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度训练和过度疲劳(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训练和过度疲劳,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过度训练和过度疲劳的研究成果,目的在于科学地指导训练,防止过度训练的发生,加快机体的恢复过程,有效的消除疲劳。  相似文献   

2.
过度训练是训练后疲劳连续积累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换言之,就是忽视了训练与恢复间的合理比例,使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仍承受大强度刺激的结果,我们又称之为过度疲劳。如果运动训练和日常生活的总负荷超过了运动员机体的承受能力,就可能导致过度训练现象。  相似文献   

3.
过度训练与过度疲劳的区别及其防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训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性疾病,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运动员机体的训练负荷接近人体生理极限,训练中必然产生过度训练,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过度疲劳不同于过度训练,是由于过大的训练强度和过短的恢复时间合并其他训练和非训练应激造成的。综合国内外多年来的研究,对过度训练与过度疲劳的区别、产生机制、表现和防治等做了比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运动的恢复过程和运动训练一样重要,只有在恢复后再训练,才能取得对机体训练的效果,提高机体的训练水平,如果各次训练或比赛期间恢复得不完全,继续进行激烈的身体活动,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即过度疲劳。恢复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运动过程中的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5.
谈青少年训练中过度疲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过度疲劳产生的原因过度训练主要是教练过多地给过大强度的运动量,超过了运动员机体所能承受的能力;再加有些队员自身精神过度疲劳紧张,不合理的营养或缺乏营养,不良的环境气候场地及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都可以造成体力下降,疲劳无法恢复而产生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6.
通常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产生疲劳是竞技体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没有疲劳的发生就不会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就不可能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只有解决好训练--疲劳--恢复,这种对立和统一的矛盾,才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因此,解决超负荷训练或比赛造成的运动性过度疲劳是当前竞技运动训练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目前的训练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程度的"过度负荷"来刺激机体,以提高运动能力.但是什么程度的"过度负荷"为最佳,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来衡量.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训练和高强度、高密度的竞赛中,许多科学的训练手段孕育而生,其中恢复训练已被列入到训练计划之中.恢复训练计划的安排越系统、科学就越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疲劳和恢复是训练中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面对疲劳,我们不必担心,更不可怕,只要我们在训练中及时利用各种科学手段对运动员机体疲劳的出现及其程度进行综合评定和诊断,防止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同时利用科学、合理的恢复手段进行适当调整,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水平和运  相似文献   

8.
少年参与运动训练,机体出现疲劳现象是很自然的事,但在正常情况下,这类疲劳经过十二到廿四小时后便应该逐渐消失。但如果训练计划安排不当,使少年身体承受大强度运动量的刺激,导致疲劳的机体难以得到恢复,超量补偿将无法达成,少年运动员就可能出现衰竭的现象。如果仍然坚持训练下去,就会形成过度训练状态。这样的训练严重影响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不仅不能提高运动成绩,甚至还会带来摧残。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引起少年过度训练的原因。 一、构成过度训练的各种原因包括: 1、制定训练计划不当:过大强度、运动量的刺激或训练的要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的马拉松训练中,随着竞技水平日益提高,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也在不断增大,以提高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这就不可避免地加深了运动员机体的疲劳程度。如果每次训练课后的疲劳得不到及时的缓减,就容易造成过度训练,因此,恢复已经成为现代马拉松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训练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训练中,疲劳的出现是正常现象。训练也必须达到一定的疲劳程度,才能引起机体的剧烈变化,进而产生适应而提高机能能力,取得训练效果。但是,这种疲劳必须得以消除,才能继续运动。否则,将导致疲劳积累而发生过度疲劳,反而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关于疲劳的消除,我只试谈一下,对放松练习的几点看法: 一、放松练习与训练计划制订放松练习,可以使机体由激烈的运动状态,迅速恢复到安静状态。放松练习是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肌组织在激烈的运动后,由于兴奋性还没有完全消除,会保持一段时间的紧张性。  相似文献   

11.
谈谈过度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训练(全称为过度训练综合症)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一种运动性疾患,其临床表现与一般人的神经官能症极为相似。因之有人将运动员的过度训练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官能症。体育锻炼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引起机体工作能力下降,全身疲劳,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消除,就可能发展成为过度疲劳或过度训练(实际上过度疲劳是早期的过度训练)。一般情况: 过度训练是运动性疾患中的常见病和多发  相似文献   

12.
张玉山 《体育师友》2009,32(4):73-74
疲劳是竞技运动中必须的和必然的。在运动过程中,没有疲劳发生,就没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就不可能提高运动机能水平。运动恢复尤其对于青少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青少年运动员肩负着学习和训练的双重任务。一般疲劳大体分为肢体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运动性疲劳出现时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酸困疼痛;脏腑功能失凋和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困倦厌训、虚烦不眠等症状。所以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疲劳时必须及时地予以消除,并通过机体适应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并防止过度疲劳发生。以下是我结合理论学习,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实践并不断地总结得到的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过度训练也称过度疲劳,是由于锻炼计划、方法或手段安排不当,造成机体的慢性不适应所引起的综合症,是由于锻炼者生理或精神上过度紧张及异常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结果。过度训练轻则影响锻炼效果,重则导致机体产生病症。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运动训练则是决定复杂系统运动能力的关键环节:训练→疲劳→恢复→训练→再疲劳→再恢复,最后使机体实现超代偿的过程。在这样的循环过程中,训练、疲劳和恢复三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意义的训练,同样没有恢复的训练也是无意义甚至有害的训练。1运动性疲劳产生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原因有:运动产生的能量消耗。剧烈运动后,机体内糖元、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等能源物质大量消耗,如果不能及时补偿就会导致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当训练和恢复达到最佳组合时,持续训练将会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一套理想的训练模式不仅要保证运动员足量的恢复,更应保护运动员机体功能系统不受过度疲劳的伤害。比如,当运动员能在更轻松的状态下完成训练提高水平时,恢复间期就应该缩短一以下是根据不同训练要求进行分类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长期从事训练和比赛,机体承担着艰苦的、强大的生理负荷,往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发生过度疲劳和过度训练,引起机体健康水平、体质、机能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运动成绩的下降,有的甚至退出运动队,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强身祛疲丸”就是针对过度疲劳和过度训练,这个运动医学的老大难问题,进行研制的,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能够顺利而迅速地达到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当训练和恢复达到最佳组合时,持续训练将会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一套理想的训练模式不仅要保证运动员足量的恢复,更应保护运动员机体功能系统不受过度疲劳的伤害。比如,当运动员能在更轻松的状态下完成训练提高水平时,恢复间期就应该缩短。以下是根据不同训练要求进行分类的恢复时间:·1-20s的较短恢复:这种恢复是为了在系列运动中,使运动员保持呼吸节律,达到紧张与放松的最佳结合。·30-120s的中等恢复:这种恢复是为了使运动员以较低心率和轻度肌肉疲劳进行重复训练。疲劳出现的标志通常是运动员无法完成具有速度性、力量性、灵…  相似文献   

18.
<正>过度训练是指运动员由于疲劳的连续积累而导致机体出现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判断学生是否出现过度训练,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价。一是训练耐受变差。过度疲劳发生后,日常训练中的耐受情况变差,可承受的训练负荷、训练次数和组数都会较平时下降,训练后主观疲劳程度(R PE)量表数值增加。二是睡眠情况。一般中学生需要通过足够的睡眠来保障训练和学习精力的  相似文献   

19.
把疲劳作为运动训练近期的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静华 《体育学刊》2002,9(5):11-13
阐述了训练与竞赛、疲劳与恢复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对营养补剂本质的认识,提出疲劳是运动训练的近期目的,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训练,高质量的训练旨在创造最大限度的疲劳程度。只有疲劳后恢复一继续加大负荷产生新的深层疲劳一再超量恢复一使机体产生更高基础上的平衡,才能使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训练中不断增加运动负荷,有意识地打破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使之发生向较高机能水平的转化,在较高运动负荷水平上,获得相对平衡,这个过程称为训练适应。如果运动员运动训练和日常生活的总负荷超过运动员机体的承受能力,则可能导致疲劳及过度疲劳(过度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