掘.这样的文学魅力是与王尔德所使用的文体手段分不开的.在他的童话里,王尔德似乎始终在暗示着这样一个宇宙大观:圆周式发展.他使用大量的圆周意象,其中有可观的,也有可感的...  相似文献   

17.
奥斯卡·王尔德在论现代性、艺术的形式批评以及艺术模仿论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甚至是颠覆性的创作主张。王尔德对形式的推崇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他看来,古希腊批评精神就是整个现代艺术批评的源头,而其关于艺术模仿的颠覆性观点则预见性地与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相契合。王尔德的颠覆性透过传统的外衣而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8.
《道连.葛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集大成之作,小说以道连人格分裂为主线,两外两个人物亨利和巴西尔穿插其中,推动情节的发展。三个人物分别代表着王尔德的三个自我,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反映了王尔德对于生活、艺术之间关系的思考,二者关系所呈现的线性变化反映了王尔德内心中一度对其所笃信的唯美主义思想的背离。  相似文献   

19.
王尔德的喜剧不以情节取胜,而以其驱遣文字的天才能力闻名于世.他笔下最出色的文字,不是诗句而是对话.王尔德的对话往往一语道破,成为警句.而妙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这些警句锦上添花,这既是王尔德喜剧语言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王尔德喜剧具有永恒艺术魅力之所在的重要原因.本文以<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和<不可儿戏>两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来初探王尔德的喜剧作品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20.
王尔德和易卜生来自不同的国度,两人的生命轨迹不曾交织,王尔德远不及易卜生的名声显赫;然而评论家却习惯于把两人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王尔德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两部作品在对背景、人物以及情节的处理上惊人的相似,王尔德并非单纯模仿易卜生的剧作,而是在主题思想上对其颠覆和逆转,即在对待婚姻主题上,王尔德与易普生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