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3篇课文,感受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是本单元的主旋律。这篇课文语言简洁,含蓄深邃,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是教学重点,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庄瑞兰老师采用以下四个环节教学:(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2)字词切入,梳理脉络。(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4)移情体验,升华情感。让学生以自己的个性体验感应文心脉搏,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扎实统一,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2.
知识目标:注重朗读,学习语言,理解文章作品内涵。 {能力目标:通过联想、想像、揣度、品味,培养理性思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教学目标}Jl’#感目标:能以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说出自已的情感体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一、导入 感}吾生命的本质。激发学生有超越作品的感悟教学内容 谈生命 双边活动播放投影,创设情镜二、整体感知}自由朗读,感知课文。朗读、做旁注、概括。仿照句式说话,了解课文内容。谈品味。三、品味情感仿照句式说话,品味情感。背诵。四、感悟真谛}感悟生命体质,仿照句式说话。谈自…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散文教学中,通过鉴赏贾平凹关于生命主题的4篇散文,抓住作者的情思,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体验生命不同的成长内涵,体会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坎坷,不懈追求生命中的一切美好。引领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和追求,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刘衍域 《成才之路》2011,(22):11-11
生命如花,需要阳光以沐浴;生命如林,需要雨露以滋润;生命更是一种思想成长的历程,需要阅读去引导。生命的成长需要阅读,而对语言之品味,是吸纳生命所需营养的过程……品味语言,何其重要!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因而,语文教学要在听说思索中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在朗读品味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灿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咀嚼生命的价值、在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提升生命的内涵、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设计简说:《生命 生命》一文从寻常生活小事入笔,引出对生命的思考,义章浅显易懂,易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试图从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出发,  相似文献   

8.
推荐理由:本课例最大的特点是:字词教学,源于字理又富有意境;文本的品味,基于语言又直观可感;文旨的感悟,基于语言又富于个性。学生在读书、思考、品味中既得意,又得言、得法,是一堂融情融理融思融趣于一体,颇具匠心的好课。——肖俊宇  相似文献   

9.
陈文魁 《师道》2006,(12):20-21
必答题——语文课堂,生命必须鲜活 纵观当今的语文教学,课堂已悄然改变:学生自主思考着,细细地品味语言,咀嚼文字。寻找语文的诗意,感受语文的魅力;学生合作探究着,一起走向语言,一起走近文字,一起追寻语文的本源,一起享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积累词语,掌握朗读地方法,美读课文,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在阅读中,引领品味语言的独具匠心,再通过对语言独具匠心的品味,让学生在读中实现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进一步加强情感的体验、升华。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通读吟咪,初步感受语言;二、融感于境,品味语言内涵;三、积累语言,深化文章感悟;四、理性分析,加强言语实践。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的能力、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单元教学设想】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所选编的四篇抒情性、议论性散,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从不同角度诠释着生命的内涵,融入作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独特的体验、感悟和思考,篇篇引人深思,给人启迪。教学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中认真品味章的情思和意蕴.用心领会作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5.
史铁生作品中展现出的有关生死的哲理,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透过文字,可以看出他对生命苦难的乐观态度,对生命过程的深入体验以及对生死的达观参悟。对迷茫的年轻人来说,阅读史铁生的文章,结合自身生活实践品味文本语言,并将其感悟融入自身生活,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唤醒生命意识、思考生命价值、强化生命体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材简析 《生命 生命》一文,以一位残疾人作者特有视角描述了生命现象和抒发个人对生命的深切感悟.诠释生命到底是什么的真谛。由于作者眼光犀利,表达亲切,感情丰富。充满激情.很容易激发起师生对生命意义的震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生命认识上.而疏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笔者采取以下教学设计思路的尝试,较好地避免出现上述错误,取得了生命教育和语言学习两不误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品味课文语言;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课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简)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2.品味作者的成长历程,感悟生活。3.学习本文鲜活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不断地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在学生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揣摩、感悟中形成。因此,引导学生品味与赏析语言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帮助学生找到和找准需要品味、值得推敲的语言也就成为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学习目标: 1.诵读:读出词作雄浑豪放的格调。 2.品味:品出词中精炼传神的语言。 3.感悟:悟出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过程:课前听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引导学生进入慷慨豪放的词作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