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死人办报”想“书生办报”1957年3—4月间,人民日报犯了大错误,受到毛泽东主席指为“死人办报”的激烈批评。那一阵报社多次受批评,但从来没有这样苛重。编辑部一些同志为此议论,这样批评绝非偶然,是报社内外长期积累的各种问题的集中暴露。毛泽东在2月27日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作了一篇重要讲话,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相似文献   

2.
从“死人办报”想“书生办报” 1957年3—4月间,人民日报犯了大错误,受到毛泽东主席指为“死人办报”的激烈批评。那一阵报社多次受批评,但从来没有这样苛重。编辑部一些同志为此议论,这样批评绝非偶然,是报社内外长期积累的各种问题的集中暴露。毛泽东在2月27日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作了一篇重要讲话,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在6月19日全文发表。原讲话谈到我国在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  相似文献   

3.
邵薇 《军事记者》2010,(5):12-13
谁会说“服务”二字对报纸而言是个新词呢?1945年10月,赴重庆谈判的毛泽东为《大公报》题词:为人民服务。尽管毛泽东一生曾多次题写“为人民服务”,但那次,直接表达了对一份报纸的期许。1946年5月15日,在《人民日报》的创刊号上,邓小平亦为报纸题词:“为人民服务”。这5个字,清晰昭示了这份党报的宣传方针。  相似文献   

4.
为了弄清楚毛泽东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内涵,我最近读了一些书,特别是读了吴冷西同志写的《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在这本书的39—45页,根据吴冷西同志的回忆,1957年6月7日,毛主席是这样谈政治家办报的。他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吴冷西还回忆道,1957年6月13日,毛主席向他和胡乔木再一次谈了4月10日他对《人民日报》的四点意见: “一、报纸的宣传,要联系当前的政治,写新闻、文章要这样,写社论更要这样。” “二、中央的每一重要决策,报纸都要有具体布置,要订出写哪些社论、文章和新闻的计划,并贯彻执行。” “三、人民日报要在现有条件下努力改进工作,包括领导工作。编委会可以扩大些,开会要讨论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实质问题,可以争论。报纸的编排和文风,不要刻板,要生动活泼。文章要写得短些、通顺些,标题要  相似文献   

5.
邓拓身上有太多貌似矛盾的地方:作为常年撰写最高党报社论的“专业户”,晚期却频频在杂文发力,打造出杂文品牌“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作为北京市委宣传部的部长,他的口头禅却是“为政不为官”“不当新闻官”;作为《人民日报》总编辑,本该最讲政治,却在1957年被毛泽东痛批:“过去说是书生办报,现在应该说是死人办报.”1958年的南宁会议上,再次被毛泽东批评:“我说他是教授办报、书生办报,又说过死人办报.”即便在被批“书生办报”后,邓拓却刻了一枚图章:“书生习气不可无”.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的《要政治家办报》一文被选录在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这篇文章原是1959年6月毛主席和吴冷西同志谈话的摘要,看得出,标题系编者所拟。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军报时指出:“毛主席过去讲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出“政治家办报”的历史背景“政治家办报”这一观点,早在1957年6月13日吴冷西同志去《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毛主席在接见他的谈话中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吴冷西同志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毛主席最后严肃地对我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  相似文献   

7.
“我们不少瑞典人对你们的这份报纸有误解,以为这只是一张宣传官方观点的报纸。现在我们了解到贵报在反映群众的要求和意见方面也做了大量杰出的工作。”这是瑞典《快报》记者范登尔在参观人民日报群工部后说的一段话。1991年11月25日上午,瑞典新闻代表团一行5人来人民日报社参观。他们作为人民日报的客人在我国  相似文献   

8.
“我们不少瑞典人对你们的这份报纸有误解,以为这只是一张宣传官方观点的报纸。现在我们了解到贵报在反映群众的要求和意见方面也做了大量杰出的工作。”这是瑞典《快报》记者范登尔在参观人民日报群工部后说的一段话。 1991年11月25日上午,瑞典新闻代表团一行5人来人民日报社参观。他们作为人民日报的客人在我国访问。这次访问是对邵华泽总编辑去年5月率团对瑞典访问的回访。邵华泽在瑞典访问时曾利用各种场合介绍了人民日报的办报方针和经营情况。由于他在讲话和回答问题时,多摆事实、讲道理,使瑞典人对他的讲话很感兴趣。特别是当他谈到人民日报每周有两个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1957年3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批评了宣传工作中的片面性。他说:“片面性就是思想上的绝对化,就是形而上学地看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一份在世界上极少见的独特报纸,曾被毛泽东赞誉为“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也被周恩来称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纸”。它就是由新华社出版发行的《参考消息》。《参考消息》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57年之前,一直是我国党政军领导同志参阅的秘密内部刊物。1956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从1957年3月1日起以四开四版日报形式出版《参考消息》报。几十年来,《参考消息》以不同于公开报纸的独特报道内容和浓厚的参考特色,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在国内影响很大,在国外名气也不小。2002年,《参考消息》发行量为320余万,是中…  相似文献   

11.
关于报纸新闻宣传吸引力的问题,当然主要指内容方面,但它的编排形式所发挥的作用也不能低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曾要求《人民日报》改进编排技巧,他说:“技巧性和政治性是两回事……技巧性问题是完全可以改的。编排技巧方面一改,面目一新,读者是会高兴的。”(1957年7月1日《人民日报》,转引自张隆栋《大众传播学  相似文献   

12.
在五十年代初期,胡乔木提出了办报的方针和任务以后,又向《人民日报》提出“依靠群众办报”的问题。他说:“我们的报纸名字叫做《人民日报》,意思就是说它是人民群众的武器,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因此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把报纸办好。”当时胡乔木围绕“依靠群众办报”这个问题,陆续发表了  相似文献   

13.
“政治家办报”是毛主席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毛主席对人民日报的宣传工作不满意。为了让人民日报的同志惊醒过来,毛主席十分严厉地批评他们不是政治家办报。甚至不是书生办报,而是死人办报。据吴冷西同志在《忆毛主席》一书中回忆。突出地提出要政治家办报是1957年6月13日。组织上安排他去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毛主席在接见他的谈话中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刁杨 《新闻世界》2004,(10):59-59
版面是一张报纸的“脸面”,是报纸给读的直观形象,它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与内容紧密相联,但报纸版面的设计特征却随着报业的发展在不断演进。1905年2月13日这一天,《申报》将“页”改为“版”,其他报纸纷纷仿效,并一直沿用至今,这为报纸“版面”一说奠定了基础。1955年至1956年,《人民日报》等27家全国性和省级报纸由传统  相似文献   

15.
论张季鸾的办报思想——“文人论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季鸾先生逝世50周年了。今天,我们纪念和研究他,不仅具有学术上的意义,而且具有新闻实践上的意义。1958年,毛泽东就曾对当时的《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说过,张季鸾这些人办报很有一些办法。我们报纸有自己的传统,要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但别人的报纸,如解放前的《大公报》,也有他们的好经验,我们一定要把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学过来。  相似文献   

16.
坚持政治家办报是新中国五十年来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一条带根本性的经验。 “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深刻总结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经验于1957年提出来的。那年6月7日,毛泽东和吴冷西谈话时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1959年6月20日,毛泽东更加鲜明地指出:  相似文献   

17.
陈嬿如 《新闻大学》2002,1(4):30-39
介绍 根据从事中国研究的美国学者考证,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中国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后来永载史册的讲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讲话》)。讲话长达四小时,当时在场的听众包括1,80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在随后的两天里,他们分组讨论了毛主席的讲话。①另外一些出自政治学传统的中国研究专家在回顾了相关的史实之后,认为,毛泽东的这篇讲话为当时全国的“大  相似文献   

18.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6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召开前两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其中一句话特别醒目:“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用了黑体字。这种方式,自然使读者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原话,是其“临终嘱咐”。  相似文献   

19.
“文人办报”是中国报业史上的光荣传统.也是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新闻工作的成功经验。张季鸾之于《大公报》.徐铸成之于《文汇报》,他们创造的报业奇迹,至今难以超越。然而,对于“文人办报”,历来非议众多。毛泽东就说书生(文人)“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提倡“政治家办报”。我国著名报人杨奇结合自身经历对“文人办报”的探讨,对思考30年来新闻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经杨老同意,我们转发这篇原载于《粤港飞鸿踏雪泥——杨奇办报文选》(羊城晚报出版社2008年版)中的文章.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时,我到香港主持一个记者招待会。事先曾将海外版试刊送给参加招待会的客人。《美联社》记者、《朝日新闻》记者对我说,《人民日报》出海外版,我们十分欢迎,我们一定要订。但是无论如何,你们不要因为出海外版而停止《人民日报》在海外的发行。因为我们总是在《人民日报》上看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主张,看你们国家的面貌和政治走向。你们的报纸登读者来信不少,按比例比我们登的要多,很能看出读者的意见,这是我们研究你们国家不可少的。他们指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的报纸。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