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校合作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容置疑.有专家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占70%,学校及社会教育占30%,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教育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要把这块大理石雕刻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儿童所在的集体,四是儿童本人,五是书籍,六是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和学校教育排在前两位.所以说仅有家庭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仅有学校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最完美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在目前的家校合作实践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很多缺位和错位现象.笔者认为,要让家校合作更加务实有效,关键是要落实五个“到位”.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的复杂性使家庭教育的定义一直比较模糊,而学校教育一直以来占据着强势地位,因此对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定位往往会出现偏差。在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家庭教育的"失位"和学校教育的"越位",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错位现象,家庭教育被忽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错位造成儿童教育的失位,造成儿童不健康发展。正确认识学校和家庭的作用与发挥各自的优势功能,特别是重视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虽然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家庭教育,它对儿童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向合作关系",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达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让孩子在和谐的教育中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静 《广西教育》2008,(20):40-41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意见》颁布以后,家庭教育的地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广大农村的家庭教育问题却没有明显改善:一些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履行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一些家长习惯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托给学校,把学校的管理责任无限放大;  相似文献   

5.
以优化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有效开发、整合学校、家庭教育力的现代教育全新视角,创建三级教育家委会及其运行机制,一改家庭教育对学校的弱势配合为双方的有机合作、联动,创生的是优质教育资源及其学生成长的优化路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力的聚合放大,赢得的是学生生动活泼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以优化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有效开发、整合学校、家庭教育力的现代教育全新视角,创建三级教育家委会及其运行机制,一改家庭教育对学校的弱势配合为双方的有机合作、联动.创生的是优质教育资源及其学生成长的优化路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力的聚合放大,赢得的是学生生动活泼的健康成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既是"最初"也是"终身"的教育.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伸,是社会教育的启蒙和缩影.因此,学校要有效地实施教育,必须注重与家长的沟通,重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使之与学校教育趋于一致,营造相互谅解、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的育人氛围.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协调工作,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才有可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世人公认的永恒真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一位教育权威人士说得好:素质教育三分天下,家庭教育是头件大事。它"起于母胎,终于坟墓",既是各种教育的起点,又是各种教育的归宿。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为细致、复杂的任务。学校教育的局限和家庭教育的优势决定了最完备的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而在现代教育制度下,家校合作是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完美结合的最优化途径,使学校教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校共育”即家庭与学校对孩子的协调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正处于一个充满着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时代,那种单一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将逐渐被多元的、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所代替。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再不能把教育理解为单一的学校教育,应把教育理解为一个整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在中小学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均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家校共育对于儿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家校共育”对于儿童成长的作…  相似文献   

11.
谁在教育儿童?是学校,更是家庭。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使学校、家庭教育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以学校教育为主,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使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 那么如何使“家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认为家长会、家庭访问、定期联系是有效途径。 一、家长会  相似文献   

12.
廖国良 《广西教育》2014,(16):48-49
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推动家校密切合作,正是香港20年来成功实现教育革新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香港的家校合作机制香港知名教育专家、亚太教育研究学会会长郑燕祥教授曾对笔者说,香港的家长是"世界上最有进取心的家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孩子不能任意选择的老师。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呢?我们知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过程的持久性。同时,家庭教育还具有学校教育没有的血缘性、早期性及终身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科尔曼通过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进程中,影响儿童发展的三大要素依次...  相似文献   

14.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是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①家庭;②学校;③儿童所在的集体;④儿童本人;⑤书籍;⑥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显而易见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笔者所在的学校是聋儿学校,相比于一般的小学,亲子交流显得更为重要.学校应搭建好平台,在家校合作的活动过程中,创设条件,为提升亲子交流的成效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在学生的成长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教师只有通过多种形式与家庭交流、沟通,架起家访这座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莱阳市团旺镇南团旺小学,坚持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议事日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通过多种途径,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有效地提高、巩固了学校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17.
胡卫芳 《江苏教育》2014,(20):53-54
<正>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一家庭教育,他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认为"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复杂的任务"。这充分说明了任何教育都应该开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人从生下来的第一天起,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认识、情感、学习能力等,都和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入学时,儿童已经在家庭教育影响下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继续影响着孩子。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孩子不能任意选择的老师。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呢?我们知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过程的持久性。同时,家庭教育还具有学校教育没有的血缘性、早期性及终身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科尔曼通过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进程中,影响儿童发展的三大要素依次是家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 ,孩子的道德成长受学校影响占 2 0 % ,受家庭、社会影响占 70~ 80 %。家长、老师的愿望是一样的 ,但由于家庭教育受家长水平、素质修养的限制 ,致使某些家庭的教育不能与学校保持一致 ,结果两天的家庭生活将五天学校教育否定 ,导致了“5 2 =0”。这种现象在幼儿园和小学表现最严重 ,中学也仍然存在。苏霍姆林斯基在讲到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时 ,曾把儿童比做大理石 ,把教师和家长比做雕塑家。他说 ,把这块大理石雕塑成一座雕像的有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其中 ,学校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