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卫明 《视听纵横》2005,(3):108-109
电视台网站,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网站,它一方面要推介好电视台节目、信息,保持和扩大电视节目、信息的使用时效、使用价值和宣传作用;另一方面要依托电视台拥有的两大优势——资源优势和信誉优势,依靠目前传播力量最大的传统媒体——电视的影响,做好与电视互动的文章,配合电视策划网站的宣传报道和活动,推出独具特色的网站信息和其他形式的服务,充分发挥网站在宣传上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浙江省区域经济特色、区域经济竞争力,区域经济中专业市场对信息的集聚、流动、传播机制和浙江省行业网站建设现状等问题的分析,建议将行业网站的建设与专业市场的发展进一步结合,将市场的信息集聚优势转变为网站传播信息的优势,从而全面提升浙江经济的国内外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与报纸相比,电视的视觉化传播难以达到文字的抽象表达水平,并且在宣传的深度及广度上也远远不及。在传播业日趋激烈的今天,倘若我们将平面媒体的优势充分运用到电视尤其是县级电视台的新闻传播之中,拓宽其信息传播领域,可以相信,电视将会显示出更为强大的舆论主导力。  相似文献   

4.
“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不同的媒体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及手机等,集中在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统一策划、相互协调,根据各自媒体和受众特点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地传播给特定受众。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23):42-47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环境的变化,海外华文网站迅速发展,为我国对外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本文比较了我国境内中文网站、我国对外传播外文网站、传统海外华文媒体,分析海外华文网站在我国对外传播中的比较优势:与我国境中文网站相比,海外华文网站的覆盖范围更贴近我国对外传播的目标对象,其传播身份中立,更易为传播对象所接受,同时,它有机会覆盖国内中文网站不易到达的人群;海外华文网站与我国对外传播外文网站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的"落地"问题上,即媒体信息能否真正为目标覆盖范围的受众人群接触到;海外华文网站与传统海外华文媒体的比较优势突出体现在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张允若 《视听界》2004,(1):57-58
美国是个广播电视的大国。全国约有广播电台12000多家,电视台近2000家,它们是公众获取新闻、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广播电视机构纷纷在互联网上设站,借助这个新兴的传播平台扩大影响,并且直接在网上传播新闻信息和娱乐节目。广播电视正在加快同互联网络融汇和整合的步伐。据雅虎的网站指南的最新数据,美国电视台网站有1982个(占全世界电视网站的一半),广播电台网站有4304个(占世界电台网站的七分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网络媒体因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曾跃跃欲试摆出替代传统媒体成为“第一媒体”的架势。如果说传统媒体依自身主流媒体的强大优势,曾把网络媒体发展起步阶段的步履蹒跚视为前途未卜,那么.经过几年的碰撞与磨合,追求“融合”几乎成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寻求发展的共同语言,并不断创出跨媒体传播的全新的传播形式。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接连诞生.特别是在纸媒体界,传统媒体网站与其母体的内容整合和“多媒体联动”,以及手机报、电子报的相继问世.展现出一幅幅跨媒体传播的多彩图景。  相似文献   

8.
文章比较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几种主要的档案信息传播方式(档案馆网站、档案网络社区、档案博客及档案微博)在信息传播中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试图进行档案信息传播方式的优化整合,建立新媒体时代完善的档案信息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9.
周伟 《新闻世界》2013,(3):89-91
新媒体语境下的全球传播被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伴随着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以SNS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依托其跨越时空和传播迅速的优势,正在深刻地改变全球信息传播的生态环境。本文试通过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全球传播与国际传播的比对,主要从传播主体与传播媒介等方面探究其传播模式,并结合与之相关的跨文化传播,对其中的“文化霸权”提出警示。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档案信息的传播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档案网站的网络档案信息的传播效果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中各传播要素的变化对档案信息传播效果产生了影响,各层次传播效果也有不同表现。尽管网络档案信息传播效果具有种种优势,但现状并不尽如人意,需要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孙旭冉 《新闻窗》2012,(2):97-98
多媒体形势下微博、手机和各种户外媒体、移动媒体都在传播信息。区县电视台在广电系统中,作为弱势群体遭遇到从未有过的挑战与竞争压力,无法与大媒体抗衡。面对如此窘境,作为区县电视台的编导,制作人员不得不思考如何挖掘自身节目的优势,寻找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2.
梁沙 《档案管理》2012,(1):11-13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档案信息的传播.笔者比较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几种主要的档案信息传播方式:档案馆网站、档案网络社区、档案博客及档案微博在信息传播中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试图进行档案信息传播方式的优化整合,建立新媒体时代完善的档案信息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一个网站内部的各个栏目的综合效应.形成该网站的整体传播信息和传播形象。因此,如何设计和安排网站的栏目结构和搭配,是编辑主要负责的212作。编辑工作的整合性更强,有时不同的工作会集中到一个人的手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鹏民  王海  赵晓春 《新闻界》2005,(5):118-119
一、对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的定义 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新的大众信息传播手段,网络传播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综合了传统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INTERNET对中国新闻传播的意义--以新浪网"王志东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炘炘 《现代传播》2002,(3):99-105
本文是一个个案研究 ,通过分析前不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新浪网公司(www sina com cn)前CEO王志东先生去职事件 ,引发中国国内媒体和网络传播机构展开密集报道的情况 ,来观察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格局和运作特征。通过对国内主要传播机构和著名网站对此事件的报道情况的调查 ,我们发现国内报纸、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在利用网络手段传播新闻方面 ,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本文发现 ,网络新闻传播在一定的情况和条件下 ,可以独自设置不同于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议程 ,如此次对“王志东事件”的报道 ;而网络传播确立独立议程的重要手段是设立新闻性专栏 ,给予特定新闻事件以突出的强调处理。这是网络新闻传播不同于其他新闻传播媒体的特殊手段。。本次调查对于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网站在国内网络新闻传播的参与程度的描述 ,将会随着网络业界的发展而改变。报刊媒体与网络传播的紧密关联 ,主要因为国内网络传播目前还是以文字形式为主。网络作为一个传递信息的平台 ,已经得到一致的公认。当这个信息平台用于新闻传播时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 :它究竟是一个信息平台 ,还是一个新闻媒体 ?当它作为一个“中性”的信息平台传播新闻时 ,我们发现 ,它几乎等同于一张没有社论版的报纸。网络传播在容  相似文献   

16.
叶造 《东南传播》2014,(12):20-22
遍布世界各地的华语电视台在各国和地区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和影响,在沟通中外信息、实现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海峡卫视携手海外境外华语电视台构建福建省对外对台电视节目协作网为例,根据拉斯韦尔的传播学"5W"理论,分析协作网在传播渠道(即电视的视听传播)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是如何通过吸纳海外境外华语电视台作为传播者、提供有凝聚力又与时俱进的传播内容来达到扩大受众面、增强传播效果的目的,并探索一种由外宣媒体携手海外境外媒体进行常态化、机构化的合作,共同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和提升中国形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介绍档案信息网站的发展,分析了档案信息网站对档案信息传播的影响,探讨了基于档案信息网站的档案信息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戏曲网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钰 《东南传播》2011,(5):40-42
网络媒介的出现,为中国传统戏曲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方式,传统的戏曲艺术资源广泛地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中国戏曲网站是我国最专业的综合性戏曲网站之一,本文运用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分析法对中国戏曲网站的传播内容进行类型分析和内容分析。中国戏曲网站的传播内容以戏曲表演资料为主,侧重于京剧、越剧等剧种的相关信息传播。网站在对戏曲信息进行传播时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丰富信息内容,优化信息传播形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首先祝贺《新闻三昧》网站开通,希望它能在众多的同类网站中办出自己的特色,为提升传播理论和指导新闻实践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国自1995年5月向社会开放网络接入和提供全面服务以来,互联网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局面。中国传统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积极地进军网络传播领域。商业网站亦大胆地涉足新闻发布。网络媒体的发展呈现风起云涌之势。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也面临着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全媒体背景之下,促进了我国电视行业的变革。当前的电视台新闻节目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了信息化以及数字化技术和设备,进行新闻的传播,促进公共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提高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便捷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全媒体和电视台新闻传播之间的融合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全媒体和电视台新闻传播之间融合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全媒体对于电视台新闻传播所造成的冲击和挑战。之后又论述了当前的电视台新闻传播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全媒体和电视台新闻传播融合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