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散文,《史记》(尤其是其中的“纪”、“传”部分)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再现了多彩的历史画面。从《殷本纪》中“第一谋士”伊尹的粉墨登场,《周本纪》中武王于牧野之战后“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共涉及到40多位谋士,他们贯穿了黄帝至西汉近3000年的历史,并活跃在几千年风云诡谲的历史中。  相似文献   

2.
《史记·项羽本纪》之所以被反复重写,一是司马迁的原文本是一种开放的结构,值得后人反复咀嚼和填充;二是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价值观下,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也可以对原本忽略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补充和想象。郭沫若的《楚霸王自杀》是为传统士大夫代言;曹聚仁的《亚父》则是一个被冷落、被抛弃的古代谋士的内心呓语;张爱玲的《霸王别姬》对自己角色和地位有清醒认识的女性的内心独白,是觉醒后的女性对爱情和自身命运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 (1)整体了解所载历史事件,了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 (2)总结、评价刘邦的人物性格,了解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实精神. (3)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赏析片段,感知"无韵之《离骚》"的文学魅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1)在前面两节课中,我们分别请了一些同学来主讲,帮助我们疏通了《高祖本纪》的词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就内容与写法角度两点来继续对《高祖本纪》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是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史体,"纪"首先指条理化、综理性的叙事模式,早期文献如《禹本纪》《吕氏春秋》,它们以"纪"名篇,主要是基于条理化、综理性的考虑,其中固然有时间的因素,但还谈不上编年。随着时间观念的明晰及介入,这种综理性的叙事发展为编年叙事应该出于司马迁的创制,《史记》"本纪"开启用"纪"来编年叙事的先河。不过,在《史记》十二本纪中,编年叙事中还夹杂早期"纪"体的特征。也就是说,十二本纪并非严格的编年体,有些本纪只叙事,而并不编年。《史记》十二本纪在文体方面主要呈现三个特征:一是从编纂的角度看,十二本纪存在以王朝和以帝王为单位两种形式,具体表现为由王朝本纪到帝王本纪演变的趋势;二是从编年的角度看,十二本纪呈现编年与编世并存的现象,亦即司马迁将"世家"掺入"本纪"书写之中;三是从文体的角度看,十二本纪的书写还融合传体笔法,将记言文献与记事文献融合,大都呈现"帝王传记"的特征。《汉书》"本纪"遵循《春秋》体例,建构"本纪"大事记的书写范式,不仅改变《史记》"本纪"的叙事模式,而且也改变《史记》"本纪"的传记特征,从而深刻影响后世正史的本纪体例。同时,由于《汉书》"本纪"采取《春秋》大事记的体例,它往往需要相关列传来补充、完善事件的过程性,故《汉书》也建构"传以释纪"的叙事模式。整体言之,司马迁写作十二本纪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论述考订帝王的事迹来考察兴盛、观察失败,这种叙事愿望单纯依赖《春秋》笔法是无法完成的,而只有借助《尚书》《国语》《左传》这样的史体才能实现,因此,《史记》本纪与此后正史"本纪"有着很大区别,即呈现叙事完备的帝王传记之特质。  相似文献   

6.
秦伟 《中学文科》2005,(10):61-62
司马迁的《史记》中的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草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应有尽有,涉及人物四千多,重要人物百多名。司马迁在表现人物个性特征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因素。不但把人物个性特征勾勒出来,而且把人物个性特征形成的因素也或明或暗的给予交代,这就使得人物形象真实、可信,带有普遍性,引起读者的共鸣。本文仅从《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的粗略比较中领略太史公刻画人物的高超笔法。  相似文献   

7.
《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人物传记尤显风采.司马迁对人物的刻画细致深刻,入木三分.其中《项羽本纪》一文常为人所道,其中的人物形象亦是各有千秋.在此以《项羽本纪》为研究对象,从称谓的使用、书面语和口语的交叉、人物性格侧面展现这三个方面探讨人物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史记》这部文史巨著里,作者司马迁是很注重对所记人物哭的叙写的.从量上看,书中写哭的地方有百余处之多;从质上看,作者运用生花妙笔,全面、细致、深刻地写出了各类人物千姿百态的哭.从人物类别上说,有刘邦、刘盈、刘启、刘武等帝王的哭(《高祖本纪》、《吕后本纪》、《梁孝王世家》);有晏婴、陈平、贾谊等大臣的哭(《管晏列传》、《陈丞相世家》、《屈原贾生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一千来个人物。当然不可能都“栩栩如生”,但魏蜀吴三国国主及其主要将帅、谋士,确实是个个形神兼备,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三国演义》在激烈的军事、政治斗争中塑造人物,以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展示个性,寥寥几笔便声光俱发。  相似文献   

10.
《鸿门宴》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一节极为精彩的传记文学节选,故事情节完整,结构十分严谨,文字传神,人物呼之欲出。在楚汉双方人物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中,能发现文中人物的个性十分鲜明。一、主帅刘邦、项羽的对比刘邦、项羽不同的个性特征,可以上溯到他们起事之前。他们看见秦始皇出游,(项)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史记·项羽  相似文献   

11.
许勰 《历史学习》2009,(12):23-24
高一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  相似文献   

12.
《项羽本纪》中有许多的语言描写,这些语言描写不仅可以反映项羽的形象及性格特点,同时也是司马迁暗示其最后的悲剧命运的一个方式。通过对《项羽本纪》中主要人物项羽、刘备及范增的典型的语言描写进行分析,看司马迁如何暗示项羽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3.
《项羽本纪》是《史记》本纪中刻画人物最为成功的一篇,它塑造了项羽这样一个性格复杂而又丰满的悲剧性人物。他狂飙突进,却又言语呕呕;他礼贤下士,却又妒才嫉能;他残暴酷虐,却又仁爱至极,甚至还怀有妇人之仁。司马迁以他文学的天才,把项羽这样一个兼有风云气和儿女性,暴起又暴灭的霸王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第二册及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一册中都选了《鸿门宴》,该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在课中,我们看到了觥筹交错、刀光剑影的宴会场面,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明复杂的人物个性。但是,如果我们联系《项羽本纪》全,深入一步认识太史公笔下的项羽形象,就会领略到《鸿门宴》中的悲剧因素,从而体会其悲剧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主要记叙了刘、项两大军事集团在一次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场政治斗争中,身处弱视的刘邦集团通过严密计划、上下级属官的密切配合,以及善用敌情的战略战策,最终在巧走脱险与项羽集团的眼皮下,化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为最后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以项羽为首的集团则谋士与君主意见不合,人心涣散,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6.
何谓《史记》之本纪,有"天子曰本纪"、"本其事而记之"等说法。本文提出新的见解,即"本纪者,本天地之法则,建帝王之纲纪也",并从天地与纲纪、天子与纲纪、德力与纲纪、人心与纲纪四方面加以论析。最后以为《史记》本纪是司马迁关于国家学说最为集中而具纲领性的意见表达,具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神的可贵价值,因而成为了《史记》全书之"纲"。  相似文献   

17.
顾杨 《现代语文》2007,(12):45-47
在《三国演义》第八回、第九回所描写的"连环计"故事中,貂蝉作为一个智勇双全而深明大义的女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当她在书中的第十九回再次出现时,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劝说吕布放弃谋士良计的平庸妇人。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是前后矛盾的。那么,蔚为壮观的《三国演义》为什么会在人物塑造上出现这样的问题?基于嘉靖本《演义》和毛本《演义》中貂蝉形象的对比,可知这一矛盾形成于毛宗岗对嘉靖本的修改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的《史记》多处写到鸿门宴。但同为鸿门宴详略却明显相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最详。《高祖本纪》、《留侯世家》、《樊哙列传》也都有“鸿门宴”,都写得极简略。这正体现了司马迁行文详略结合,疏密相间富于变化的笔法。《项羽本纪》的“鸿门宴”写得最详,长达1605字,这是历史本身和表现人物的共同需要。我们知道,详略、疏密的安排,取决于文章主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在《史记》的多篇文章中都对汉高祖刘邦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在《高祖本纪》中,司马迁的评价无疑是褒大于贬,但在《淮阴侯列传》和《项羽本纪》中,司马迁的评价则更为客观,《史记》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刘邦,给后世留下了一笔文化财富,不愧为"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20.
"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是司马迁对《史记》取材的概括.这一原则在《五帝本纪》的取材中表现为"择其言尤雅者".《五帝本纪》典型地展现了这一原则的贯彻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表明了司马迁的学术态度.同时,这个过程也反映了《史记》取材的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