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采哲学具有鲜明的反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尼采对理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反对把逻辑、理性视作形而上学的根基,认为逻辑和理性都起源于非理性,反对把理性等同于人的本质,强调感官在认识中的重要性;其次,尼采主张用主观的相对的透视主义取代理性主义的认识论,从根本上否定客观的绝对的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透视既然是多元的,那么世界也是多元化的,是无限可解释的。正是尼采哲学的这些特点对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使其哲学具有反理性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人·理性·境界--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哲学中,人不仅是现实层面上的“社会角色”,而且是与生俱来的德性主体,而德性主体是直接“受”之于天而“成”之于人的,此其一。其二,中国哲学的特质,是情感与理性的合一,是“具体理性”而不是形式理性,这种理性具有跨越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对立的人主义精神。其三,把心灵存在与境界合并起来考察,说明中国哲学的境界论不仅讲主客合一,心物合一,而且讲天人合一,它是心灵的存在状态,或心灵存在的方式,因此是存在论的问题。总之,中西哲学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征,应当相互参照;中国当前需要补理性主义的课,但决不能以此为由放弃中国哲学关于人的完整性的学说;中西关于人的哲学,尤其是心灵哲学,是有互补性的。  相似文献   

3.
欧洲的科学、人性是与哲学、理性、存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概念。欧洲人最根本性的是“哲学的”人生存在方式,即根据理性或科学自由地塑造他们的整个生活、法律和制度,因而欧洲人的存在意义或欧洲人性全维系于理性。但是,近代客观主义哲学孕育出的实证主义科学观把理性知性化而遗忘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究;而生命哲学、意志哲学和生存哲学则把科技理性当作理性本身加以拒绝并走向了非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携手毁灭了西方的理性主义精神,导致了欧洲理性文明或人性的危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运思试图通过探究主观性之谜以重新恢复理性的权威,克服欧洲人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中的非理性因素主要包括了需要和动机、情感与意志、信仰与信念、直觉与灵感等几个方面,各种非理性因素往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高校德育中并发挥着作用.适度的非理性因素往往对德育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旦非理性因素脱离理性的指导就可能产生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是西方古典哲学分化和变革的时代。意志主义和实证主义各自从一个侧翼向古典理性主义发动攻击,导致古典理性主义的瓦解和分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古典理性主义的继承者,又是它的批判者,科学地回答了理性的起源,本性和功能以及实践在意志和理性统一中的功能,使理性获得了应有的尊严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个体的、具有主体性的人的道德水准是决定整个民族的道德素养的关键。社会生活和现代教育的发展都呼唤着“主体性道德人格”。因此,现代德育的合理目标应为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养 德育要善于将个人的社会生活经验与实践转化为人的哲学反思,同时将个人生活中的理性思考反过来用于指导人的生活,有助于形成个人的道德情感定向,有助于使教育者教育目的和意图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意志  相似文献   

7.
哲学依据自身对理性认识的发展而发展.整个哲学史大体可分为前理性时代,绝对理性时代和后理性时代,而每一个哲学时代的哲学都有自己的理性观.绝对理性主义和现代非理性主义从不同的极端将理性歪曲,于是才有现代哲学对理性观的重建.伽达默尔作为哲学解释学的创始人,在批判绝对理性观的基础上,用传统、先见和理解的历史性重建了哲学理性观.这对世纪之交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立足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从未抛弃理性主义,但他从一开始就不是旧的传统意义上的理性主义者.马克思的新型理性主义世界观以现实的人及其客体化为实践基础、以人的需要特别是人民利益为根本宗旨,从而超越了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抽象理性主义的局限.新型理性主义的诞生也伴随着“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这一方法论的创新,伴随着实现人的解放这一政治意图的彰显.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保证。高校德育方式在向"属人"德育的复归中应建构起与之相适应的德育结构类型之规。立足于道德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个价值向度,超越德育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偏见和成见,将习德与立德两种德育结构类型统一于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德育主体的层次性及其德育知识、德育过程中的变化及其生成性,更要关注德育目标的生成性。优化高校德育结构类型、激活德育引导者与德育主体双向互动、加强德育过程协同创新,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寻求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非理性因素作为主体结构的一种客观存在,它与西方非理性主义并不是一码事。但是近些年来少数坚持和宣扬非理性主义至上的人,故意混淆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之间的界限,在理论界造成了思想混乱。因此,我们要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非理性因素的同时,批判非理性主义,肃清它的消极影响。一、重视非理性因素研究,把握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界限人类的文明史表明,人的主体结构既包含着理性的因素又包含着非理性的因素,从根本上说人是以理性为主导的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体。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加强理性因素的研究,也要注重非理性  相似文献   

11.
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曾经为西方的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做出理论论证,为西方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的形成及促进科学的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形而上学的思辨性和二元论倾向而暴露出自身的矛盾性,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其超越提供了历史和现实的可能性.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的现实和近代哲学理性主义的矛盾性,从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着手并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理性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学术自由思想滥觞于古希腊,至德国古典大学才作办一种理念被明确提出并付诸实践。从古希腊到德意志古典哲学的理性主义为学术自由构筑了传统的哲学根基。然而,理性主义哲学在近代遭遇了巨大困境,占社会理性主导地位的科技理性也引发了一系列现实危机,学术自由的传统哲学基础被严重撼动。必须通过对传统理性主义精神内核的保留、人的自由的合目的性确证以及科技理性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等逻辑上的三步走,才能对学术自由的合理性进行哲学上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哲学家康德以理性主义态度对道德情感进行了深刻研究,他认为,道德情感源于人的理性,是实践理性战胜感性欲望的产物.他的道德情感理论对我们目前的道德研究和道德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德育实效性是高校德育的重点和难点,要切实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主体性,更新德育观念;立足于人的需要,全面审视德育的功能;立足于人的现实性,发展德育目标和内容;立足于人的实践性,改进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反省     
高伟 《今日教育》2011,(3):32-33
苏格拉底说:“末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种具有理性主义意味的断言奠定了西方教育哲学的基调。即“人”是理性的入,生活是理性的生活。所以西方教育哲学重在理性,重在认识。  相似文献   

16.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它们两者之间的争论焦点在于:理性与非理性(情感、欲望、意志等)对人来说谁更重要。它们发生冲突的症结在于各执一端,没有强调理性和非理性作为人的精神固有属性和谐共存的一面,而是把理性与非理性作为生命内在的对立。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德育理论是当代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德育学说。它对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三点启示:一是重视人的自我发展与健康人格的价值追求;二是主张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三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理与物理的冲突,是确立人与自然之间伦理关系的理论障碍;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以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阻断了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伦理关系的通路;生命同根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确立伦理关系的价值基础。要确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就必须彻底超越近代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和西方现代伦理学的思维框架,回归前理性的、前逻辑的、前概念的、前科学的古代自然观和建立在体悟的、情感基础上的非理性主义的伦理学。新伦理学是一种建立在人对自然的崇敬、感激、同情、关爱等情感基础上的非理性的伦理学,是一种确保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亲密相依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具有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格走向完善的作用,它同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共同构成教育的完整内容.德育是理性教育,而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将美育规律运用于道德课教学中,使该课程教学既富于理性又富于生动直观的情感,以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困境,根源于西方传统哲学的危机。由于希腊传统的哲学体系过于强调理性主义,认为人可以不受感性偶然性的干扰甚至控制,由此在经济学中演化出理性利己的“经济人”范式,把理性作为个人经济行为的绝对准则,使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大大削弱。为解决哲学上的困境,胡塞尔对西方哲学进行了重新解构,将人性中非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的诉求融入理性主义的范畴之中,从而开启了经济学者思想的广阔天空,促成了经济科学的演进与行为经济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