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心武是谁?     
20多年前,刘心武以其短篇小说《班主任》一举轰动文坛,成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成就比较显著的文坛新星。刘心武的名字,已经载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翻开大学中文专业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可以看到其中有一节是专门介绍刘心武和他的《班主任》的。现在,刘心武在近十家报刊开设了专栏,《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这些影响颇大、发行量也比较大的报纸上,经常有刘心武的文章和名字出现。就连发行量很大、很受读者欢迎的《读者》月刊上,也常有刘心武的随笔杂谈被转  相似文献   

2.
刘心武是谁?     
20多年前,刘心武以其短篇小说《班主任》一举轰动文坛,成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成就比较显著的文坛新星。刘心武的名字,已经载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翻开大学中文专业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可以看到其中有一节是专门介绍刘心武和他的《班主任》的。现在,刘心武在近十家报刊开设了专栏,《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这些影响颇大、发行量也比较大的报纸上,经常有刘心武的文章和名字出现。就连发行量很大、很受读者欢迎的《读者》月刊上,也常有刘心武的随笔杂谈被转  相似文献   

3.
据《人民文学》杂志网站称,今年第四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将重点推出《刘心武续红楼梦》。该刊第四期将发表《刘心武续红楼梦》28回中的前14回,这是整个续书中的一个完整故事段落。刘心武最重要的观点是,曹雪芹足大体写完了《红楼梦》全书的,全彤书稿仪差个别部件末齐,只是还没有来得及统稿,后面部分在借阅过程中散失;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它的伟大还成就了一门"红学"。因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残作,故后世的人们纷纷对《红楼梦》进行续写。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经过二十余年的潜心研究,也续写了一部《刘心武续红楼梦》,很值得一读。通过赏析刘心武续作中对故事情节的延续、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它们确实具有极大的审美意蕴,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经过《百家讲坛》的播出,刘心武先生的“秦学”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刘心武先生之“秦学”是脱离《红楼梦》原著的内容和艺术原则去解所谓之“谜”,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并没有抓住《红楼梦》的真正主旨和内涵。因此,刘心武先生之“秦学”是在走回头路,而且在研究中存在很多失误,尤其是在秦可卿身世之解方面,刘先生存在明显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据《人民文学》杂志网站称,今年第四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将重点推出《刘心武续红楼梦》。该刊第四期将发表《刘心武续红楼梦》28回中的前14回,这是整个续书中的一个完整  相似文献   

7.
《咬文嚼字》近日挑出“百家讲坛”主讲人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书中八处硬伤。刘心武得知后写信感谢挑错小组,表示将在修订本中进行更正。八处硬伤如下:第一处,把“索引派”当成“索隐派”。旧红学有两个重要流派:一是评点派,另一个便是索隐派。  相似文献   

8.
《文学教育(上)》2011,(5):159-160
著名作家刘心武2月底宣布续写《红楼梦》后28回,在文坛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好奇围观,更多则恶语相向指其“狗尾续貂”。日前,刘心武的续本正式由北京凤凰联动传媒出版。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68岁的刘心武相当淡定,  相似文献   

9.
美点赏析以《班主任》走红文坛,以《醒来吧,弟弟》等"伤痕文学"名篇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史上辉煌地位的刘心武,于2003年出版了《眼角眉梢》这部散文集,有评论说这部散文集记叙了刘心武先生的生活感悟,"深邃老辣,催人泪下"。纵观文集,或描摹众生的活法,或探究新生事物的奥妙,或追索历史深处的玄机,或记录海外所见所闻以及建筑评论,每篇文章都从人或物的"眼角眉梢"的细微处着笔,用纯美的文字表现出来,让人得到诸种阅读的快感。其中的《眼角眉梢》是一篇极富生活气息的美文,它向我们阐述了在生活中要学会“察言观色”的人生道理。刘心武的“眼角眉…  相似文献   

10.
本刊2002年10月号刊出署名刘心武的文章《别跟陌生人说话》后,接到刘心武本人来信,指出由于多次转载,题目搞错了,文章也被删节过。现尊重作者意见,将刊发在《中华散文》2001年7月号  相似文献   

11.
《文学教育(上)》2014,(21):159-159
曾写出《飘窗》《刘心武续红楼梦》等作品的刘心武,近日推出散文新作《风筝点灯》。在这本最新散文集中,刘心武以细腻敏锐的笔触,解析灵魂深处的温情与洒脱,用智慧点亮心灵之灯。这本枫筝点灯》,有刘心武对自己的早年回忆,也有与师友交往的记述、追忆,还有关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思考性文字。全书分“别生春天的气”“阳台上的蝴蝶”“有杯咖啡永远热”三辑,共30多篇文章。作家直面纷繁芜杂的众生相,将笔触伸向人的心理层面,探幽掘微、深入剖析。字里行间流淌着深入的思考和诚挚的情感,给人以启迪,发入深省。  相似文献   

12.
徐玲玲 《作文与考试》2023,(Z3):105-107
<正>人生之路本就不平坦,能够顺心如意之事十有一二就很不错了。刘心武先生在散文随笔集《世间多好事》里,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学经验和智慧沉淀,以睿智、通达的笔触,书写对纷繁人世间的感受和思考,帮助我们发现生活真趣,拥抱世间好事。作者简介1962年,不到20岁的刘心武发表了《赏梅迎春》。1977年,他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1984年发表长篇小说《钟鼓楼》,  相似文献   

13.
【生平创作】刘心武(1942~),生于四川成都,1950年后定居北京。历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班主任》、《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以及《刘心武文集》八卷。后又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推出图文融合的长篇《树与林同在》。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陆续出版多部专著,后修订增补为《红楼望月》,出版专著《刘心武揭秘<红楼梦>》。1995年后尝试建筑评论,出版《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材质之美》等。《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相似文献   

14.
《等待散场》(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是刘心武的微型小说,以“我”与小伙子的接触以及在剧场内所见到的姑娘联系在一起,表现在剧场外等待散场的小伙子和在剧场票口等待散场的姑娘之间的纯真爱情。  相似文献   

15.
当年以小说《班主任》一举成名的作家刘心武,如今在“红学”、建筑评论以及散文方面也有所造诣。刘心武将自己苦心经营的这四个领域比喻为自己在后花园栽的四棵树,而且是不歇季的果树,即“小说树”“随笔树”“红学树”“建筑评论树”,“我亲眼看到我栽下的这四棵树,它们在我的侍弄下茁壮成长,使我得以春天嗅着花香入睡,秋天品着果实赏月,惬意之至。”今天让我们走进刘心武的作品世界。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一部公认的谜书,原著散失、作者身价、时空描写、人物命运等,至今都是令古今读者探索不尽的无底谜。这一年来,随着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揭秘《红楼梦》节目的播出,在文化界掀起一股锐不可当的“秦学”风潮。不论刘心武是在“忽悠”《红楼梦》还是在“解读”《红楼梦》,他的一个主要论点还是很值得注意的:研究《红楼梦》应该从秦可卿入手,《红楼梦》中最大的一个谜是秦可卿! 作为原著和译本比照阅读的读者,我们是否可以把  相似文献   

17.
刘心武的《错过》一文(以下简称《错》文),被选作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刘心武先生在文中说,“人生如奔驰的列车”,“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他还说,错过“仿佛是碧绿的叶子,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相似文献   

18.
骂声的背后     
刘心武续写《红楼梦》,这本是个人行为,若内容合法,其意愿本不受任何人任何机构的限制。可事实上,他的续写却引来骂声一片——狗尾续貂佛头著粪给维纳斯接断臂,对此事愤愤不平者大有将其除之而后快的阵势。刘心武不就是写了一本小说吗?不就是续写了一本《红楼梦》的续集吗?  相似文献   

19.
作家刘心武的《红楼梦扩揭秘”经不起史料推敲,其学术小说对《红楼梦》的人物刻画也大多背离了原著形象的性格发展逻辑,尤其是在治学方法上,刘心武的红学研究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比附、主观臆断的问题。红学研究的空间固然应该“公众共享”,但前提是要严守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20.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它的阅读研究一直没有停止。针对刘心武先生提出的文本阅读,提出研究《红楼梦》应该细读原著,回归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