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刍议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而遭受精神上的损害请求赔偿的法律制度,应从保护民事主体人身权利角度出发,在立法上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一步明确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 ,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权利的价值 ,重视个人感情和感受对于人存在的价值 ,重视精神创伤、精神痛苦对人格利益的损害 ,当事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屡屡见于各种媒体。当事人在请求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存在着对精神损害赔偿理解的一些误区 ,甚至给当事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本文从法律的有关规定对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及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等三个方面谈谈初浅的看法。一、精神损害赔偿是什么精神是与物质相对应的范畴。我国民法通则规定 ,民事主体享有财产权和人身权 ,而对人身权的侵害…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一般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在现阶段,要完善交通事故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既要明确赔偿的归责原则,又要制定统一的赔偿规范体系,还要从多方面细化精神损害赔偿标准、规范精神损害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医疗损害赔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损害赔偿是指因医疗损害而引发的、对患者造成的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医疗损害的理论基础应采用侵权行为;其归则原则应采用一般过错推定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医疗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包括直接损害赔偿、间接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赔偿请求人应包括患者本人或与其有密切关系的近亲友。另外,我国也应加快对医疗损害赔偿的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频频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不仅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赔偿数额也越来越大,在污染企业背负沉重负担的同时,受害人却往往得不到相应的赔偿。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现有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提出建立环境责任保险与环境损害补偿基金制度是完善环境侵权责任制度的有效途径,但两者的作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基于管理关系,是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各国立法均没有直接的规定。但是,基于民事关系,则如同国家机关对其所属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或者精神损害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雇主对雇工的工作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者精神损害,应当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等,则多有规定。马加爵案中马加爵承担刑事责任,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马加爵本身并无充分的经济赔偿能力,其父母作为原监护人的垫付能力,也十分有限。显然,四被害人家属的民事赔偿请求,要得到满足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我国,由于社…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近年来,我国沿海油污事件频繁发生,给海洋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在油污损害赔偿中,船舶所有人作为单一赔偿主体已不能满足受害人的实际需要,构建油污基金作为第二赔偿主体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在阐述并分析设立油污基金之合理性和运作机制后,提出构建我国油污基金制度的原则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律师的执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和律师制度的重要问题。一旦律师在执业中因其过错而给委托人造成损失,就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不仅要赔偿财产损失,也要赔偿人身权等损害。因此,有必要建立我国的律师律师执业赔偿制度,明确操作程序,落实赔偿金,使律师执业责任赔偿制度具体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呈现出数量及诉讼标的大幅度增加的现象,加之此类案件自身具有特殊性,成为民事审判工作的难点。因而有必要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处理模式重新构建,探讨处理此类案件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处在发展过程中,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我们应加强对人身权制度的理论研究,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采用财产方式和非财产方式并重的双轨制,确立刑事附带民事精神赔偿制度,完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因环境污染而导致的侵权行为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民事侵权行为的特殊侵权行为,但在我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当中.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原则仍为传统民法的同质赔偿原则,这导致了对受害人的救济严重不足和对加害人的制裁不力。本文在分析同质赔偿原则局限性的基础上认为: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领域适当地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是必要可行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民事责任的救济、制裁与预防功能,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2.
法人精神损害赔偿是近年来侵权行为法中的热点问题。但主流学者的观点似乎倾向于认定法人没有精神损害赔偿,特别是我国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法人不能享有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我国《侵权责任法》虽没明确规定,但对法人是否享有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从实质意义上讲,也是持否定态度的。因而造成法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合法的、充分的保护,致使其生存出现危机,环境面临恶化。法人与自然人一样,同样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同样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应同样依法独立享有精神损害赔偿之请求权。  相似文献   

13.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单纯地追究环境污染的行政和民事责任已经很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文章以环境污染刑事责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当前有关环境污染刑事责任的三个热点问题,得出了应该加强对环境污染刑事责任的追究、适用严格责任、引入危险犯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学界长期以来仅关注人身与财产等民事权益,而忽视对环境本身所遭受损害的研究,且传统侵权法无法解决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确立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是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从理论上分析,可将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分为三类:环境行政机关、公民个人和环保团体。模式构造可以参照《欧盟环境责任白皮书》的建议,将环境行政机关作为首要赔偿权利人,公民个人或环保团体作为补充在立法中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15.
环境侵权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侵权主体、致害原因、受害主体、侵害客体等七个方面把环境侵权界定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和国家因过失或无过失的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侵害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单位的财产权、人格权或环境权,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6.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蕴涵着巨大的精神利益,这些利益理应为每个人所享有.探讨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自然人权利主体的类型化,既是对人获得良好生存环境和精神享受利益的关注,也是完善环境保护法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方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必将损害人的环境性精神利益,从更全面地维护人获得良好生存环境和精神享受利益的角度看,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应是自然人而非公民.将权利主体类型化为直接受害人与间接受害人,并探讨尚有争议的一些特殊群体,如第三人、后代人及胎儿、欠缺感知能力者等在其中的地位,将符合法理的纳入权利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导致的民事侵权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其民事救济制度的建立已成为必然。本文以环境权为理论基础,从环境侵权的定义出发,分析了环境侵权区别于一般民事侵权的特征,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必然导致救济制度的不同,应当实行多元化的救济途径和社会化的救济理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侵权责任研究得到了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但环境侵权种类繁多,涉及各种领域和行业,因此,欲有效地规制环境侵权、对环境侵权的受害人进行恰当的救济还需要对环境侵权进行类型化、具体化研究。光污染侵权是一种新型的环境侵权类型。其在侵权行为的认定、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等方面都有其特殊之处,对光污染侵权的民事责任的承担进行专门的研究有助于法律适用,也有利于推动光污染单行法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9.
跨界海洋污染侵权的民事法律主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跨界海洋污染侵权的民事行为主体、民事关系主体以及民事诉讼主体三方面内容,而明确三者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三者问的关系,有助于跨界海洋污染侵权民事法律主体的查明,对于跨界海洋污染侵权纠纷的顺利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立法没有明确规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通说也认为对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不予赔偿。然而为了更好地保护受害方,大陆法系及英美法系国家现均承认对违约引致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相关的国际立法也是如此。我国立法应填补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