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读一部书,就像认识一个朋友一样,如果不晓得他的个性,则无论说短论长,全无是处。"(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关注人物,人成为历史的中心,从《史记》始。梁启超认为《史记》最显著的个性在于"以无数个人传记之集合体成一史,对于能发动社会事变之主要人物,各留一较详确之面影以传于后"(《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史记》)。本课所属专题的研习目标为"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体现了编者对于《史记》独特魅力的准确理解。葛兆光认为"《史记》属于历史与文学尚未彻  相似文献   

2.
以《史记》所写人物、事件为题材而改编的戏剧很多,仅《史记研究资料索引和论文专著提要》(杨燕起、俞樟华编)中,所收和《史记》有关的戏剧篇目就有233部.这些戏剧,对《史记》中所写人物、事件,有的做了改动,有的稍加改动,有的几乎不做改动(按《史记》中的情节框架设计结构,把《史记》中人物的语言直接用作唱词或对话).这种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史记》的内容丰富生动,为后世的戏剧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历史题材;二是《史记》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有明显的戏剧性特点,易于改编成戏剧.在这两者中,后者更是主要的原因.《史记》的戏剧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戏剧性的情节结  相似文献   

3.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史记》对于历史人物的描写,不仅表现了作者具有对人物及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犀利的眼光,而且通过对人物在历史事件中活动的描写,生动而自然地展开了社会历史的画面。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被历史学家所推崇,还被后世的文学家所模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梁启超称赞其是"千古之绝作"。其文学性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探讨其文学性。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闪烁着现实主义光辉的传记文学名著,并且它还具有历史散文和文学散文的特色——无论是描摹人物,还是记叙史事、运用语言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记》创立了从写人物为中心去铺演历史的方法,即用记录人物一生事迹的办法来反映历史情况,这不仅系统地完整地描述了人物的一生,而且用富有文学色彩的笔调和多样的表现手法,更充分更集中地刻化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可谓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5.
谈《史记》的写人艺术杨建红《史记》以记叙人物为主,通过描写人物去体现历史事件,这为本来就绚丽多彩的中国历史人物画廊增添了一大批栩用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其成就是惊人的。《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丰富泡满、生动形象,这是由于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方法去表现人...  相似文献   

6.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讯先生对《史记》的史(文)学价值的高度评价。这个评价鲜明地表明《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闪烁着现实主义光辉的文学作品。它不朽的艺术魅力,不仅得力于司马迁对材料的取舍和安排上,而且也得力于他运用了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多种表现手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鸿门宴》这篇文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散文,《史记》(尤其是其中的"纪"、"传"部分)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再现了多彩的历史画面。从《殷本纪》中"第一谋士"伊尹的粉墨登场,《周本纪》中武王于牧野之战后"封功臣谋士,  相似文献   

8.
<正>《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下简称《廉蔺》)出自高一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作为《史记》中著名的篇目,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通过情节等突显了主要人物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受教学课时的限  相似文献   

9.
人物的活动离不开环境。记叙文中恰到好处地描写景物,可以使人物和事情更加生动、更具有真实感,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下面,具体谈谈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以景物作塑造人物的背景有些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为人物活动创设了背景,并以背景来衬托和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少年闰土》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 (1)整体了解所载历史事件,了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 (2)总结、评价刘邦的人物性格,了解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实精神. (3)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赏析片段,感知"无韵之《离骚》"的文学魅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1)在前面两节课中,我们分别请了一些同学来主讲,帮助我们疏通了《高祖本纪》的词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就内容与写法角度两点来继续对《高祖本纪》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猝然临之以观其变□青海李怀清《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极为精彩的一节,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自不必说,单就人物的性格塑造来说就足以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无论是楚方的项羽、范增,还是汉方的刘邦、樊哙、张良,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中都有各自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12.
"作品,并不是完全按照传记的方式来写人物,而是尽量以人物的一生为背景,来扫描、来透视作者最感兴趣也最能凸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某些片段。……同时,在正文之外,本书还特意以‘补白’方式选摘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等文字。图片的说明也改变通常的模式,尽量使之较为活泼,更具内涵。我想,这样的编排,能够使一个人物的一生,在较小的篇幅中多层次、多侧面、更生动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写作经过,以及它的基本内容和价值。教学重点:司马迁写《史记》的经过。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提问:1.西汉时候,汉武帝为了加强同西域的联系,派谁两次出使西域? 2.西域指哪些地区?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讲的是西汉时期的另一位优秀人物——司马迁,以及他写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的事迹。揭示课题:第九课司马迁与《史记》(板书) 二、讲授新课: 1.司马迁的生平(板书) (1)初步认识司马迁(出示司马迁像)  相似文献   

14.
“垓下之围”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仅只六百二十九字,却已具体而生动,逼真而传神地描绘了“别姬”、“冲杀”、“赠马”、“自刎”四段故事;真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中外闻名。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把司马迁的《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如果借用这句话,我们完全可以说“垓下之围”是司马迁在“垓下之绝唱和《离骚》”。  相似文献   

15.
几乎所有的人在说话和写作时都引用历史、传说、文学或宗教中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物或事件就是典故。运用典故不仅可润饰语言,使之丰富多采,生动清晰,而且使人们更易于沟通思想,汉语中的“你这个人真阿Q”和“她是林黛玉式的人物”这样的话的含义十分明显,无需多加解释。象“原来是空城计呀”和“真没意思,让我们来跑龙套”这样的句子把说话人的感情表现得多么充分!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大量的口头流传和文字记载下来的典故,反映操这两种语言的人民丰富的文化遗产。不过,这些典故往往不易理解,也就难于欣赏。没有读过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相似文献   

16.
赵彩花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4):40-43,48
《史记》论赞是体现司马迁对"《春秋》笔法"创新的渊薮。作者通过论述口吻变换、丰富多样的修辞技巧来传达"微意"。《史记》的具体实践使古老的"《春秋》笔法"成为一个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的叙述范式,并赋予它在时间流中生生不息的自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1.举例说明《史记》的先进思想和艺术成就。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史记》善序事理?谈谈《史记》是怎样刻画人物的?3.从人物语言、对话语言和叙述性语言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史记》在人物描写上的成就汪耀明《史记》的重要特色是以记叙人物为中心,通过描写人物来再现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它根据“实录”精神,运用种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突出各自的性格特点,“每取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①.使人物生动传...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不仅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而且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山鼻祖,是书分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体,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人物的活动与统览历史事件。其中,孔子之登入世家,向来颇多争议。无论是后世注家及相关学者之说,还是司马迁本人之说,其"世家"与《史记》"世家"本身均存在矛盾;登孔子于"世家",既因孔子在"当代"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更凸显了司马迁对这一重视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史记》具有宝贵的历史学的价值,发展了以人物与事件为中心的叙事技巧。司马迁叙事,以事件和人物为叙事经纬,在具有典型意义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出一幅幅广阔、丰富、生动的历史图卷,在艺术概括性和典型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韩愈继承并发展了《史记》这一成就。本文从私人叙事、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三个方面对韩愈散文的《史记》方法的继承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