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综合性人才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时代的要求。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等各方面的举措,它将高校特色、优势专业和与社会对口的产业对接。北部湾大学是“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院校,但该校现阶段的产教融合目前处于起步及发展阶段,尤其是其特色专业与产业结合较为薄弱。本文以北部湾大学为出发点,对现阶段北部湾大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该校产教融合背景下特色优势专业与产业结合现状,并提出部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能有效推进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如何实现产教融合,促进专业更好更快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以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产教融合内涵、产教融合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及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并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最后介绍了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做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梳理了专利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产教融合专利"的概念,对56所高水平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专利数据进行了分析,重点解读了产教融合专利数量、产教融合专利强度和产教融合专利广度等指标,并结合专利数据分析结果,对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持续深化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产教融合背景下,校地互动是一种新的培养模式,是应用型大学的重要特色之一。该文从产教融合现存问题、长效管理机制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意义等方面出发,探讨基于产教融合的校地互动长效管理机制改革,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校地互动长效管理机制理念,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民办高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既可以满足国家创新发展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院校的综合实力。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白金柯 《科技风》2024,(3):143-145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地区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制造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元素,对本区域制造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域产教融合成为提升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制造业区域竞争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从河南省市域产教融合角度出发,结合河南省产教融合发展现状,基于政策实施、联合体构建、师资建设、评价体构建等方面提供产教融合工作实践建议,为新工业背景下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市域产教融合发展提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许婷 《科技风》2023,(31):98-100
目前,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度越来越高,如何将高校教育教学与社会人才岗位进行快速接轨成为当代教学的关注重点。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践改革成为应用型大学的改革首要方向。本文将结合产教融合的背景,以移动开发技术课程为例,深入探讨如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社会为导向”来进行课程建设,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推动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8.
柯倩 《科技创业月刊》2020,33(4):98-100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需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改革,建立校内校外教学监督体系,并且与相关企业加强合作,为社会输送应用型的人才,使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融入社会,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推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探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创业教育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保障机制、人才培养体系、氛围营造、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深化等方面入手,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方法。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现状与问题,总结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的意义,针对建设滞后、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提出构建“1+X”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升级校内实训基地,创建校外实训基地和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分析了目前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现状,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2.
自19世纪,帕卡德(A. S. 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通识教育的理念贯穿到了各个学科。本文以独立院校为样本,讨论现如今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在通识教育视角下,各大独立院校应该如果做好大学英语教学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钱博洁 《科教文汇》2014,(11):87-88
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教学模式的解读,针对独立学院生源与办学特色,对新的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讨,结合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任务型教学法)、The Situational Method (情景型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交际教学法)进行对综合英语的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4.
肖景恒 《科教文汇》2014,(23):99-99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学科,如何能够使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如何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中所学知识充分凸显英语技能水平,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大学英语的教学,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尤为重要。独立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一支不可或缺的教学单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就更加需要关注和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为个例,同时了解其他独立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探索具有个性化教学和分层次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独立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云 《科教文汇》2014,(36):25-26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交际教学法(CLT)已被认可并广泛用于教学实践。但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在CLT模式下的学习并未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决定了其英语教学改革不同于其他高校。逆向思维方式能够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从而能够解决那些用常规思维模式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高校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独立学院学生特点,运用逆向思维和各种教学条件,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于蒙 《科教文汇》2014,(35):64-66
随着外语语言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外语学习者对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教师与教材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师范院校发展与生存正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和挑战,加之同类院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将转化为地方院校师资力量的竞争,这直接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地方院校最为普及的教学活动,它的师资质量对学校未来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改变地方师范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低效率的现状,分析地方师范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与现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教师、教材以及课程设置几个方面切入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集体备课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教师之间开展集体备课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独立院校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开展科学、实用的集体备课活动。并以广西某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为例分析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如何备教材、备学生及备教法,以为其他独立院校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吴晓群 《科教文汇》2011,(10):11-11,18
随着大学英语的改革与深化,各个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都进行了不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是,目前我们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学习方法,更好地适应高年级专业方向的英语学习,充分受益于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作为教师,应该从思想上进行专业化发展转型。本文结合本院的公共英语教学现状,提出了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构思。  相似文献   

19.
龙胜 《科教文汇》2012,(4):109-110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来,信息技术能够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本研究首先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其次提供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最后探讨如何实施两者之间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20.
以提高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安全专业人才为目标,充分体现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从目前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探讨。对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做法.可为其他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