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府的作风建设中,诚信原则深刻影响着政府组织及公务人员的行政态度、行政行为与行政绩效。在中西传统文化及现代的行政语境中,“诚”与“信”具有丰富的学理意蕴、伦理内涵和法理价值。文章将“诚”与“信”作为关键词,从态度和行为两个层面检讨政府作风建设中的“诚”“信”状态,探讨政府作风建设中“诚”与“信”的构建策略,以提高政府的执政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纵观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化,要数晋商文化最为突出。晋商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晋商文化,是我国商业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弘扬晋商文化,挖掘其基本内容,坚持古为今用,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国民历来把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和操守。在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诚”与“信”是相通的。“诚”,即所谓“内诚于心”,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等;“信”,即所谓“外信于人”,表现为讲义气、守信用、重承诺、言行一致。“诚”、“信”合起来使用,则有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行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仁者爱人”;“生财有道”;“和气生财”;“交往有信”;“俭约起家”。它们蕴涵着仁爱精神、道义原则、贵和思想、诚信道德、尚俭品质。这些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经过转换之后,完全可以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5.
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认真研究孔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和作用,明确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产生着重大的社会价值。一、以“诚、信、仁、和”调节人际关系孔子思想中的“仁”是人臻于完美的终级目标。“礼”是人臻于完美的措施和体制。以“仁”和“礼”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形成了孔子思想的完整体系。“中庸”是孔子思想的主髓。不偏不倚,不过而无不及的中和准则,是中  相似文献   

6.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此之谓诚信,其本义就是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的内涵有一个从宇宙本体到价值本体的演变;而“信”的内涵也有一个从小到大的扩展,二者在道德评价处重叠成为道德概念。“诚”和“信”相连使用成为一个独立范畴,既指“诚”又指“信”,使传统“诚信”具有了较全面的涵义。  相似文献   

8.
近三年,夏湾中学秉持“大爱大智,生态高效”的学校精神,将岭南文化“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精髓与粤派教育“开创、坚韧、包容”的文化底色,与夏中教育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度融合,构建了以“爱与智慧”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爱与智慧”教育品牌的建设,撬动夏中顺利完成了第一次、第二次转型,得到了师生、家长及社会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9.
诚信机制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影响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作为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是诚信机制贯彻的源头。在德育中将诚信原则贯彻到底,培养学生成为讲诚实、守信用的合格公民,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诚信的内涵“诚”与“信”在古义中是相通的,《说文解字》:“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声”。“诚”指“内诚于心”,“信”是“外信于人”,即所谓“忠诚发乎心,信效著乎外”。“诚”是道德主体的道德修养,“信”是“内诚”的外化。虽然“诚”与“信”各有侧重,但“诚信”的总体涵义是…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的晋商曾经铸就了中国商业的辉煌。他们从走西口开始商业之旅,最后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文章追寻了晋商发展的历史,解读了晋商精神,深层挖掘其蕴含的商业伦理文化精髓,即诚信理念,契约观念以及社会责任,这些文化内涵是我们打造现代商业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些中学开设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卢汉龙认为,中国文化从不缺乏强调“诚”“信”的资源。虽然曾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诚”“信”是靠个人的道德修养来培养和维持的,是大家都认同的应当一起坚守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产业经济的不断成熟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深层次化,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能否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以诚信为本的企业价值观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传统武术文化的物器技术、制度习俗和心理价值三个层次,可以与现代企业文化相互融和。汲取武术文化中的精髓,有助于构建诚信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代民族企业家特别重视利用儒家伦理思想来管理资本主义企业,引发员工努力工作的信念和价值观。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民族企业并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社会性的企业文化模式,但在一些企业里初步形成了企业精神文化的重要观念:强烈的民族自强意识和国家富强观念;用“文武合一”的人和思想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在生产管理活动中,强调以人为本;用“忠恕”之道和勤勉节约思想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用“诚”和“信”来培育员工的营销道德观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征,其主张的“仁、义、礼、智、信”思想精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更启迪着今天的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企业开始以自身的信用参与市场交易活动.面对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严重的信用缺失、市场失范以及由此造成的企业伦理危机、公众信任危机和企业生存危机,儒家中的价值原则、基本规范和要义精髓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概念,儒家伦理则是打在文化上的一个民族的烙印。本文式图对企业文化实质和儒家伦理精髓的同质性作为切入点,从儒家伦理本身可塑和企业的人格化特征两方面,说明儒家伦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进行时代性依附的可能性。并具体地把儒这伦理的“仁、义、礼、智、信”应用到企业价值观的树立,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建设中,说明时代性与民族性达到有机的完善结合的现实性,从而为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人伦准则,其道德价值为前贤先哲们充分肯定。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古代商业活动中提倡道德,重视道德,广大商人首倡的就是“诚”“信”,视之为共同的行为准则。一些巨商大贾把儒家道德规范与商业经营原则结合起来,以“诚”“信”著称,留名史传。“诚”“信”又是整个人类商业活动的共同信条,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诚”“信”以构建社会主义商业道德,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诚”、“诚信”,当今社会焦点话题之一.这一话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国人对诚信道德价值的强烈需求,也是现代社会诚信伦理现实资源匮乏的道德症候.文章立论于周敦颐“诚”的道德观,论述其原本意义、“诚”之内涵、“诚”之最高境界、“诚”之修炼等.而周子“诚”的道德观难以直接应用于当今“诚信”伦理社会,需要作番理性的审视和剖析,进行现代转化及扩展,即:从传统的“熟人社会”的“民规信用”,转到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上来;从儒学传统“信不及利”,转到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平等求利”上来;从传统重于个人的、内在的“心性诚信”,转到现代重于社会的、内外匹配的“责任诚信”上来;从自然经济状态中的“人格诚信”,转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诚信”上来.如此,为现代社会诚信伦理的构建,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晋商"专指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为明清十大商帮之首。晋商倡导"学而优则商"观念,优秀学子将商作为本业,开创了中国传统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格局。"学而优则商"观念的实质是崇商、重商,是传统思想与三晋大地的自然、经济、历史因素高度契合的结果。它架起了传统文化的底蕴、精髓与商业行为、商业伦理有机融合的桥梁,进而锻造了熠熠生辉的晋商群体和晋商文化,是儒商精神的典型代表。晋商对儒家传统经济伦理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形成了独特的义利观、诚信观、勤俭观,是优秀的商业文化遗产。研究此观念,不仅有利于弘扬晋商文化,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诚信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何谓“诚信”?从字面解释:言成为诚,人言即信。诚,形声字,从言,成声。本义即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即是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诚信互义。诚与信在本义上是相通的,但二者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侧重于主体的自我修养;“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诚信,就词面意义上讲,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一个人首先要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次,…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充盈着“诚”与“信”的闪光思想,这些传统诚信思想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在于:诚信立人教育是大学生成人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内诚而外信是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当然路径选择;诚信践行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