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聊天室     
引导孩子 善于向同学学习 山东·凌见丽有一位初三的学生,下决心将自己的他问爸爸应该怎么做。:“现在班里有5名同学比你学习好,。”这个学生:“我知道他们哪些方面比我强。”爸爸“第5名同学与你相比有哪些优点?”:“他非常爱好学习,学习很主动,很刻课堂上勇于举手发言,自己弄不懂的问。”爸爸又问4名同学和你相比有哪些优点?”他说对知识不死记能举一反三。”爸爸又问:“第3名同他说:“他非常也很有毅力,对疑难问题从不放直到钻研明白,弄懂弄通为止。还有,还喜欢看课外读。”接着爸爸又问:“第2名、第1名…  相似文献   

2.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不端正,必须在家长、老师的监督下完成作业。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从而回到了那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上:学习是为了什么?暂且不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建设祖国而读书”这类话题谈论,先说说我给刚读一年级的儿子的一句话:“学习是你的责任”。开学报名那天,我领着儿子去他向往已久的新学校,见新老师,并当着他的面办完了入学手续。回家的路上,我问儿子:“你看见妈妈为你交的钱吗?多不多?”“多,有一叠呢。”“是呀,但这是妈妈必须做的,因为供你…  相似文献   

4.
杨红春 《湖南教育》2002,(10):49-49
换位,顾名思义,就是交换位置。所谓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和对方交换位置进行思考。这种方法,若用来教育学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一、移花接木法学生甲在语文课上不做笔记,转过头和别人说话,被任课老师发现。任课老师批评他,他就在课堂上和老师顶起来了。作为班主任的我将他喊到办公室,随便地问:“你成绩较好,平时有同学向你请教过问题吗?”甲答:“有。”“那你告诉人家吗?”我问。“有时讲,有时不讲。”“你跟他讲时,他不听怎么办?”我又问。“没出现这种情况。”他答。“万一出现了这种情况呢?”我问。“那我就不…  相似文献   

5.
一次,我刚接任一个新班,上课前在走廊上遇到一个学生,随口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不想这个学生脱口而出:“我没有名字。”当时真让我感到难堪,幸好上课铃响,我很快调整情绪上课。课后,我了解到这个学生很顽皮且成绩不好,也许他是想给我个下马威吧?第二节课...  相似文献   

6.
这节课是自习,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这时,两位学生走了进来。“有事吗?”我问。“老师,他骂我。”“他先骂的我。”二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看着二人因争执涨得通红的脸,我对他们说:“先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有一个小孩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一天,他独自一人站在旷野上,大声喊道:“喂。喂。”附近的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尖声大叫:“你是蠢材。”山上立刻传来“你是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破口大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相似文献   

7.
一次考试结束,笔者问一名未及格学生是否分析过考差原因,他回答说:“原因在于你没教好。”笔者大吃一惊.心中有些不快,又问:“同样是我教的,为什么有同学分数考120多分呢?”他又笑答说:“这正是我说你没教好的原因,因为你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学好。”笔者仔细一想,这话确实也有道理,是啊,教学的目的何在?不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吗?可现实中的教育似乎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本身而非学习方法,在于分化“好”与“差”两个极端?关注中等以上学生如何考上好大学,而忽视了“差生”如何转化,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以前的老学生来信第一句就是问:“老师今天你U了没有?”这是我们的秘密。您想知道其中含义吗?请往下看。每准备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的心情都激动不已,备这节课我特别精心,因为我要求自己必须留给新学生们最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时间牢牢抓住学生们的心,这节课就是关键。事实证明任务又一次圆满完成,课后学生们的总结中,我确认了这一点,他们喜欢我和我的课堂,喜欢并有信心进入物理学习。您要问:法宝是什么?答曰:“U”——“幽默”。现在您知道了。我很想淡淡自己“U”感受。  相似文献   

9.
近日,我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报导,一名学生几年来4次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但又三次被迫退学,其中原因是因为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今年再次考上大学后,记者采访他:“有没有想过会再次被退学?”他回答:“想过。”记者又问:“如果让你再考一次,你还能考上名牌大学吗?”他回答:“只要我想考,就能考上。”  相似文献   

10.
特殊的座位     
“这节课,我差点被你班的晓晗气死了”教我班数学的吴老师,上完第一节课后便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对我说。我还没来得及问怎么回事,吴老师又问:“丁老师,你怎么让晓晗坐在讲台旁边?他‘大闹天宫’闹了一节课。”我昕了大吃一惊,说:“他一个人坐个位子,在老师的眼皮下,还敢‘兴风作浪’?”吴老师说:“不信,等会儿上课你试试看吧。”  相似文献   

11.
杨雪芬 《小学生》2011,(4):50-51
记得有一次学期末考试,几个学生跑过来问我成绩,其中一个得了100分,而另一个只有97分,他淘气地说:“我下一次一定比你高。”旁边的同学却说:“如果人家下次一样考到100分,那么你怎样考得比他高?”他天真地回答到:“那我就考101分咯!”旁边的同学都笑着说:“傻瓜,怎么会有101分呢?”开始时我也只当个笑话听了就算了,没想到他还接着问:“老师,为什么没有101分?我要怎样才考到101分?”对于这个像笑话一样的问题我随便地答了一句:“下次再努力一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2.
张冬云 《语文知识》2014,(12):16-20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语文教师问他的学生,假如给你最后一天上最后一节课,你想上什么课?学生们议论纷纷,最后一位学生回答:语文课。教师感到很欣慰,面带微笑地问他为什么?孩子的回答让这位老师大跌眼镜:因为语文课度日如年,我想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3.
笑话哈哈店     
强盗 有一个学生上学迟到了,老师问他:“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呀?”学生回答说:“我在上学路上被二个强盗给拦住了。”老师:“那他抢走了你的什么东西呀?”学生:“他抢走了我的家庭作业本!”  相似文献   

14.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是R射线的发现者。一天深夜,他走进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仍然在做试验,便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那位学生回答道:“我正在工作。”卢瑟福又问:“那你白天做什么呢?”学生说:“我白天也工作。”卢瑟福又问:“早晨你也在工作吗?”学生肯定地回答:“我从早到晚都没有离开实验室。”学生满以为会得到老师的夸奖,谁知,卢瑟福又问:“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反思呢?”  相似文献   

15.
每次上课前,总有一些学生围着我问:“老师啊,这节课玩什么?”那时,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难道我一个小学体育老师仅仅就是一个带孩子玩的“孩子王”吗?学生们对体育课的认识难道仅仅就是玩吗?但我还是和颜悦色地告诉我的学生今天玩什么: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等。通常我很有可能会对学生大声训斥:体育课怎么是玩呢?你就这一点见识?应该说“学习”!今后说话你一定得注意。学生会伸长舌头,溜之大吉。  相似文献   

16.
蒋英姿 《湖南教育》2006,(12):39-41
同学帮我联系了一份家教工作。我做了一个星期,没有想像中愉快。 那孩子见面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要他拿出语文课本来复习白天所学的知识,他居然仰躺在沙发上,眼睛盯着天花板说:“你不会拿吗?”我问:“是你学习还是我学习?”他说:“反正我不想学,你不拿最好,我叫我爸不付钱给你。”我心里很窝火,但还是强忍着没有发泄,帮他从书包里找出了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7.
《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安徽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石,景色秀丽神奇。教学时,我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一、让学生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这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体会“奇石”的“奇”之前,我一改以往按课文写作先后顺序学习的习惯,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问:课文写了哪些奇石?你最喜欢哪一块?然后与学生一起先学习他所感兴趣的石头部分,之后再向学生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块?”再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  相似文献   

18.
王娜 《青年教师》2005,(12):13-14
听说学校新转来一学生,欺负同学骂老师、打架逃课等等“无恶不作”,作为他们的美术老师,我暗想:有机会定要领教领教。这天有该班的课,我像往常一样上课,突然被一阵说话声打断.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头上倒扎着花头巾、带着项链的高个男生正坐在教室后说个不停。我停了下来,他并没有因为我的停止而停止,我走过去盯着他问:“说什么呢?”他用不屑的声音狠狠地回答:“我说话用你管!管得着吗?”工作3年,没见过如此目中无师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那年我当初三年级班主任。一天上午,快要放学时,我到班里说:“今天下午三四节课,我们要清理操场上的杂草。下午上学时,请大家每人带一把小铲或铁锹。”话音落地,男生唐水接腔说:“我不带。”我问:“全班全校人人都带,你为什么不带?”唐水说:“我就不带,你还能咋着?”我有些生气,只因听说他不想上学了,怕他成“流生”,就不愿“得罪”他。于是我说:“你怎么回事?来,到我办公室一下。”我的意思是,到了办公室再告诉他,你反正不想上了,带不带无所谓,只是别在课堂上跟我闹别扭。但唐水并不“领情”,反而质问我:“你叫我…  相似文献   

20.
漂亮的“回马枪”【案例】教学“比例的意义”一课,在课即将结束时我紧扣课题杀了一个“回马枪”:师:36=12,为什么说它是个比例?生:因为它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师:联系前面学习比的知识,从这个式子你想到什么?(这一问,就像石块投入湖面,激起学生思维的阵阵涟漪)生:这个式子,表示比的基本性质。生:也表示把一个比化简。师:如果把等号后面看作一个分数,从这个子你又想到什么?生:是3与6的比值。师:如果把等号前、后都看作一个分数,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热烈的争)生:把等号前后都看成分数时,就表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