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既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有人认为新闻即是“事学”。从另一方面看,我们更可以说新闻是“人学”。因为“事”由“人”生,举凡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都是现实中的相关人的活动,都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就新闻传播过程而言,新闻之事是由人所传播、为人所接受的,整个新闻传播活动就是人的自觉能动行为的表现,不可能撇开人而存在。新闻报道必须体现“人文关切”,突出“人的原则”。正如日本著名报人森本哲郎指出:“极而言之,报纸是从人开始,到人结束。所有的新闻都是人创造的……主角始终是人”①威廉·大卫·斯隆等人…  相似文献   

2.
美国文化界最重要的奖项普利策文学奖最近隆重揭晓。E·安妮·普鲁尔斯创作的《航行新闻》荣获小说奖,此前,此书还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非小说奖由大卫·列姆尼克获得,获奖作品是《列宁墓:苏维埃帝国的最后时日》;由大卫·L·勒维斯创作的《W·E·B杜勃斯:一个种族的传记,1868—1919》荣获传记奖;诗歌奖由约瑟夫·康蒙亚卡获  相似文献   

3.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第一次挤进这么多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安塞尔姆·基弗、安德鲁·怀斯、大卫·霍克尼、安东尼·塔皮埃斯……他们任何一件作品的拍卖所得,都足以买下一辆最豪华的宾利轿车  相似文献   

4.
洪兵 《新闻大学》2004,(3):85-88
2004年5月28日至6月7日,美国《华盛顿邮报》著名政治专栏作家大卫·布劳德(DavidBroder),在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美国研究中心的学术交流活动中,进行了主题为"战争、竞选、媒介与政府"的系列讲座与研讨。笔者在其讲学结束之后,就公共新闻业、美国政治专栏作家的角色、美国政治报道的特点、2004年美国竞选报道的前景等问题,对大卫·布劳德先生进行了专题访谈。大卫·布劳德从1966年起服务于《华盛顿邮报》1973年获得美国普立策新闻评论奖,1981年中  相似文献   

5.
难得的瞬间     
在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上,美国著名女子长跑运动员玛丽·德克尔在3000米长跑决赛即将冲向终点夺得金牌的时刻,意外地与竞争对手之一、英籍南非运动员佐拉·巴德相撞,跌倒在跑道上。这一突发性瞬间,被美国著名的新闻摄影家大卫·伯耐特摄入了镜头,成为当时整个奥运会的头号新闻。这幅新闻摄影作品在1985年第2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体育一等奖。这幅照片之所以能够成为闻名世界的优秀摄影  相似文献   

6.
《跨媒介写作》《WritingAcrosstheMedia》  作者:邦顿·克里斯蒂(BuntonKristie) 托马斯·B·康纳瑞(ThomasB.Connery) 斯坦思·弗兰克·坎尼汉(StacyFrankKanihan) 马克·纽齐(MarkNewzil) 大卫·尼默(DavidNimmer)1999年出版评者:斯蒂芬学院马克·史密斯新闻学院和大众传播系正为21世纪的媒介事业培养新闻人才,而有效的写作技巧仍是一项重要的工具。传统媒介———广播和印刷媒介,以及新出现的因特网,都急需一批高…  相似文献   

7.
布林克利今年68岁,已当了31年节目主持人,现在每周主持一次《本周与布林克利》新闻讨论节目,魅力,干劲不减当年。1970年,他的老搭档亨特利因癌症去世,令他至今伤感不已。亨特利和布林克利自1956年率先以固定节目主持人身份主持电视新闻节目,直到1970年的整整14年中,占据美国三大电视网晚间新闻节目收视率之首,被称为一对“超级明星”,影响了美国整整一代人。 1956年,报道美国两党代表大会时,NBC大胆起用过去不大出名的记者亨特利和布林克利。亨特利与布林克利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起来。亨特利的冷静权威感和布林克利的无穷幽默相配合,显得十分协调。亨特利当时45岁,正当精力旺盛的成熟之年,与36岁的布林克利相比犹如兄长。两人一起设计了一种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不能不报道人物。传播学者威廉·大卫、斯隆在其著作《最佳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中说:“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那就是人。它写人,影响人。通常只有当它对人有影响时,最无生气的题目才会显得重要。”体育新闻作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特殊门类,更离不开人物报道。作为一名体育专业报国际足球采编人员,笔者对体育新闻中的人物报道, 尤其是欧洲足球联赛的人物报道积累了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9.
布林克利今年68岁,已当了31年节目主持人,现在每周主持一次《本周与布林克利》新闻讨论节目,魅力、干劲不减当年。1970年,他的老搭档亨特利因癌症去世,令他至今伤感不已。亨特利和布林克利自1956年率先以固定节目主持人身份主持电视新闻节目,直到1970年的整整14年中,占据美国三大电视网晚间新闻节目收视率之首,被称  相似文献   

10.
灵光乍现 大卫·保根内奇31岁,在费城经营一家自己的小出版社,只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其实一年都未必出一本书。一个夏天,大卫像往常一样,顺手翻开一本杂志,一篇关于飞机迫降的报道引起他的注意。飞机驾驶员忽然心脏病发作,在此紧要关头,一名乘客挺身而出,一阵让人胆颤心惊的折腾后,飞机居然奇迹般地安全着陆。  相似文献   

11.
十个令人不安的倾向[美]彼得.凯恩[编者按]彼得·凯恩是美国道·琼斯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华尔街日报》发行人。此文是他在泛美报纸发行人协会第50届大会上的演讲。第一、新闻与娱乐的界限空前模糊。当然,这两者都有机会,都可以干得很好。有的人还会说,这两者之...  相似文献   

12.
方成主编的《外国漫画家丛刊》,将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其中有英国大卫·罗的政治讽刺画,瑞典雅各布生、德国威廉·布什和卜劳恩、美国乔治·贝克、法国让·艾飞、丹麦皮特斯托鲁普、波兰兰格仑、日本根本进等人的连环漫画和法国阿尔贝·迪布的幽默画。这些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强烈的幽默感,是报纸工作人员和漫画家难得的参考资料。本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不要盲人摸象1970年1月,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为调查玛丽·乔·考皮琛死亡案,乘飞机前往埃德加域。当肯尼迪到达时,一家电台的新闻记者这样描写他:“从容自若,面带微笑。”数小时后,当肯尼迪在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晚是新闻中出现时,大卫·卡尔亨这样报道他:“胜券在握,满怀自信。”汉姆·毕加德,在写给《纽约时报》的新闻稿中又这样说:“光着头的肯尼迪面色庄重,与他的妻子琼阔步走进法院。”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与文学作品、哲学著作有很大的差异,它是从人对新奇事件的关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专业传播,而新奇是与时效相关的,先睹为快。所以,亚里士多德说:惊奇是发议论的开端。(《形而上学》首篇)“雅典人和住在那里的客人都不顾别的事,只将新闻说说听听。”(《圣经·新约·使徒行传》)“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李成用诗,《全庙诗》19册7396、7408页)。显然,在古代,新闻已是一种人们精神交往的需求,只是当时没有形成规模而已。 哈罗德·拉斯韦尔1948年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  相似文献   

15.
大卫·铃木博士的突出贡献在于30多年如一日,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风格,在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上向大众传播自然科学知识。自1996年起,大卫·铃木基金会与加拿大格雷斯通图书出版公司联手,陆续推出了大量环境保护主题的图书。  相似文献   

16.
诺言与真实     
新闻的真实为所有新闻人所追求。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媒体的表现却让人有理由怀疑:一直以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为傲的美国媒体是否是一直戴着面具的伪君子?本文选取的两个人物皆出自当今美国的顶尖媒体:近乎疯狂地制造虚假新闻的《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对新闻真实性要求近乎苛刻的《洛杉矶时报》的记者索尼亚·纳扎里奥。似乎他们中的哪一个都难以真正代表美国新闻人,但从他们的事例中人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媒体对真实的追求从来都是社会对诚信的追求的镜子。  相似文献   

17.
<正> 应北京大学校长的聘请,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图书馆馆长冯彦才先生、波士顿公共图书馆馆长菲利普·J·麦克尼夫先生和原布兰戴斯大学图书馆馆长大卫·R·瓦特金斯先生,于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二十六日在北大图书馆作了大学图书馆管理的专题讲演.我国49所高校图书馆馆长和专业工作人员共66人听取了讲演.  相似文献   

18.
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雅克·路易·大卫的画作组合了古典艺术和崇高的道德价值,开创了划时代的新画派,卓越的素描造型与色彩写实能力使大卫的杰作充分展现出古典式的庄重和美丽,并获得了“永恒的魅力”。本文通过研究大卫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及艺术观念,展现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色和理想。  相似文献   

19.
吴菁 《新闻爱好者》2000,(12):38-38
世界上任何一种报纸,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不能不报道人物。威廉·大卫、斯隆等人在编写《最佳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时说:“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它写人,影响人。而且通常只有当它对人有影响时,最无生气的题目才会显得重要。”虽然说中外记者都十分重视人物报道,但二者在人物报道的采写上有着较大差异。在我国,人物报道多以一种典型报道的形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承担着宣传教育的功能。在西方,人物报道更注重趣味性和人情味。下面就几点主要差异作出比较分析,以便开阔我们的眼界,取长补短,丰富我们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广播系统一等奖新闻:《金花饭店总经理桂恩先生谈西安完全恢复正常秩序》邱文重王韩刚(省电台6·12) 新闻:《美国之音又在造谣》李平安(省电台6·13) 新闻性专稿:《鸡架山下领班人》负金放张治学(潼关县广播站10·4) 新闻性专稿:《总书记来到农民家》杨捷张怀仲(延安市广播站12·10) 新闻性专稿:《洒满青山都是爱》牟柏苍(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