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创业风向     
国家出台8项措施促进大中专生就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9月1日宣布,国家出台8项措施以帮助各类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尽快就业。措施主要包括:劳动保障部门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设立专门服务窗口,面向各类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从9月1号起,没有找到工作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将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失业登记;对进行失业登记的毕业生,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将发放就业服务联系卡;对登记失业毕业生中求职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求职遭遇摩擦性失业,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也跳跃式猛增: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12万,2004年已增至280万,2005年达到338万。与之相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也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也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同时,全国每年约有20%左右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如期找到工作,从而也加入到成千上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大潮之中,与之争夺就业岗位。此外,加之每年有几百万下岗失业大军要抢占就业市场,因此,大学毕业生求职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那么,在如此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叩开用人单位的大门,在众多…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地方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师范类专业在各综合类大学得到蓬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高等教育中音乐师范类专业,音乐师范类考生数目逐年增长。但是,现阶段,地方院校毕业生的求职情况不容乐观,而音乐师范类学生的就业情况更加令人担忧。而目前的金融危机更加使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雪上加霜。因此,社会各界对毕业生求职现状已经是越来越关心了。本文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当代地方院校音乐类师范生的就业与生存现状失业的总体情况,重点研究了地方院校音乐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窘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笑仙 《高教论坛》2010,(3):127-129
通过调查2010届农职商贸类毕业生求职就业存在的主要障碍,并分析产生障碍的原因,探索解决毕业生求职就业问题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以期促进该类毕业生顺利求职就业。  相似文献   

6.
以失业登记为基础构建待就业毕业生跟踪与支持体系,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劳动就业保障部门的优势来服务毕业生就业,而且能够全面、准确、动态地反映毕业生的待就业状况,克服目前统计数据的缺陷。然而,毕业生失业登记的实际状况却差强人意。要进一步完善登记办法,增强失业登记毕业生的扶持内涵,使之符合毕业生的特点与需要。更要着力转变社会、家长和毕业生的观念,形成对毕业生就业、失业登记的理性认知,这是推进待就业毕业生失业登记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和最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加强相关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要结合各项促进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重点做好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一、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和帮助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完善失业登记办法,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失业登记工作。要摸清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底数,以及他们…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选择性失业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业生选择性失业是指毕业生主动失业 ,也就是说毕业生在可以就业或者有就业机会的情况下自主决定不就业或者暂时不就业。在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 ,出现毕业生暂时失业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也是市场机制下的正常现象。但如果我们作一个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就会发现问题并非那样简单 ,选择性失业影响着大学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的工作目标 ,反映了就业工作中许多潜在的问题 ,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一、大学毕业生选择性失业的现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短短 2 0多年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相似文献   

9.
2011年就业大幕刚刚落下,2012年毕业生求职大军接踵而至。年头岁尾,正是毕业生求职高峰时段。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大学生要面临的烦恼,同时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各地区对人才需求规模与要求以及经济待遇各不相同。在当前这种社会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迷惘等许多消极因素和求职误区。因此需要通过高职学生求职行为特征研究来有效的缩短高职毕业生求职期,以增加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可能性。文章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数据中的就业区域、就业方向等九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以及对求职特征成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从而为加大毕业生求职成功可能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2007—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去向直接影响着毕业生个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本文根据2007—2009年甘肃省理工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描述了理工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求职途径、求职投入以及就业期望,并通过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求职被拒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抑郁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采用SCL-90抑郁分量表、心理韧性量表、求职被拒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65名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求职被拒显著正向预测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抑郁;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对求职被拒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抑郁的关系均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毕业生网络求职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网络求职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因缺乏必要的指导而陷入误区。笔者对网络求职优缺点、误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为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顺利实现就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了众多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求职方法,为毕业生求职活动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前提和技术基础,信息技术以权威、全面、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于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可以很方便的使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求职过程。本文就信息技术对学生求职就业和高校就业教育指导的影响和作用作一些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失业分析     
失业人群 失业的原因失业人群包括待业继续找工作的、失业准备考研的、失业准备留学的、失业放弃求学和求职的(啃老族).就全国而言,应届大学毕业生失业人员的3/4继续找工作,7.4%准备考研和留学,18.3%放充求学和求职.研究型大学("211院校")的继续求职人员比例低一些,准备考研和出国的人员比例高一些.  相似文献   

16.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的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是10多年来最严峻的就业市场。由于许多企业都在减少岗位和削减成本,大学毕业生求职竞争加剧,起薪也受到了影响。据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Labor Organization)预测,全球因疫情而失业的人口数目将达2500万以上,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2200万人。  相似文献   

17.
正记者从青岛市人社局获悉,今年青岛市将再次面向本地生源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发放一次性就业求职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500元。(据《中国教育报》)青岛为何要给应届毕业生发就业求职补贴?原因并不难分析。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增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几年每年都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另一方面,现在毕业生的求职成本也不断提高,制作简历、购买服装、参加招聘会、跨地区求职的交通食宿费用……对不少毕业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事实上,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使用心理量表对422名2023届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探讨毕业生就业心态与求职行为的现状及其关系。结果发现:毕业生认为就业主要受社会变化、岗位技能与知识需求变化的影响;求职行为会影响就业结果,而求职行为受到职业目标、求职清晰度、主动性和完美主义等心理变量,以及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等人口学变量的共同影响。本研究表明,要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求职行为,构建全周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以促进新时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9.
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本文首先对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统计描述,然后对求职结果、起薪水平和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回归研究,并且与2003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业效率与2005年相比有所降低;求职费用和求职次数对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并无显著影响;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对求职结果、起薪水平和工作满意度都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毕业生的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用结合程度高的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生求职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高职毕业生,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应认识到求职面试的重要性。作为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求职面试训练与指导,使学生把握面试的策略与技巧,从而帮助他们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