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清代诗经学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期:清初发轫期、乾嘉鼎盛期、道光转折期、晚近嬗变期。以近400年诗经学作整体考察,则应将“现代革新期”附于其后。5个时期的诗经学发展轨迹勾勒出近四百年诗经学发展之概貌,明晰了学术史中诗经学之流变。  相似文献   

2.
朱熹《诗集传》为诗经宋学代表之作,对其之前的宋代诗经学广泛吸收与借鉴。20世纪以来,研究朱熹诗经学的论述著作纷纭,异彩纷呈,关于朱熹诗经学与宋代其他各家诗经学的比较研究亦是成就斐然。20世纪上半叶较少出现专门著作,但已有学者意识到欧阳修等人的开创之功,朱熹的主要成就并非创新,而是融百家之精义,集宋学之大成。20世纪下半叶,朱熹诗经学的研究蓬勃发展,但有些学者还带有阶级理论的烙印,在肯定朱熹诗经学对诗经汉学有突破之功的前提下,亦指出其研究视域的局限性。21世纪以来,对朱熹诗经学的研究更加深化、细化,对朱熹诗经学与宋代其他各家诗经学的比较研究也具有相当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3.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名篇。关于该诗的修辞艺术,古今学者均未于之深究,只是在《采薇》赏析的文章中才稍有涉及。实际上,《采薇》一诗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其艺术特色是丰富多彩的。仅拟就其修辞方式加以探讨,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4.
《诗经胡传》是明代《诗》学著作中 ,用功较勤的一部 ,海内甚少传本。此书具有集明代《诗经》研究大成之意味 ,故经学之研究与文学之研究双轨并驱。无论在经文勘正上 ,还是在文字训诂、名物考证、诗旨探讨、文学分析上 ,都取得了他人不可替代的成绩 ,对《诗》学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付维彦 《学语文》2009,(5):30-30
《采薇》(见卷首)是诗经中的名篇,关于此文主旨,《毛诗序》说:“《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申培《诗说》认为是。宣王之世,既驱猃狁。劳其还师之诗”。今人有断定其为爱国之诗,也有认为是思乡之诗。人教版语文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其。思念故乡、  相似文献   

6.
汉代是《诗经》传授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秦汉之交对文献的毁灭性打击,以及汉代社会政治的不断变化,《诗》学与其它学说一样,为了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故而不断的汲取新的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后汉书》引用《诗经》的形式有篇名、字词、整句、典故的引用;同样,《后汉书》引用《诗经》也绝非仅现存毛诗一家,其余三家诗也同样在引用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
《诗》中富含名物,《诗》作为经学典籍,其价值观念的构建是以实实在在的名物为基础的。后世对《诗》中名物的不断阐释,构成《诗经》名物学,成为《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魏《诗》学演进与价值构建中,对于名物的释义有着清晰的发展线索与明确的内容表达。两汉经学今古文交错发展,《诗经》名物释义以“随文释义”为基本方式,释义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样;魏晋南北朝经学衰微,以王郑之争、南北之争为背景,《诗经》名物释义在“随文释义”的基础上,出现以《陆疏》为代表的摆脱经学束缚而“独立阐释”的发展模式,且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此基本路径下,汉魏《诗经》名物释义整体上体现着以“伦理政治表达”“语言文字训诂”“名物本体疏解”为主的表达内容。这些内容对唐代《毛诗正义》的成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汉代经学大家郑玄《诗》学研究为考察中心,从其现存的《毛诗郑笺》及辑佚的《毛诗谱》、《六艺论》对《诗》的论述中去寻绎《诗纬》的客观存在。郑玄笺注《毛诗》,虽"以宗毛为主",但对三家诗的引用时有,对纬书及《诗纬》的引用亦有。同时,《毛诗谱》解《诗》还部分吸收了《诗纬》解《诗》的方法与内容,并在《六艺论》论《诗》中直接引用《诗纬》论《诗》之"五际"、"六情",从细节处揭示了郑玄对于《诗纬》的吸收与运用,也彰显了《诗纬》对于汉代《诗》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是开启宋学风气的重要人物。其所著《诗本义》对汉唐《诗经》学的基础《小序》、毛《传》和郑《笺》都做了全面的批驳,其解《诗》多着眼于诗歌本义,从文学角度解释《诗经》。由于受到传统《诗经》学的影响,欧阳修从文学角度解《诗》是不彻底的,没有彻底脱离经学的教化藩篱。欧阳修的《诗本义》,揭开了宋代《诗经》学废序言诗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诗经学经历了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各具特色的不同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由文化《诗经》到文学《诗经》的过程,即由经学语境生成文学语境的过程。本文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把《诗三百》由“经”而“诗”的现象放到文化生产场即文学场中去作整体考察和审视,以探寻经学和文学生成的过程及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薛景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01-104
自唐代出现《毛诗草木虫鱼图》之后,又陆续出现了《毛诗名物图说》、《毛诗品物图考》、《诗经植物释诂》等多部《诗经》图学力作。《诗经》图学研究,是以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新尝试,它打破《诗经》研究的传统方法,开创了多角度、多学科结合研究《诗经》的崭新视角,从而丰富了《诗经》研究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诗经》今存写本,以敦煌石窟所见卷子为最古,皆唐以前人手写,大有裨于《诗经》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古代流传于日本之唐抄本和日人所书写之抄本数通。唐人抄写而自唐传入日本的抄本,学界称为唐抄本。同时,还有日人抄写而与唐抄本密切相关的抄本。[1]其中静嘉堂藏《毛诗郑笺》20  相似文献   

13.
从《汉书·艺文志》称《诗》,看《诗》在西汉的传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洲明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5):45-48,65
《汉书·艺文志》对《三家诗》和《毛诗》均有著录.通过对《三家诗》著录的考察,认为“故”和“传”分别为汉人不同的解《诗》经文的方式.又联系汉代人和清代人对“故”和“传”的解释,认为“故(故训)”是对《诗》经文属于文辞方面的解释;而“传”则是对《诗》经文属于内容方面的解释.就《毛诗》系统说,今所谓《毛传》,恰恰是汉人讲的《毛诗》的“故(故训)”;今所谓《毛序》,恰恰是汉人讲的《毛诗》的“传”.以此出发,揭示出西汉《诗》(特别是《毛诗》)传本的状况,并对纷争不休的《毛诗序》形成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14.
汉代《诗》学是我国《诗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已在多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的叙述方式多是纪传体式的,对汉代《诗》学进行编年体式研究的著作还暂告阙如。由于编年体研究与纪传体研究相比具有"事实的陈述先于评价分析,客观的呈现先于价值判断"的特点,因此对汉代《诗》学这一失传较早,存留材料零散的研究对象来说编年体式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唐诗史上大师的地位。历来对王维诗歌的研究多倾向于对其山水田园诗的阐释,文章从王维诗歌整体创作上探寻其对"诗骚"传统的接受,阐述王维诗歌创作"雅"出于《诗》,"丽"出于《骚》,即对"诗骚"传统的接受。  相似文献   

16.
周代的传《诗》系统不是一个平面,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固定模式。在礼典制度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用诗机制发生了变化,《诗》的功用和影响发生了变化,传《诗》系统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考察礼典制度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我们发现传《诗》系统的演变其实就是以不同阶段的礼典特征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17.
苏轼虽无注解《诗经》的著作,称不得《诗》学之大家,但其论《诗》独出己见,切中流弊,强调近于人情,辨于比兴,深观其意,通而不偏,涉及创作主体、创作手法、解读鉴赏与文学批评等重要问题,对后世诗学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诗经》研究史上,自有其不容忽略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沈守正的《诗经说通》是明代众多《诗经》学著作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在《诗经说通》中,沈守正采用了"通其滞义、归之合并"等解《诗》方法,以文学文艺之眼光解读《诗经》,取得了较大成就,充分体现了晚明《诗》学发展的新特征。同时,由于时代等因素局限,沈守正在解《诗》时也难免存在不足和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9.
王质是宋代《诗经》研究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经》研究专著《诗总闻》能用文学的眼光来关注《诗经》,从多方面对《诗经》的文学特质加以论述,展现了《诗经》清新明丽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诗》学在由先秦向两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史料的匮乏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先秦《诗经》的流传应分作两条脉络来看:一是《诗经》文本的结集、流传史;一是解《诗》思想观念的发展史。其传承也并非后人所理想化的那种单线条的严格的师徒授受关系,如同《草木虫鱼疏》、《经典释文.序录》论述《毛诗》传授谱系时所描述的那样,而是一个在同一系统内此起彼伏、合散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