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校思政教师媒介素养主要体现在对微媒体平台信息的解读能力、应用能力、辨别能力等方面,因为思政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多以"00后"为主,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若教师坚持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文章分析了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发展现状,探讨了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教师媒介素养主要体现在对微媒体平台信息的解读能力、应用能力、辨别能力等方面,因为思政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多以“00后”为主,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若教师坚持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文章分析了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发展现状,探讨了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稳定的修养和素质,媒介素养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及学科实践有重要影响。为了巩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学媒介而形成的习惯和技能,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主动思考和选择运用教学媒介的能力。思政课教师需要根据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协调多种教学模式以平衡理论与实践,开展终身学习以提升自身素质,坚持多措并举以提升育人实效,拓展培育平台以切实提升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科信息素养,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信息社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存在着学科信息意识不强、现代信息技术技能运用不娴熟、接受信息化培训不系统、对学科信息道德关注少等问题。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学科信息素养,既要创建良好外部环境,又要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5.
朱俊 《成才之路》2022,(1):129-131
工匠精神是一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其主要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不但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文章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表现和当前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目标的分析,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师...  相似文献   

6.
孟长青 《科教导刊》2023,(21):117-119
传播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承载着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着教学主体地位缺失、教学内容抽象乏味、教学模式相对封闭和教学效果缺乏长效性等问题。文章基于“5W”传播模式,从控制、内容、受众、媒介及效果等层面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切实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与兴趣值,多维拓展教学渠道,并完善教学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7.
崔海燕  张乃山 《教师》2024,(9):114-116
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是大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涵盖了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意识、专业情感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持续丰富、深化、升华和提升,包含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其工作素质的所有隐性活动和显性活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是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和完善体制性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崇高使命。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是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对标讲好思政课、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的首要职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锤炼过硬的政治素养站定讲台,培育高尚的情怀素养站稳讲台,练就扎实的教学素养站好讲台,牢筑深厚的科研素养站实讲台。在共筑核心素养提升体系的实践中,要通过强化顶层制度设计以营造优良从教环境,优化协同培训体系以助力教师持续成长,聚化成长内驱动力以提升教师素养魅力。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诉求要求高等教育创新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教育要素的深度融合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睿智选择。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新型教育形式和全新教学形态构筑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全方位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驱动力。近年来,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智慧课堂等的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渐系统化并日趋成熟。但是,依然存在诸如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运用能力欠缺以及信息安全意识不够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亟待破解。只有进一步激发思政课教师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内驱力、完善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保障机制并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才能使思政课教师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就感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对豫西南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教师们普遍缺乏成就感,一些教师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焦虑和职业倦怠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加大重视程度、改变教学观念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多渠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对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更高的政治素养,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从新时代大学生鲜明的特点出发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要具备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业务素养,要培育教师这几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要求国家和高校共同努力,国家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制度保障,搭建良好的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学校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完善制度,同时建立教师培训体系~([1])。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思政课而言,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从三个方面"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互联网+"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影响","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来探讨教师观念的转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以期对今后教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大学生国家认同,既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内在意蕴,也是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高校思政课兼具知识传授和政治情感培育双重功能,具有培养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独特优势。为更好地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依托社会实践等方式,探索更加适合新时代大学生特质的国家认同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是铸魂工程,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思政课的一项重要使命。上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新时代要上好思政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培育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为此,探索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途径、手段和方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以智能算法精准聚焦大学生学情、以“代具”外包大量重复性教学工作并赋能“创新型”思政课教师、助力教学评价以推进“教”与“学”的共生发展,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尚不成熟,加上思政课教师对AI存在某种认知偏差,致使大学生学习浅层化加剧、思政课教师“教书”与“育人”角色混乱,人工智能管理的数据风险又影响了数据对协同育人的价值创造。因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要求思政课教师牢牢抓住自身的教学主导权,在提升智能素养水平的同时挖掘“人机协同”教学潜力;高校要设立人工智能管理思政课教学支持中心以解决数据风险;思政课教师要构建双师行动者关系网络以落实“人机协同”,以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立体化、复合化的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16.
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既是高校思政课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多元文化冲击与挑战、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和培养时代新人的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全面提升个人的政治、专业和道德等核心素养,需要从顶层设计、高校和思政课教师三个层面着手,形成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整体格局。顶层设计层面要加强制度设计,为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培育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高校层面要精准施策,为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培育搭建发展平台;教师个人层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和实践中锤炼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接触媒介的动机、程度,媒介认知、批判、参与能力,媒介接触行为、使用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分析调查内容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构建思政工作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拓宽媒介参与实践途径,强化媒介素养的自我教育意识,关注并同步媒介参与行为,借助外援营造媒介素养教育大环境来推动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促进思政工作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课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实际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思政课“坐后排”现象逐渐成为大学生逃避、反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表达方式,严重制约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创新,成为影响思政课实效性提高的主要因素。深刻剖析后,可发现其核心原因在于高校对思政课缺乏重视,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发挥不够,大学生参与思政课的主体性不强以及多元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冲击。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来重塑高校思政课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现实意义,分析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可行性,提出新媒体视角下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发挥新媒体内容优势,提升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亲和力;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提升思政课教学手段的亲和力;立足新媒介素养优势,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师生心理偏差及其应对策略。分析了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以及高校学生学习思政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和影响。提出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实现从“怠教”到“乐教”,以及增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动力,实现从“厌学”到“愿学”的措施,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激发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热情,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