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建 《青年记者》2007,(20):35-35
虚假新闻可以分为故意造假和非故意失实,非故意失实造成的假新闻不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本文选取近年来的一些假新闻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虚假新闻中消息来源的迷惑性。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应当确保新闻真实性,对此,业界是达成了共识的。但是,虚假新闻仍时有发生。 虚假新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作假的报道,即报道者凭空捏造事实然后加以报道,或故意改变事实原貌加以报道。另一类是有所失实的报道,也就是指与事实原貌不完全吻合的报道。 根据失实的显隐程度,可区  相似文献   

3.
彭国元 《声屏世界》2008,(10):25-27
新闻真实的背面是新闻失实。新闻失实包含整体失实和部分失实两种情形。整体失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它是因某种功利驱使而故意失实,是“冷静的头脑”干的,属于“观点上的撒谎”、“精神意义的撒谎”,不可原谅。而部分失实则是一种潜在的隐性失实,绝大部分是在一种不自觉状态下所为,它虽接近整体真实却又存在部分失真之嫌,此种情形虽危害不大却时常可见。  相似文献   

4.
正《新闻记者》刚评选出2013年"年度十大假新闻",《新快报》记者陈永洲针对中联重科的大量失实报道等案例赫然在列,这为业界再度敲响了警钟。如何防范虚假新闻,捍卫舆论监督再度引发热议,这里,笔者也略作浅谈。虚假新闻的源头虚假新闻包括"新闻事实"没有真实依据,通过臆造、捏造的假新闻和一定新闻事实"残缺"、"偏离"、"片面"而成的新闻失实。虚假新闻产生的源头概括起来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实是新闻的大忌。从新闻的采写主体即记者、编辑的角度看,新闻失实可分为显性失实和隐性失实两种。显性失实主要是极少数职业操守低下的记者、编辑,出于名利等方面考虑,故意炮制无中生有的新闻,或者故意隐瞒一  相似文献   

6.
自新闻诞生之日起,新闻史上就没断了虚假新闻的踪影.(本文中的虚假新闻包含两个概念: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虚假新闻”和部分失实的“失实报道”.)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起,新闻出版总署就不断发出文件,明令各新闻单位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杜绝虚假新闻;1999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正式对虚假、失实报道提出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新闻欺骗及其与新闻失实的关系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然而,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并非都是真实的,新闻失实现象屡禁不止。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新闻失实现象具有明显的故意性,这就是新闻欺骗。即,新闻工作者或采访对象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新闻媒介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而欺骗广大受众的新闻传播行为。新闻欺骗与新闻失实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新闻欺骗行为导致的新闻报道肯定是失实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欺骗是新闻失实的一部分。但新闻失实与新闻欺骗不是等同的概念,新闻失实的范围更广。新闻失实包括故…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实是新闻的致命要害。新闻史上无数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虚假新闻仍时有发生。新闻失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作假的报道,可称为"显性失实",即  相似文献   

9.
防治虚假新闻,经专项治理活动之后,虚假新闻虽处于人人喊打的境地,又似"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何防范与治理虚假新闻,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失实,招数各异这么些年来,虽然人人都痛恨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力量在于真实。就事实本身来讲,无所谓真实不真实。所谓新闻失实,是指报道中的事实不真实。我们知道,事实一旦被报道,就不再是客观事实本身,而是事实的再现,或多或少带上了报道者的主观色彩。于是,也就可能出现“新闻报道不真实”的问题。故意失实是作者故意捏造的事实,纯属天方夜谭。我们常见的失实,属故意失实者甚少,大量是非故意失实。新闻失实总是在事实变成新闻之后,要杜绝其发生,必须从事实变成新闻的每个环节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红彦 《中国广播》2007,(12):46-47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新闻的真实性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当普遍遵守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各种各样的新闻失实仍然屡见不鲜。对此,受众不满,媒体不安。难怪有人说,新闻失实近乎成了一种“顽症”。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可以列举许许多多,有主观的、客观的;有主观故意的、也有非主观故意的。其中非主观故意的原因造成新闻失实现象所占的比重相当大。那么既然不是主观的、故意的,怎么还会出现新闻失实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12.
自从《纸做的包子》这一虚假新闻被揭露以来,新闻界掀起了一股打假的热潮,违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铁律的教训,让新一代的新闻工作者有了深刻的认识。应该说,像《纸做的包子》这种完全虚构、导演的假新闻,已经走到了新闻失实的极端,是非常恶劣的故意失实行径,这种情况并不是很普遍。但从无意失实走到蓄意泡制,从事实失察走到虚构导演,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严重虚假失实报道将责令新闻机构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  相似文献   

14.
张志新 《新闻三昧》2005,(12):17-19
时下,新闻界上下一心制止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许多新闻媒体在强化管理,建章立制,严密防范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发生的同时,组织从业人员反复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论述,以进一步提高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认识路线的自觉性,从根本上铲除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赖于生存的土壤,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者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 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一、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 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  相似文献   

16.
新闻失实可分为显性失实和隐性失实两种。新闻的隐性失实是指相关记者、编辑非主观故意的、由于采访不深入、理论水平不高或者新闻观念偏颇等原因造成的新闻失实。由于其具有非主观性、隐蔽性等特点,发生的几率较之显性失实要多得多,因而危害也更大。细察新闻隐性失实的表现,以便引起足够重视,对于减少和杜绝隐性新闻失实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通讯员园地     
某部加大虚假新闻报道防治力度本刊讯函授学员付若贵报道:8月21日,一场"我谈怎样杜绝虚假新闻报道"的主题讨论在空降兵某部热烈展开。为坚决杜绝虚假新闻报道问题发生,该部严格落实新闻稿件审稿把关力度,制定《失实新闻报道严惩规定》,开通失实报道举  相似文献   

18.
达仓 《新闻窗》2013,(6):30-31
一、新闻失实的定义及特点(一)新闻失实的定义新闻失实是指在新闻报道中所阐述的事实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一种社会现象。在目前,新闻失实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以下:牵强附会,因果不符;要件残缺,添枝加叶,层层拔高;凭空捏造;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我国专家学者们认为新闻失实的原因按照其性质分非故意性失实和故意性失实。  相似文献   

19.
从去年起,一场制止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人民战争已在全国各地打响,新闻界上下一心,同仇敌忾,重拳出击,并对其进行围追堵截,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肄论声势。许多新闻媒体在强化管理、建章立制、严密防范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发生的同时,组织从业人员反复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论述。以进一步提高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认识路线的自觉性,从根本上铲除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赖以生存的土壤,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陈瑜伟 《今传媒》2007,(9):56-57
经济和物质活动的高度活跃和繁荣,使新闻在五彩缤纷中真相和假象、鲜花和陷阱并存.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广州某报"伟哥之父心脏病发"失实报道等虚假新闻的不断出现,使规避报道陷阱,防范新闻造假失实,确保节目安全播出,成为摆在新闻从业者桌面上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