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确立和培植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人与自然、社会高度协调、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确立绿色生产营销与绿色消费生活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重视贴近生活世界强化德育,塑造个体生态人格;追求德育观念上的革新发展与超越,构建政治人际生态相统一的新德育体系等是职业院校生态德育的目标指归应蕴含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
确立和培植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人与自然、社会高度协调、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确立绿色生产营销与绿色消费生活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重视贴近生活世界,强化德育,塑造个体生态人格;追求德育观念上的革新发展与超越,构建政治人际生态相统一的新德育体系等是职业院校生态德育的目标指归应蕴含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德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创新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德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校园文化建设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崭新的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教育发展乃至人的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坚强的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对指导高校德育工作同样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德育原则,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魏福伍 《江苏教育》2023,(34):60-62
南京市龙江小学在班华先生生态德育思想的影响下,引入“乐活”作为办学理念,以“师生健康、快乐、力学、永续成长”作为“乐活”教育的发展目标,进行生态德育思想的校本实践。具体实践内容包括:设计生态校园文化符号,发挥隐性课程作用;建设生态校园环境,为学生发展服务;建设生态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生态人格。  相似文献   

6.
高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三个理念”,即增强发展、服务、特色的理念,转变制定规划的传统思维方式;做好“三个选择”,即做好高校重大发展项目、体制改革战略重点、学科建设战略重点的选择,确立高校规划的战略重点;做到“三个促进”,即促进高校教学与科研、建设规模与教职工利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推动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工作走向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高校德育工作正处于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高校必须坚持科学的德育发展理念,正确把握德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不断创新德育理念、价值、内容和方法,才能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德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给处于困境中的高校德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高校德育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进行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和德育实施途径等方面的创新,使高校德育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道德品质过硬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黄瑶瑶  蒋冠裙 《考试周刊》2013,(30):150-151
理念创新是高校德育创新的先导,首先应当认识高校德育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本文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运行机制和德育评价四个方面审视高校德育,更加科学全面地确立高校道德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朱同林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3):37-39,52
文章认为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需要以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全市生态经济建设的实践。文章从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即:以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观,指导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全面实践;确立环境资源观,协调生态保护中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建立全面的生态创新观.实现区域生态与经济一体化;更新领导干部考核观。增强决策者生态保护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1.
当代德育变革要改造根基深厚的学校德育传统,就要将新型德育理念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理念的扎根以及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德育变革必须重视德育制度建设,其关键和难点是建立、健全德育监督制度。德育制度建设与德育理念引导的协调作用,能有效推动学校德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相似文献   

13.
姜树卿在《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第1期发表文章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不仅要求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而且要让学生的德、智、体、美都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德育为先的理念已经表明了德育地位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它的实施有赖于学校和教师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和渗透到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贯穿和渗透到智育、体育、  相似文献   

14.
可塑性强是大学生的重要特征。学校应当交给他们终身受用的东西,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因此。民办本科高校德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把教育定位在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上。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完善德育评价体系,从而使学生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  相似文献   

15.
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现,是高校德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高校德育教学实践和理论探讨,科学的发展现应包含如下内容:以正确德育目标为保证.坚持全面育人求发展;以德育能力的培养为基石.坚持高校德育的协调发展;以教育模式创新为动力.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怕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高校要构建和确立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突出人的发展;必须创新德育内容,把中国传统美德与西方优秀道德文化相结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积极探索德育载体,创新德育途径,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应确立创新办学理念战略,包括育人为本理念、德育为先理念、能力为重理念、全面发展理念;确立全面提高质量战略,要树立科学质量观、创新提高质量举措;确立科学规划战略,掌握科学规划的全面性、长期性、民主性、求实性、前瞻性特点,制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大趋势的科学规划;确立集群联盟战略,包括与强校及名...  相似文献   

19.
德育理念对德育实践具有引导和定向作用,确立科学的德育理念是德育迈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德育取得成效的根本前提。长期以来,德育理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道德文化传递论为主的德育理念、主体性德育理念、科学主义的德育理念以及共识性德育理念的形成等若干个发展阶段,这些德育理念的确立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德育效果,但也有其弊端。新课程所确立的德育理念更贴近人的德性的本质,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新德育理念,确立“以人为本”、“道德关怀”、“可持续发展”、开放、发展等理念,有利于提升德育目标、深化德育内涵、拓展德育外延、增强德育效果、构建当代德育体系,推进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