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科技成果服务平台各合作相关单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现正处于创新的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型企业,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创造性、创新性是人才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于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深圳作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圳模式"。深圳创新发展得益于其富有开放、包容、多元的创业文化,各类创业创新人才的集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和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总结深圳创新发展的经验,本文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从培育创业创新文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构建配套金融支持体系、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营造创业创新环境等方面多措并举,多方协同,最终形成创业创新生态系统,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共建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3.
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开发与保持一直是国家人才、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与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创新型人才开发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目前普遍面临入孵企业对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孵化器孵化能力相对不足和二次创业等问题.本文以创新人才网络嵌入的全新视角,审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要素系统集成、知识流动与共享、风险防范与化解等创新网络孵化的运行机制,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隋鑫 《未来与发展》2012,35(3):96-101
自主创新是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本文以我国副省级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其自主创新投入与产出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了当前我国副省级城市企业自主创新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等系列创新绩效指标,并对我国副省级城市的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水平现状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最终提出了我国副省级城市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城市有与其创新型企业相适应、特有的创新服务环境和行业支持系统,创新型企业也具有生存于创新型城市环境中独特的创业创新创牌的"自创"能力.针对这些支持创新型城市与创新型企业发展潜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理论和实际提出七个关联假设.运用结构模型路径图法,以深圳为样本对假设及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总结归纳出:创新型企业发展依赖主体"自创",对创新型城市发展有较大路径影响;同时创新型城市系统对创新型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发展路径给予有功能差别的支持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我国国家创新型城市绩效,并分析各国家创新型城市绩效的时空差异性.以2007-2011年17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进行实证评价.研究得出:我国17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绩效整体上处于增长状态,但各国家创新型城市之间的绩效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处于绩效增长的国家创新型城市中,绩效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科技进步,资源配置效率以及规模经济效应没有发挥促进作用;处于绩效负增长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导致绩效下降的原因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0,(15)
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安徽省淮南市,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了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以加强与大院大所大学科技合作为切入点,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突破口,以突出"高精尖缺"人才为方向的新发展思路,为资源型城市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当前我国不少科技企业的创新型人才管理仍相对落后,人才激励机制不足,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严重限制着企业发展。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科技企业创新型人才管理机制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以期促进我国科技企业创新型人才管理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9.
福州创新型城市建设还存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产业创新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和人才扶持政策未落实到位等问题与不足,推进福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是改革科技体制、突出企业地位、构建产业支撑、聚集人才优势和搭建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力量。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营造创新型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人才开发机制,把高技术产业打造成人才创新高地;强化创新成果转化对人才的激励作用,畅通人才与市场的通道,使人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更好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1.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特别是中心地区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建设创新型中国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本文首先剖析了中国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创建创新型城市的战略意义,然后以贵阳市为例,在总结了贵阳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深入剖析了贵阳市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面临的观念、体制、资金、人才、创新平台建设等瓶颈问题.进而参照发达地区经验并结合贵阳市实际,提出了突破这些瓶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文章总结凝练2010年以来济南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指出当前科技创新在创新环境、高层次人才、成果转移转化、高端研发机构等关键领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几点有操作性的建议。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2010年开展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科研机构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机构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分析了科研机构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三个方面的作用,即国家战略性研究的主力军、城市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技术来源;着重分析了科研机构在城市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作用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挥科研机构在城市科技创新的作用,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SOP模型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之后,国内许多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二五"规划中,又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为我们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和城市指明了方向.文章分析国内创新型城市在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体-对象-过程(SOP)模型,并据此构建一个城市创新能力的基本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一方面造成传统产业的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又是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现代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应在把握此类人才特点的基础上从选用、激励、评价和配置等多个方面入手完善用人机制,并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宝鸡科技资源投入增长较快,但与绵阳、德阳等城市横向比较,其科技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投资差距较大,建设创新型城市任重道远。宝鸡要在借鉴其他创新型城市建设经验、加大投入的同时,以思想观念和文化创新为先导,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创新文化氛围。以实施6大创新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建设;以内扶外引为方略,全方位拉长科技智力支撑不足和创新资源匮乏的短板;以建设关天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整合优化城市科技创新资源;以建设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政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基础,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对高校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培养创新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对高校提出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进而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史磊 《科教文汇》2012,(13):159-159,173
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肩负着培养高科技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而高校体育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高校体育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体育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体育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对策措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发展的主要载体,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创新型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关键性战略资源。然而,目前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激励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基于过程模型视角,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人才的特性,探讨了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本质原因,构建了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人才有效激励机制。本文的研究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和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创新的源泉,建设创新型城市文化的创新至关重要.通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在不同民族和国家间转移的事实说明文化对创新活动的深刻影响,指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形成富有特色的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石.以南京市为例,分析了创新文化提升的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