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招生工作与就业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中关键的而两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招生工作与就业工作看似两个不同的内容,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影响.这两项工作都必须以满足社会、学校、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点,构建满足社会需求、专业层次合理、人才培养多元化之间的内在关联体系,以招生促培养、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努力缩小社会需要层次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差距,提高学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难点在于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还不够匹配,就业市场反馈高校招生培养的机制还不够灵敏。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四环联动”工作机制,提升高校内部治理效能,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实现“入”与“出”“供”与“需”“内”与“外”的协同,是当前高校应对高质量就业困境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招生作为高校的入口环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环节的起点.就业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标准,同时对招生及人才培养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质量会对高校的招生及就业产生直接影响,也是衡量高校建设水平的基本标准.作为高校,需深入研判社会形势及人才需求情况,把握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进一步理清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章立制、量化考核、科学反馈等手段,积极构建三方协调联动的创新机制,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及招生、就业工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固然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有关,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教育模式僵化。本文研究了美国高校基于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详细分析了美国几所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认为在新形式下我国高校应借鉴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设定国际化和通识化的教学目标,合理构建培养体系和实施方案,从而培养出适应国际经济竞争和国家发展需要的具有高素质、较强社会生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5.
从2014年起,地方高校相继向社会发布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从毕业生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关系来看,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成效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指标,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因此,地方高校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互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推进招生培养就业系统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招生培养就业系统工程是市场经济环境中高校办学的必然选择。高校要坚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积极推进招生培养就业工程建设,实施整体联动机制,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才是招生和就业的治本之策,也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高校“双精准”人才培养以精准对接社会用人需求和学生发展诉求为目标。高校通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扎实落实招生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考生诉求与专业选择、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人才输送与就业岗位、就业评价与专业调整五个对接,把“双精准”目标贯穿于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有效缓解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出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错位的背景下,本论文在分析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实施分类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以“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林学专业”为例,构建了“创新型、创业型、国际型”三类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来提高培养效果,得出分类培养是当前解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矛盾的可行途径.研究成果可为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的26所“特需项目”高校为调查对象,以项目《中期考核总结报告》为主要文本,调查分析了这些学校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特色。调查表明:“特需项目”高校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为起点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找准工程硕士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应用型高校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基地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国际化培养、奖助体系等多方面初步形成了适合校情的培养特色。指出这些高校在招生就业和实践环节、服务需求与质量保障等方面需要改善和提高,并对其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招生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而毕业生就业工作则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坚持“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出路为导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强招生就业指导服务能力,力促学院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宣传。保证质量.精心做好招生录取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地方高校需要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以基层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帮助学生确立基层就业观念,培养基层就业能力,实现基层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从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出发,分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系、就业观念等方面未能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变化的情况,并就新时期高职院校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推行“双证书”制度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应当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通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及考证引导等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新办本科高校外籍教师聘任工作进行探讨,揭示新办本科高校聘用外教的存在问题,提出外籍教师聘任应坚持的素质要求和应把握的原则要求,并对如何制定外教准入机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方案是本科生就业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科院校应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认真进行人才需求调查,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人才培养内容,对本科人才方案进行调整优化,以培养出道德、知识和技能均符合社会需要的本科人才,从而增强本科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力,提升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应当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通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及考证引导等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实与社会的对接不够紧密、人力资源流动出现结构性失衡、人才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大学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与就业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结果.文章从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政策和工作机制等四个方面出发,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出了设想以及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双证制"具有强化信息传递功能。文章在阐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质要求职业教育在办学中关注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基础上,援引某些高职院校个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广义双证书的实践,提出了高职教育多元需求下特色办学、践行"双证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社会上对计算机人才的岗位需求,指出目前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着人才队伍结构失衡、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提出要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就业实习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以实现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20.
美德日三国高校在教师结构与聘用方面的共同点是:教师学历较高,学缘结构合理,兼职教师比例较大,招聘条件严格,终身制与任期制结合,重视教师培养与发展。通过比较与借鉴,我国高校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应该严把教师“入口”关、重视教师培养与发展、避免“近亲繁殖”、建立开放竞争的教师流动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教师聘用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