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物理难教难学.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就题论题多,指导方法少”等情况.学生中普通存在着“听听道道懂,做做道道错”的情况,其结果是学生不仅基本概念、规律无法掌握,更谈不上提高思维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概念、规律,把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2.
卢妙兰 《中学文科》2009,(14):95-96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老师讲的时候会做,自己做就不会了;课本的题会做,试卷的题不会做;容易的题会做,难的就无从下手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学会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只会就事论事,就题解题,不会扩展思路,寻找解题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解题时多注意帮助学生学会总结知识,不但要解出题目,更重要的是掌握解题的方法,以便在考试过程中快速地找到最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波利亚说过 ,掌握数学意味着善于解题 .这一点对中学生有更现实的意义 :善于解题意味着能得高分 .数学解题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在解题者的心理调控之下 ,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 ,多数学生面临着两种解题窘境 .其一 :面对综合题(或新题 )时无从下手 ,解题处于茫然状态 ,缺少理清头绪的能力 ;其二 :在解一些看起来很小的问题时 ,思维处于极度松驰状态 ,以致未能避开解题过程中的“暗礁”.一言以蔽之 ,“大题不会 ,小题不对”.笔者以为 ,在基础知识与技能并不缺乏的学生而言 ,出现上述状况 ,根本原因是在于解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优质的数学问题是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载体,正如数学家波利亚所言:“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作为解析几何压轴大题,2023年全国乙卷理科第20题,数学内涵丰富,解题方法多样,是一道考查“四基”“四能”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好题”,值得广大师生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5.
当讲则讲     
课程改革传递给老师们许多新的信息,其中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不少地区在执行这一要求时,片面地追求教师应该少讲、学生应该多做,甚至有人提出教师最好“不讲”,希望学生都能自己去发现,任由学生自己去做。教师讲得稍多,或者学生动手时引导得稍多,往往被认定为“牵着学生走”,束缚了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6.
初三数学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复习数学离不开解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在此就怎样上好初三数学习题课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 一、指导学生克服解题动机上的盲目性,防止他们陷入“题海战”。 数学课的任务,除了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解题是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能力,特别是提高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可是不少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把解题的着眼点单纯地放在应付考试上,认为习题做得越多,考试成绩就越好。他们不自觉地忽视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忽视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逻辑性的培养,而是一味地求多、求难、求高,而陷入“题海战”中。  相似文献   

7.
学生都反映物理难学,关键是难在审题上.他们听老师上课讲的头头是道,以为什么都懂,但一旦自己去解题就不那么容易了,真可谓“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在讲评试卷时或找学生谈心时,经常听到学生把自己做错题的原因归结为粗心、看错题什么的.尽管也有运算出问题的,但大都还是学生审题出问题.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审题时常出现的情况有:...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用算术方法解“已知几倍多(或少)几的量,求一倍量”应用题〔例:李师傅去年用2022元买了一台彩电。今年又买了一台洗衣机。一台彩电的价钱比一台洗衣机价钱的3倍还多(或少)258元。一台洗衣机多少元?〕时,错误率较高,分析其主要原因,大都是对题中的关键句处理不当,解题时“猜做”。在教学中,若能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手段,进行有序的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见题明意’,提高解题效率,浅见如下。 一、区别异同,找出关键。 “已知几倍多(或少)几的量,求一倍量”应用题与“已知整倍量,求一倍量”应用题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知识的延伸,后者解题方法是前者解题的基础。通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数学的灵魂,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精通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掌握数学教材深度的主要标志.然而许多教师在习题课教学中,就题论题多,指导方法少;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学生的解题方法主要靠模仿与记忆获得,很难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去,因此学生的解题能力低下,常出现“能听懂不会解题”的怪现象.那么,解题教学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在数学习题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对此笔者谈一些粗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分数乘除应用题分“基本题”和“稍复杂的题”两种。“稍复杂的题”的解题基础与“基本题”相同,但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主要是已知数量或要求数量的“对应分数”没有直接给出。因此在练习时,首先要做好有关的基础知识的复习整理工作,使学生掌握好解题的关键。1.找对应分数的练习某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①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1/5)  相似文献   

11.
快东大本营     
《中学生电脑》2006,(11):50-50
小新在做习题时被一道题卡住了,正百思不得其解时,不经意一看,习题本上由于印刷质量不好,“习题”的“习”字印刷得少了一点。小新大怒:“怪不得这么难,原来做的是‘刁’题!”  相似文献   

12.
在相差关系应用题中 ,都有一个含有相差数量关系的条件 (或问题 ) ,解题时 ,可把这一条件当作解题的突破口 ,由字面分析判断出谁是多的量 ,谁是少的量 ,并做上相应的标记 ,然后 ,前后联系再解答 ,下面以实例加以说明。例 1 鸡有 5只 ,鸭比鸡多 2只 ,鸭有多少只 ?这一题中 ,含有相差数量关系的条件是 :“鸭比鸡多 2只” ,在学生基本弄清题意后 ,主要从这一条件入手 ,分析出鸭与鸡谁多 ,谁少。步骤如下 :1 找一个很明显的字“多” ,做上标记。鸡有 5只 ,鸭比鸡多 2只 ,鸭有多少只 ?2 找“谁多”并做上同样的标记。“鸭比鸡多 2只” ,这是完…  相似文献   

13.
几何作图题、折叠题是中考常考的题型,同学们对此不是很陌生。此外,2004年中考出现了一种新题型———剪拼题。这类题新颖、灵活、开放,着重考查空间想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探究的能力,但令很多考生不适应,失分多,甚至让一些“尖子”望题兴叹。解答此类问题不能单靠“冥思苦想”,最好的办法是动脑—动手—探索—发现。动手在纸上画一画,用纸折一折、拼一拼、撕一撕(没有剪刀,用手撕代剪也行)。解题的思路往往就是在“动”中得到的。以下给出一组2004年中考题目,请同学们先不要急于看答案,而是先“动手”自己做,再总结一下,这些题考查…  相似文献   

14.
一个数学问题通常由两部分构成。首先是题设条件,其次是要求解的问题或要证明的结论。如何有效地分析和充分利用题设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着重从以下四点来谈。 1.审清题意,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稍有解题经验的学生在拿到一道题目之后,不忙于动手解题,而是仔细研读题目,分析所给的每一个题设条件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探一堂数学课上 ,我安排学生做练习题(五年制数学第五册练习十)。忽然这样一句悄悄话传入我的耳朵 ,“第12题是星号‘ ’题 ,不用做了。凡是这类题都很难 ,况且也不考。”我随之一震———星号“ ”题真有那么难吗?在习题中 ,星号“ ”题与其它题相比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对于所有学生来说 ,星号“ ”题不一定都是难题。如果一道题带上了星号“ ”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难”的感觉 ,也容易形成一种“恐惧”心理。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学生或许会抽时间做一做 ,而学习差一点的 ,认为前面的题还不太熟练 ,更不用说星号“ ”题了。结果…  相似文献   

16.
2005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的考查形式较为平稳,多数试卷中都是1-2道选择或填空,再加上1道大题.大题的命题体现“一题多问,一题多法”,考查角度主要是两个方面,即角度与距离的计算以及垂直与平行的证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方向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以多面体和旋转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以及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  相似文献   

17.
数学总复习,内容多,时间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统观全局的考虑下,根据不同的教材,分别采用了以下作法:或用“题组教学法”突出重点知识;或用“一题多解”开拓学生思路;或用“专题复习”覆盖知识面;或用“简捷解法”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或用“一题多变”启发学生的思维。几年来,取得一定成效,兹就最后  相似文献   

18.
96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有几道题比较难,下面就解题思路及训练的有关问题做一点分析。第5题,考查学生对动态词义的把握。“用的词语相同,但强调的重点却不同”,“是给我”、“是在家里”、“是上午”、“是打了”、“是”字后面  相似文献   

19.
解难度稍大、综合性稍强的物理综合题时,常听到有些同学抱怨“一头雾水”、“无从下手”,甚至在高考大题上一片空白,留下终生遗憾.究其原因,是未找准解题的“切入点”,俗话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可见解题时选准切人点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切人的策略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粗心”是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通病”,尽管教师在教学中一再提醒,然而还是听到这样的抱怨:“唉!题目又不难,本应做得对,就是一时粗心大意而弄错了。”可见“粗心”是学生学习中的大敌,那么如何防止粗心呢?本文就粗心的原因及采取的策略作如下几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