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相忘于江湖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相似文献   

2.
江湖的称谓最早是由庄子提出的,出自《庄子·大宗师篇》,原句为“泉涸,鱼双与予处于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江湖,而非溪海,正因为溪水不能容纳更多,给人的感觉更是潺潺细流,清澈见底,  相似文献   

3.
<正>《庄子·大宗师》中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我认为,庄子眼中的爱,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相濡以沫"。就像两条鱼活在车辙的水中,眼看水将涸、命将休,这两条鱼为了生存,就相互呼着湿气,滋润着对  相似文献   

4.
《庄子·大宗师》中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我认为,庄子眼中的爱,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相濡以沫”。就像两条鱼活在车辙的水中,眼看水将涸、命将休,这两条鱼为了生存,就相互呼着湿气,滋润着对方。这样的爱情在人类生活中不鲜见,男女双方越是在困难的时候,爱情越是牢固不破。  相似文献   

5.
江湖的称谓最早是由庄子提出的,出自《庄子·大宗师篇》,原句为"泉涸,鱼双与予处于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江湖,而非溪海,正因为溪水不能容纳更多,给人的感觉更是潺潺细流、清澈见底,我们不能忍心看到浑浊;海,又失之巨大,猛烈而骇人,心中只有敬畏,感觉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6.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傑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段话的意思,在《庄子》一书中,反复出现,多次强调。如果说,整部《庄子》是一首气势雄浑、神奇瑰丽  相似文献   

7.
读罢王手的短篇《软肋》,很自然地想到《庄子》中的几句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为什么会想到这几句话?表面看与小说多次出现"江湖"一词有关,实则源于我对小说的一种理解。我很欣赏王手的一句话:"小说是让人品味的,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枚璀璨的明珠,这一种文学形式从战国时期初步形成,到唐宋时期达到顶峰,一直保留到今天。古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在字里行间,流淌着中华文明的血液,古诗鉴证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变化发展。它以幽美的意境,工整的韵脚,给人一种独特的享受。如《诗经·邶风·击鼓》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达与另一半厮守到老的愿望。又如《庄子·内篇·大宗师》中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表达出了对于生活和爱情之间抉择的徘徊和无奈。  相似文献   

9.
浏览网页"第17届韩国釜山电影节"内容,其中有这么一句:在第17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韩国演员安圣基和中国演员汤唯相濡以沫,一同担任主持人,成为热门话题。这里可以用"相濡以沫"吗?"相濡以沫"是一个典故性成语,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有两条鱼,生活在大海里,一天,被海水冲到了一个浅浅的水洼里,只能相互把自己嘴里的泡沫喂到对方嘴里生存。后来海水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10.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傺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段话的意思。在《庄子》一书中,反复出现,多次强调。如果说,整部《庄子》是一首气势雄浑、神奇瑰丽的生命交响曲,这段话就是其梦幻般的主旋律。属文虽短,却微言大义。至博至深,借此一“斑”,可以窥探到庄子思想精神之全“豹”。  相似文献   

11.
两个马师傅     
读罢王手的短篇《软肋》,很自然地想到《庄子》中的几句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为什么会想到这几句话?表面看与小说多次出现“江湖”一词有关,实则源于我对小说的一种理解。我很欣赏王手的一句话:“小说是让人品味的,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我的精神仍然在底层——与王手的对话》.见中国作家网)解决问题是人们赋予小说额外的负担,却往往成为判别小说优劣的尺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相忘于江湖     
庄子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足智多谋的范蠡选择泛舟太湖;叱咤风云的张良选择退隐山林;侠肝义胆、血溅折扇的侯李传奇,在青灯古佛的栖霞寺内落下历  相似文献   

13.
《庄子·应帝王》对政治的思考,指向对儒家最高政治生活形式---尧舜所代表的帝道---的批判。通过“有虞氏”与“泰氏”两种不同的圣人形象的比较,展示了两种政治生活形式,即“相濡以沫”与“相忘于江湖”。在庄子看来,后者才是政治生活的最高可能性。而“有虞氏”所象征的帝道,治与乱相倚相伏,大治本身即内蕴大乱之本,故而超越治乱的恶的循环,必须抵达“泰氏”所象征的政治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一“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庄子如是说。水干涸了,两条鱼被搁浅在河滩,眼看干枯死去,相互间用吐出的湿气泡沫令彼此润湿,为对方奉献自己最后的关怀。于是“,相濡以沫”常用于形容朋友或夫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而形成的恒定感情。读着庄子的话,心里慢慢氤氲出特别的情味——我和陈晓梅这两朵“梅”,是否就如那两条鱼一样,曾把“相濡以沫”作为我们一起走过的,二十多年生命历程的删繁就简的相守?是否也可以把“相濡以沫”作为未来几十年生命中还要牵手的最美丽的注脚?23年前,在吉林师范学校读书的日子里,我俩…  相似文献   

15.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莎士比亚说:"衣服新的好,朋友旧的好。"莎翁可能没有与旧朋友久不联络,再沦落到叙旧而言语无味的经验。旧朋友,往往因为对彼此的交情太有信心,以为一时间不大见面不大通话也无妨,久而久之,近况脱节,远况累计太多,再谈已没有劲儿,那么谈时事谈远景  相似文献   

16.
一种较为通行的观点认为,庄子在《齐物论》中谈到彼此是非的问题,是诡辩论和怀疑论。这种观点将"彼此"理解为"那一个事物、这一个事物",将"是非"理解为"正确、错误"。但这样来解释庄子有关的话语是不通的。庄子的"彼此"是指"当下不存在的事物、当下存在的事物","是非"是指"存在、不存在",这样来解释庄子的这段话,意思十分清楚:它不是怀疑论和诡辩论,而是充满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少年江湖老     
江湖?什么是江湖?庄子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范仲淹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东方不败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显然,这仨人自说自话,心中装着各自的江湖。那股民心中,又该装着怎样的江湖?进入2011年,似乎好运气并未降临,股市江湖依旧波谲云诡,1月  相似文献   

18.
《两地书》是鲁迅和许广平爱情的见证,字里行间透露了鲁迅的人生哲学。他们的爱情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萌芽期的暧昧甜蜜到挫折中的相互宽慰,最后归于平淡生活中的相濡以沫。二人的结合并非偶然,而是因为精神气质的相通,他们都拥有直面人生的勇气、智慧和韧劲,深深懂得彼此,珍惜对方。  相似文献   

19.
《庄子·逍遥游》出自《庄子·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著,代表了《庄子》的思想与艺术成就。目前。它不仅是高校中文专业古代文学课堂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得意忘言”语出《庄子·外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既然已经得到了,就不必记住言辞。现多指彼此默契,心照不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