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庙学合一”是我国古代传统教育的原生态格局,文庙客观地反映着我国古代文化和教育的演变历史,具有明显的政治教化、强化学校教育、劝学等传统教育功能,千百年来一直是传承儒家文化和扩充中国教育历史的“活化石”。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其教育遗产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化,只有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求,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合理对接,重构文庙教育遗产的现代价值体系,才能使我国文庙深厚的文化和教育底蕴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文庙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教育内涵,具有珍贵的历史及现实价值。对其进行研究,无论是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深入了解东北文化、教育历史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原因,东北地区现存的支庙数量极少,对其保护和利用亟待加强。将东北地区文庙开发成为社会教育基地,恢复祭孔典礼,在文庙中记载当地文化教育名人是对其保护与利用的可行性探索。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的文庙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以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文庙为研究对象,细致了解两省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文庙、现存文庙的具体情况。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来挖掘文庙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两省的文庙都兼具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是研究东北教育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4.
教育遗产是文明传承的承载物,是文化遗产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武汉地区自古以来,有着重教兴文的传统,现存有文庙与官学、近代学校以及近代文化教育机构等一大批教育遗产,类型完整丰富,时代特征明显且地域特色鲜明。重视和加强教育遗产保护,提升教育遗产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现由传统的静态保护到动态参与的管理升级,是提升武汉教育文化底蕴,促进教育传承,彰显城市文教特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郭法奇 《教育研究》2014,(1):117-123
研究现代教育中的杜威和杜威所探索的现代教育,是现代教育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如何继承前现代教育遗产和培养现代社会新人"的问题。研究现代教育要处理好正确对待"传统教育"和"教育传统"的问题。20世纪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前现代教育走出封闭,面向社会开放,进行多方面改革,向现代教育转型;科学主义、实验主义影响教育领域,教育研究出现科学化取向;教育多元发展,各种观念、思潮不断涌现。现代教育发展的"逻辑"是,在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坚持教育传统,使教育能够可持续和常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给了我们一笔丰厚的思想文化遗产,这份遗产同时也是一笔丰富的视觉符号遗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传统视觉符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形式,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设计教育是推动一个民族视觉语言文化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寻找具有现代意义与传统视觉符号意象结合的切入点,在传统中“考古“未来设计,创造出切合时代实际需求的现代“传统文化”设计,是我们每一位设计教育、研究、实践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多年来,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把本土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大力实施成长教育,高标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推进内涵发展,高水平推进特色发展,打造涧西教育之魂。一、融合文化"融"是先贤董仲舒一贯倡导的主题,是华夏传统文化魅力所在,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体现的是有容乃大的气度与胸怀。融合文化则是在民族相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历史积淀与现代国际视野的交融,以及地域文化交融的前提下应运而生。它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人类自身发展和延续的需要。《国语》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生活的老师,人类之所以能不断进步,是因为人类能继承历史遗产,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不学历史,不继承历史遗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将永远停留在野蛮状态。同样,不坚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不坚持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同样是岌岌可危之事。  相似文献   

9.
西藏教育50年回顾与新世纪的展望(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的文化、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的艰苦生活和辛勤劳动中创造产生的,是高原民族智慧的结晶。探索藏族的优秀教育遗产,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也是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一、新中国西藏教育发展的光辉历程 由于特殊的历史、宗教、文化以及自然条件的制约,西藏教育发展一直十分缓慢。西藏解放后,其现代教育应运而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迅速发展,创造了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西藏教育仍面临着曲折的发展道路,目前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回顾总结这…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历史沉淀下的精华,更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传统文化集百家文化于一身,虽然传统文化中不可避免存在少许腐朽思想,但其主流思想将会指引着人们开拓创新。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塑造者,为了正确的引导大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深化落实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赋予学生更多的精神力量,不断的指导学生前进。基于此,本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分析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几个例子的讨论,强调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质心”概念,以及“质心参考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语教学中忽视了审美教育。语教学中审美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信心和审美情趣开始。从阅读、欣赏、写作训练等方面着手,达到提高青年学生审美、创造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就人格权条款的制订提出了专家建议稿,确认了一般人格权,规定了人格权的效力和保护,完善了具体人格权类型,规定了人格利益的延伸保护,其中的智慧之光有目共证。另一方面,由于未采取独立成编的立法例,受篇幅局限,相关规定较为简单粗略,未承认法人人格权,未规定人格权行使和保护的基本原则,一些重要的具体人格权未予规定,已有的具体人格权条款内容欠完善。反思和借鉴建议稿中有益成果,铸就人格权立法史上的新篇章,这是我们每一个法律人翘首期盼的。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激励下,学者们为文学史写作从理论上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带动了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从多样的文学史模式、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困境两个方面来总结现阶段文学史理论建构及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学作品的深度解读需有完满的审美心理的参与。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与融会。章从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深化主体的审美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方面论述了审美心理机制的建构;并提出审美心理机制的运作须特别关注“澄怀味象”、“内觉体验”、“量质转变”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17.
政治冲突的扩散性是政治冲突中的一种自发的不可抑制的自然趋势,就象哈耶克的自发扩展秩序一样,它是个不可控的政治过程。不过,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的扩散虽然具有自发性,但可以通过政治设计予以控制冲突的范围,而不是排斥理性的政治设计。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范围与政治冲突结果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政治冲突范围增大或缩小对于政治冲突的结局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冲击,甚至使人无法根据原有的政治冲突对比对政治竞赛格局进行预测。针对政治主体对政治冲突范围及其路径整合的需要,谢茨施奈德对现有政治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新的政治系统设计,企图使两者能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是一次高扬创新精神的大会,首先是指导思想的创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其次是奋斗目标的创新,从现在起20年之内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次是发展思路的创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样的发展必须有全新的思路;最后是党建工程的创新和思想路线的创新,党建工程的创新核心是执政的共产党怎样保持先进性的问题,思想路线的创新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9.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高考制度改革进行跨学科的理论探讨甚少。论文尝试应用教育生态学原理尤其是其中的限制因子法则、"花盆效应"、教育生态位、耐度定律和适度原则等四大基本原理分析我国高考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在这个基础上阐述我国高考制度在考试观念、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观点。  相似文献   

20.
心理理论主要有两个研究范式:意外地点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随着心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方向也在不断扩展。目前,对心理理论的理论解释主要有理论论、模拟论和模块论3种。作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理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一般认为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有关心理理论的研究还可以在毕生发展观、不同人群的发展特点以及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