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笔者从事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多年,并对高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兴趣进行过调查。许多学生反映,他们不爱唱课本中的歌曲,认为课本中的歌曲老套,不好听,而喜欢当今流行的诸如:周杰伦、S.H.E等歌星演唱的歌曲。  相似文献   

2.
刘晓微 《考试周刊》2010,(49):233-233
现在,大多数中学生都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原因之一是在现行的教材中,贴近现实生活、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旋律又新又美的歌曲、乐曲较少,绝大部分都是中外经典作品,而且政治色彩过于浓重(人教版的第十四册一开篇就是有关长征、革命的歌曲和乐曲),艺术技巧过于深奥(如人教版的第十四册的第二单元的非洲的灵感),学究气强,学生味弱,这就必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造成课上得不到课外补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高中生在过重的学习压力下,都喜爱音乐,但他们大都喜欢的是流行音乐,而不是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歌曲与乐曲音乐,教与学形成了一定的反差。本文对一些流行音乐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对音乐兴趣,挖掘歌曲内涵,引导学生如何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分析音乐,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材中,合唱歌曲占了很高的比例。如苏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有合唱歌曲14首,占所学歌曲的44%;五年级有合唱歌曲7首,占22%;六年级有合唱歌曲13首,占40%。而且越到高年级,学生合唱歌曲的难度也越大。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成为音乐教师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渗透合唱教学。从小学一年级就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从培养学生的音感和音准开始,逐步训  相似文献   

5.
乐山师范附小从1986年起,在三年级二班进行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音乐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发掘与发展”的教改实验。主要做法是: 1.增补富有时代气息、健康优美的歌曲乐曲;自配简易伴奏和学生器乐合奏;根据中国民间故事自编带情节的场面性音乐表演材料。删去部分陈旧内容。  相似文献   

6.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笔者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主题为“音乐倾向”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所设的10个调查栏目中,“我最喜欢音乐老师”和“我很喜欢上音乐课”率只占14.7%;“我最崇拜偶像歌星”,“我最爱唱流行歌曲”率却占到了82.1;“我很喜欢教材中的歌曲”率只有20.6%.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他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一些歌星和及其所唱的歌曲,而对音乐课上教师所讲解、教唱的乐曲和歌曲则反应冷淡.从一名音乐教师的角度来深刻反思这种现象,发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音乐教育缺乏一致性;学校灌输革命歌曲,社会流行港台乐曲,家庭又是通俗小调,学生如何适应?又如教学缺乏科学性,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怎样引起他们对音乐的共鸣入手,学生又怎能喜欢?  相似文献   

8.
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常常因为教师死板的"教",让学生失去了对音乐的热情。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背离了音乐是听觉艺术的特征,过细、过深地分析、讲解乐曲。当学生还没有聆听的感悟时,就开始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与创作手法,把难点乐句拿出来单独教授,将美妙的乐曲弄得支离破碎。有的教师将音乐作品当成文学作品来解读。过度的"教"使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中的歌曲,乐曲等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鼓励在音乐课上的创造性,以愉快和求知的情绪学习音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聆听音乐的习惯。这是每个中学音乐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这样两个现象:现象一,“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在小学高年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现象二,“音乐教师把古典捧上天,把流行音乐贬得一文不值,而绝大部分的学生却喜欢流行音乐”。随着新课改实施,有些现象却更加突出。如:低年级实施新课程改革,教材内容形式新颖、活泼,课件、磁带等配套都很齐全,而现在的高年级教材内容和配套的相关资料都很落伍,不符  相似文献   

11.
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韵律的动作,调动身体各部分的感官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在当前的音乐课堂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课堂的律动教学,在课堂上加入音乐律动教学会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要想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发挥创造力,是离不开律动的。根据歌曲(乐曲)拍子创编律动的动作,以聆听为主线是律动的基础。根据歌曲(乐曲)的歌词来创编律动的动作,以感受为主是律动的特点,把音乐和身体的韵律结合起来,以互动为主是律动的目的。律动教学是一个单独的训练方法,但也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它是通过全身的肢体动作诱发学生对音乐的潜在感受力,使音乐课堂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律动教学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人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在师范学校学习期间,接受了较系统的音乐教育,也接触了大量的民族歌曲与流行歌曲。在教学闲暇之时,我常想:如果能将音乐与语文联系起来,让乐感去激发学生的语感,那该有多好啊!于是,在备课时,我就想用一些乐曲或歌曲启引课题,激发学生的感情,并大胆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是可以引入语文课堂的,它对语文教学有着多方面的作用。一、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一、活动目标通过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音乐欣赏主题月”活动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能力 ,创新的意识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活动准备1 乐曲磁带或光碟。做饰物的多种材料。2 发动学生收集喜爱的歌曲磁带。教师先进行选择 ,定出本月要教的四首主题曲。3 在教室中张贴音乐图片 ,音乐方面的名言。三、活动过程(一)渲染气氛 ,激发兴趣。早晨、课间、午间、放学阶段播放学生喜爱的歌曲 ,让音乐陪伴学生。学生在浓烈的音乐氛围中兴趣高涨 ,有了想学唱这些歌的愿望。(二)教唱…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在刚开始执教时.认为音乐是一门学生非常喜欢,容易教,不用费心思的学科。因为.提起音乐.我们会想起动人的歌声、美妙的旋律。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之余.会哼唱出一段歌曲。带给自己愉悦的心理体验。尤其是青少年.对一些流行歌曲是耳熟能详,更成为了歌星的粉丝。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学生对课上的乐理教学、歌曲学唱根本提不起兴趣。积极性不高,往往是为了应付教师而学.学习的效率也差强人意。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掌握音乐知识,成为音乐课堂的“粉丝”呢?以下.我谈些音乐教学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5.
陆萍 《儿童音乐》2011,(11):46-47
音乐的本质意义是活动和多元的,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与生俱来的音乐活动、音乐表现和音乐创作的潜能。站在中学音乐课堂上,让我深感遗憾的是学生喜欢R&B等风格的流行歌曲,却不喜欢学唱课本上的歌曲;喜欢街舞,却不喜欢音乐课堂上的律动。因此,音乐课上的教唱新歌和鉴赏乐曲成了煎熬,创作和活动更成了空话。要想在音乐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演唱、表现、创造、活动,要想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音乐老师,那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了。  相似文献   

16.
一、存在问题笔者曾对100名低、中、高年级小学生作了如下调查:你喜欢上英语课吗?为什么?其中低、中年级有87.9%喜欢,原因大致是:1.课前或课中教师会教英文儿歌;2.自己上了校外英语培训,很有趣。高年级则有58%的同学表示不如以前喜欢,原因大致是:1.教师一上课就默写单词、默写句子,很烦。2.教师一上课会指名背课文,背不熟或背不出来要抄写,很怕。二、思考与分析新课标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然而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大部分教师不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流淌着的艺术。“音乐能爆发出人类思想的火花”(贝多芬语)。因而,不时机地上好音乐欣赏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音乐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一般说来,爱国主义音乐欣赏,可有如下几种方法。(一)收听式音乐老师可将有关表现爱国主义题材乐曲、歌曲、戏曲等唱片、磁带,选录成录音带,待音乐欣赏课上,有计划地放给学生们收听。这种欣赏的方法,可使学生受到较好的爱国主义思想的陶冶。1.听乐曲。乐曲是最好的兴奋剂。可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堂好的音乐课,一首好歌曲,都是对学生的一次美的熏陶,都能让学生愉快地进入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让他们感受和体会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培养学生美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选好音乐,让音乐的美真正进入课堂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音乐教师应选择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可以唤起学生美感的歌曲作为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好的乐曲是音乐课堂实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目标的前提。一首好的乐曲应当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是能够抒发学生温馨感受的歌曲,有美好的寓意,能够衬托学生美丽的梦想。具有这种寓意的歌曲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可在他们心里播下美的种子。此外,好的歌曲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使学生百听不厌,百唱不厌,时间长了,自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中,帮助学生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现在学生接触的音乐很多,很多学生对流行歌曲情有独钟。这对于我们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某些音乐可能使学生产生叛逆的性格,甚至侵蚀学生的心灵,因此,音乐老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好学生对于音乐的选择,在教学前一定要选好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歌曲,既能让学生喜欢,又能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9.
常听到音乐教师抱怨说一堂课要在同年级各班中重复上四五回,上到最后的班,什么感觉都没有了。也有教师抱怨说,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容易上,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而高年级的音乐课却很难上,学生都变得没什么兴趣了。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并开发学生资源来创生音乐课堂,使音乐课堂局限于教师资源和教材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一、一次意外的课堂教学效果高中音乐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与无奈,就是学生热衷于听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而对于教材上的音乐大都缺乏热情与兴趣,当提及民间歌曲时学生们更是不屑,认为是很老土、很落伍的那种音乐。为了让学生们多了解民歌、喜欢民歌,老师们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